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8-27 09:30:21
昨日(8月26日),工商銀行(601398)發布半年報并召開中期業績說明會。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上半年工行(601398)實現稅后利潤850億元,同比增長27.3%,每股盈利升至0.25元。
截至2010年6月末,工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26%,比2009年末下降0.28個百分點。同時,撥備覆蓋率升至189.81%,較2009年末提高25.4個百分點,現金撥備余額接近全部不良貸款余額的1.9倍。
同時,工行資本充足率11.34%,核心資本充足率9.41%,分別比上年末下降1.02個和0.49個百分點。受益于貸款收益率回升、債券投資收益率企穩和存款付息率持續下降,上半年工行凈利息收益率較上年全年回升11個基點至2.37%,利息凈收入增長23.5%。
平臺貸、開發貸質量良好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近期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風險受市場普遍關注。由于工行在發放貸款時就嚴格堅持了信貸審批標準,并及時根據潛在風險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這方面的信貸資產質量均保持良好。
截至6月底,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不良率控制在0.80%和0.44%的較低水平;同時,首套房按揭占個人按揭貸款的94%。在平臺貸款方面,絕大部分此類貸款投向了省市級融資平臺和優質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總體情況良好,目前不良率為0.02%。
在信貸投放方面,工行境內分行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5241億元,增幅為9.9%;在大型銀行中增幅最低,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同時,6月末小企業貸款余額為3909億元,半年貸款增量超過了去年全年;對小企業貸款的增幅達到25.8%,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15個百分點。貿易融資貸款增幅24.9%,余額占全部流動資金貸款的比重上升到28%。
否認叫停開發貸傳聞
對于坊間流傳銀監會口頭通知暫停國有大行暫停開發貸款的傳聞,姜建清表示,監管層并未叫停房地產開發貸款。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直接拉動了四五十個產業。需要避免的是局部地區的房地產泡沫,商業銀行應致力于發揮貸款資源配置和調節作用。
工行行長楊凱生也表示,上半年,工行調整了房地產開發貸款政策,適當控制房地產價格增長較快、房價過高地區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時,會加大對二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房地產開發貸款。
楊凱生指出,該行適當加大了對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投入。今年1~6月份,三地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的增長速度,分別高于全行貸款增速1.37%、3.23%、19.5%。同時,長三角、珠三角這類發達地區的房地產貸款增速要低于全行貸款增速1.5個百分點。
半年報指出,監管層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市場的管控將使銀行在拓展相關業務方面面臨挑戰。
表外轉表內約800億元
對備受關注的銀信新規,楊凱生介紹稱,目前該行對公、對個人理財產品的銷售額總計達2萬億,但銀信新規所涉的規模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對于是否會擠壓信貸規模、增加資本金壓力的疑問,楊凱生表示,影響并不大。
據了解,截至6月底,工行理財產品的余額為4400億元,其中涉及融資類的余額為2350億元。楊凱生指出,銀信新規涉及到的主要是融資類業務,而融資類產品當中的1000多億元今明兩年自然到期,真正需要并入表內的融資類產品余額大約有800億元的規模。
楊凱生稱,“工行去年貸款增長額為1萬億,今年計劃額為9000億,按照近兩年貸款增長額計算,需要兩年進入整個經營計劃的800億元是完全可接受的?!?/P>
楊凱生進一步指出,實際上,這800億還不可能全部納入表內。理財產品與銀行貸款的投資方向有一定區別,理財產品可以投向股本,而銀行貸款是不允許投向資本金的,“顯然,簡單的納入表內還是有法規的限制,我相信監管部門會對這些作出更細致的規定?!?/P>
另外,從收入占比角度看,目前理財業務收入占中間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7%,中間業務收入占全部營收的比重僅20%。楊凱生稱,以此測算,對該行盈利狀況的影響微乎其微。
數據顯示,上半年,工行實現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369億元,同比增長33.0%,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0.39%,較2009年末提高2.57個百分點。其中,投資銀行業務對該行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上半年共實現收入86.66億元,同比增長21.3%。理財業務同比增長43%,其中對公理財業務收入同比增幅達87.1%。
寄望年內完成A+H配股
工行近日公告稱,該行將于8月31日(下周二)發行總額250億元可轉換債券。同時,7月底,工行董事會通過A+H股不超過450億元的配股方案,尚待9月15日股東大會審議。對于A+H股配股融資何時完成,工行表示,希望在年內實現。
近日公告顯示,本期可轉債向發行人除控股股東匯金公司和財政部以外原A股股東,按每股配售0.51元面值可轉債比例優先配售,配售后余額采用網下向機構投資者配售和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網上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對于匯金和財政部沒有認購可轉債,姜建清表示,因為可轉債總共才250億,如果匯金和財政部參與進來的話,可供其他股東和投資者認購的金額僅有14.5億元。若把14.5億由100%的比例配股給老股東,每股獲配大概都不到0.1元,匯金和財政部不參加,也給了其他投資者更多的認購機會。
他還指出,目前可轉債在A股市場上是稀缺的品種,可轉債的供應偏少;除了工行外,目前已經公布的待發行可轉債總規模只有450多億。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soldii.net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