2010-07-13 01:38:58
每經記者 程元輝 梅東哲發自上海 北京
由于福特在中國的再布局,福特與長安、江鈴的合作關系逐漸變得微妙起來。此前有傳聞稱,福特SUV翼虎將落戶江鈴。如傳聞屬實,福特將首次避開戰略盟友長安汽車,向江鈴投放乘用車,這意味著三方的合作關系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30萬產能布局猜想
7月2日,江鈴股份發布公告稱,為解決產能不足問題,公司擬自籌資金投資21.3億元在江西小藍投資新生產基地,工廠最大產能為30萬輛。
根據江鈴股份的生產規劃,新基地主要生產江鈴品牌、福特品牌輕型客車、皮卡系列及SUV。
江鈴股份證券事務代表處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福特輕型客車和皮卡將逐步轉移到新生產基地。
據早前媒體報道,江鈴汽車今年除將推出自主品牌馭勝外,還將引入福特乘用車產品——SUV翼虎。江鈴汽車配套商透露,江鈴內部就引入翼虎醞釀了很長時間,近期江鈴已經就此事與福特達成初步意向,并謀劃基建工作。
在6月30日召開的江鈴汽車2009年度股東大會上,董事會高層在討論產能擴張項目時,進一步探討了翼虎國產項目的可行性。消息人士透露,“如果協商順利,股東雙方年內將簽署相關的合作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從產能規劃看,江鈴股份已有17萬輛產能,加上30萬輛新產能,總產能將達到47萬輛,國內任何一家輕型商用車的產能規模都達不到這么高,江鈴應該給乘用車做了預留。
該人士還指出,江鈴自主品牌SUV馭勝是款乘用車,說明新工廠具有乘用車生產能力。這款車的技術主要來自福特汽車,不排除是在為翼虎國產鋪路。根據相關信息,馭勝將于第四季度上市,使用江鈴乘用車品牌標志,售價定位在10萬元至15萬元。
翼虎是否國產本周定論
針對福特翼虎國產的傳聞,福特中國方面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福特高層將出席本周江鈴新工廠奠基儀式,屆時將公布翼虎是否國產的消息。”江鈴股份證券事務部則表示沒有更多消息可以公布。
據一位長期跟蹤福特的分析人士表示,福特做事一向低調謹慎,通常新產品有90%以上的準備工作完成時才對外宣布消息,這次福特高層出席新工廠奠基,意味好事將近。
若福特向江鈴引入乘用車產品,未來雙方是否會繼續保持乘用車合作關系呢?對此,福特和江鈴均表示不方便評論。
汽車專家張志勇認為,福特與江鈴在乘用車上有很強的合作動力,首先是福特在中國布局的需求,其次是江鈴自身發展的需求。“福特在華的乘用車合資公司長安福特近年在中國發展有所成就,同時也遭遇到天花板,福特在導入車型數量上不如豐田和通用,在精品車戰略方面不如本田,尋求與江鈴的乘用車合作可以突破目前的發展瓶頸。”
張志勇還認為,江鈴汽車一直是輕型商用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但是輕型商用車的銷量和利潤制約了江鈴汽車的發展,如果能在乘用車方面取得突破,這對江鈴汽車長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實際上,江鈴汽車也嘗試過打造乘用車品牌,但此前推出的江鈴陸風市場銷量不盡如人意,此次或是希望借助福特技術重塑乘用車業務。
新項目兼顧三方利益
在張志勇看來,福特尋求與江鈴在乘用車上的合作,主要原因是福特與長安的合作項目推進不順。
“在中國市場,長安福特一直落后于日系和歐美系車企。”張志勇說,“長安福特成立之后,福特率先引入了嘉年華和蒙迪歐等車型,但直到福克斯的導入,長安福特一盤棋才算走活。長安福特車型導入一直較慢,福特急切需要新突破。”
張志勇認為,在中國市場,福特與其去找新合作伙伴,不如把握與江鈴的合作優勢。一方面兩者在輕型商用車領域有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江鈴與長安的這種合作關系也避免了長安的阻力。
2004年,長安汽車和江鈴集團各自出資5億元,組建江鈴控股公司。江鈴控股持有上市公司江鈴汽車的41.03%股權,福特汽車亦持有其30%的股份。
盡管福特移情別戀,但福特在國內的伙伴仍然在長安業務的框架之下。可以說,福特新乘用車項目放入江鈴股份,兼顧了長安、江鈴和福特三方利益,且福特在未來項目中的獲利將更大。
張志勇強調,一旦福特向江鈴導入乘用車的計劃敲定,福特與長安和江鈴的關系天平將悄然傾斜。
對于福特是否有意與江鈴成立乘用車合資公司,福特中國方面表示短期內并沒有這個打算。
新聞鏈接
銷量不佳 陸風風華停產
每經記者 程元輝 發自上海
從SUV切入轎車生產再回歸SUV,與長城汽車和江淮汽車同時轉型的江鈴汽車如今正面臨尷尬。
7月9日,上海陸風經銷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風華目前已經停產,風尚生產量也不大。”陸風汽車銷售公司相關員工也向記者確認了這個消息。
江鈴陸風是江鈴控股下的乘用車品牌。江鈴控股成立不久,與福特成立了江鈴股份,合作生產輕型商用車項目。之后江鈴控股投資20億元在江西小藍建立了一個產能為10萬輛的乘用車生產基地,長安汽車向江鈴陸風導入一款MPV風尚和一款轎車風華。但由于市場反應“外觀陳舊,燃油經濟性能不佳”,兩款產品逐漸被邊緣化。
對于陸風在轎車領域的失敗,上海陸風經銷商認為,這其中有長安對江鈴投資不夠的原因。“長安汽車盤子很大,有長安福特和長安鈴木,自主品牌有長安微車、自主品牌轎車,還收購了中航汽車資產,根本無暇顧及江鈴汽車。”
江鈴汽車董事長王錫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承,“也不能說長安一點作用也沒有(給江鈴),剛開始的時候長安是給了江鈴不少幫助的。”至于之后是什么情況,王錫高沒有透露。
汽車專家張志勇說,長安有轎車自主品牌,江鈴控股也有自主品牌陸風,兩家同屬一家母公司,顯然長安在解決兩個自主品牌上是缺少協調的。在合作6年多的時間里,江鈴控股一直是長安商用車生產基地。由于商用車的利潤和市場銷量有限,江鈴集團一直在尋求乘用車的突破,馭勝推出算是江鈴在陸風乘用車項目上失意后的又一次嘗試。
有意思的是,江鈴自主品牌乘用車從江鈴控股下放到了江鈴股份層面,未來利用與福特新的合作契機,江鈴股份可能會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