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募資15億涉礦 ST賢成漲停背后藏風險黑洞

每日經濟新聞 2011-06-09 09:27:35

A股市場對礦的狂熱追捧讓人瞠目結舌,數十家上市公司斥巨資收購礦資源,涉礦股輪番暴漲,甚至演化到經營范圍增加采礦業務即連續漲停的地步。

        每經記者  張冬晴  郭新志  發自青海

        A股市場對礦的狂熱追捧讓人瞠目結舌,數十家上市公司斥巨資收購礦資源,涉礦股輪番暴漲,甚至演化到經營范圍增加采礦業務即連續漲停的地步。

        “注礦式”重組,似乎給了上市公司一個聚寶盆,比如ST賢成(600381,收盤價9.67元),其在公布涉礦增發項目后連續大漲,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亮麗的市場表現背后,其所涉礦企卻隱藏著多重風險黑洞。

        近日,記者奔赴青海柴達木盆地,探訪即將注入ST賢成的創新礦業。在長達一周的實地調查后,記者了解到的情況讓人震驚:該企業盈利模式存在重大缺陷。作為產品原料的硫精砂,盡管價格已經上漲了數倍,卻仍得不到足夠供應,從而無法保證正常生產。

        同時,在當地高海拔、缺氧等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創新礦業存在建設期延誤等風險。此外,人才和技術團隊匱乏,交通運能不足也對企業發展和產品銷售帶來影響。針對這一系列的風險,ST賢成15.5億的募資方案中竟然只字未提!

        原料漲價數倍  缺口仍大

        5月20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穿過西部礦業錫鐵山鉛鋅礦生產廠區前往創新礦業途中發現,就在鉛鋅礦廠區外部,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鉛鋅礦尾礦渣,粗略估計每座尾礦渣高度超過了20米,綿延了幾公里,與創新礦業硫酸廠區僅僅數公里之遙。

        同時,當地居民還告訴記者,除了廠區后面連綿不斷的鉛鋅礦尾礦渣山,廠區外圍的荒漠里面也都是五六十年來形成的尾礦庫。

        由此看來,創新礦業的硫酸項目似乎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

        然而,記者調查得到的情況并非如此樂觀。西部礦業錫鐵山鉛鋅礦區對尾礦渣的控制已經造成創新礦業硫酸項目原料嚴重不足。

        5月23日中午,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發改局循環經濟辦公室李建平的陪同下,記者以考察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名義再次被帶到創新礦業黨委書記辦公室正面了解有關情況。

        據李建平介紹,目前創新礦業主要依托的資源是西部礦業錫鐵山鉛鋅礦的尾礦渣,每年生產將產生5萬~6萬噸。“現在問題是,剛建硫酸廠時硫精砂協議價是15元/噸,最多30元/噸,”李建平表示,“硫酸的生產量大了以后,西部礦業也就開始漲價,現在已經漲到150元/噸。”

        創新礦業一位孫姓廠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估算,目前已建成的硫酸的產能為12萬噸/年,按照1:1左右的比例來看,滿負荷生產的話需要12~15萬噸的硫精砂,即每個月需要1萬多噸的硫精砂。

        孫廠長表示,“我們現在生產每個月大概需要6000噸,一年下來就是7萬多噸,他們現在每年能產生的尾礦渣也就是6萬~7萬噸。”

        自然條件差  產能受影響

        如果說原料被上游企業卡住尚可通過溝通解決的話,高原戈壁灘上惡劣的自然環境在短期內恐怕難以逾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獲悉,由于創新礦業所在的錫鐵山地區高海拔、空氣中氧含量少等嚴酷的自然氣候條件,導致公司的部分項目產能大打折扣。5月20日下午,在廠房附近簡易工棚里,一位張姓裝載工人向記者透露了一些關于磷酸一銨的生產情況。據他介紹,當水結成冰后就無法生產,去年創新礦業磷酸一銨大概在四五月份才開工,國慶節之后,大概11月份就沒再生產,至今仍未開工。

        按照裝載工人的說法,由于自然條件限制,創新礦業的磷酸一銨項目去年適合生產的時間只有半年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青海省海西州錫鐵山鎮政府網站介紹,在設計該硫酸裝置時充分考慮該地區高海拔、空氣中氧含量少、影響硫酸產量等特點,在設備造型上按內地年產12萬噸硫酸規模配置,但該硫酸廠年生產硫酸能力只有8萬~10萬噸。

NextPage

        原料運輸兩頭受堵 ST賢成擬注資產盈利堪憂

        每經記者  張冬晴  郭新志  發自青海

        雖然二級市場走勢強勁,但ST賢成此次的注入資產——創新礦業并非市場想像的那么美好。

        公開資料顯示,創新礦業的硫酸廠主要回收利用錫鐵山冶煉鋅、鉛副產的尾礦渣中含有的硫精砂生產硫酸。

        據當地人介紹,位于柴達木盆地西北部錫鐵山鎮的西部礦業錫鐵山鉛鋅礦區,是國內最大的鉛鋅原料生產基地之一,年采選礦石能力超過150萬噸,除生產鉛精礦、鋅精礦外,每年還會產生5萬~6萬噸尾礦硫精砂。

        盡管距離原料地近在咫尺,但記者發現,這些原料的所有者——西部礦業卻將大量原料遠銷外地,對創新礦業的供應只有其產能的4成左右。不僅如此,尾礦硫精砂價格還飆漲了近10倍。可以說,創新礦業被上游企業緊緊卡住了命門。

        除此之外,交通設施的落后以及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對公司的生產、銷售也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原料外流產能閑置或達六成

        青海省西部循環經濟工業園辦公室主任李建平透露,尾礦硫精砂價格已經從最初的15元/噸上漲到150元/噸,而且西部礦業尾礦渣還在大量供應外地企業,導致近在咫尺的創新礦業硫酸生產存在嚴重的原料缺口始終無法解決。

        創新礦業一位孫姓廠長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估算,目前已建成的硫酸的產能為12萬噸/年,按照1:1左右的比例來看,滿負荷生產的話需要12~15萬噸的硫精砂,即每個月需要1萬多噸的硫精砂。

        孫廠長表示,“我們現在生產每個月大概需要6000噸,一年下來就是7萬多噸,他們現在每年能產生的尾礦渣也就是6萬~7萬噸。”

        坐在一旁的李建平趕緊插道,“這樣的話,那就是全部給你了?全部能給你嗎?實際上他們都在大量地往外賣!”

        孫廠長回應稱,“按照之前的協議,每個月供應6000噸,但是存在一些欠賬,目前也就是三四千噸。”按照公司12萬噸/年的硫酸產能計算,按照上述孫廠長的說法,目前其閑置產能高達六成。

        對于創新礦業自家門口有尾礦資源反而還遭遇,李建平有些憤憤不平,“現在正在大量地往外賣,賣到四川成都。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在你的家門口做循環經濟,你卻把原料大量的賣到外地!”

        政府協調未果  加價也買不到

        盡管創新礦業管理層對于西部礦業這種舍近求遠的做法十分不滿,但是對于當前的窘境,也無可奈何。盡管當地政府官員多次出面進行協調,但均告失敗。

        李建平坦言,“它(西部礦業)是省屬企業,我們地方呢,協調的能力還是非常有限。他賣給外地的價格,和賣給創新礦業的價格是一樣的,但他還是寧愿賣給外地企業,這里面有很多的人為因素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賣給外地的價格和賣給他(創新礦業)的價格是一樣的,賣出去還有一個運輸費的問題。”談到尾礦渣資源被掐死的窘境,李建平不無激動地表示,“他這邊同樣的價格,加價250元/噸的運費都買不到。這樣一來,循環經濟產業鏈的下游根本就沒法做了!”

        另據了解,西部礦業位于創新礦業廠區東南角兩個將近五六十年的老尾礦庫,有大量的尾礦渣,但是其中硫精砂的品位比較低,需要進行篩選,而現在外賣的硫精砂品位則相對更高。

        為了滿足生產,創新礦業大部分的原料必須從西部礦業老尾礦庫中精選出來,再與每個月限量供應的三、四千噸高品位尾礦渣進行調配使用,這樣一來基本上能夠保障生產,但還是存在嚴重欠缺。

        對于循環經濟項目中各個產業鏈環環相扣,創新礦業黨委書記一針見血地表示,“前面你掐著我的脖子,后面就沒有辦法了。”

        可見,作為此次ST賢成擬募資15億元投向的循環經濟項目產業鏈上游的關鍵環節,鉛鋅礦尾礦渣原料的嚴重缺口將導致整個循環產業鏈無法實現閉合,硫酸等中間產品的缺位將使得項目規劃只能是一紙空談!

        運力嚴重不足

        ST賢成業績一直萎靡不振,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該公司近三年都在虧損,營業外收入高于營業收入。自2008年資本玩家黃賢優重組賢成實業后,ST賢成就試圖將主營業務向煤炭原煤生產、加工、銷售及煤炭能源延伸產業轉型,2010年通過定向增發購買煤炭資源,使得其資源儲量提高到7226萬噸。

        如今,ST賢成又試圖通過增資創新礦業延伸公司產業鏈。

        然而,多位當地政府人士談及創新礦業項目時,對其前景頗為擔憂。“現實的困難很多,即便按照規劃順利達產,最終的收益率也不好說”,李建平說,這一循環經濟項目每個產業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項目運作。

        “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后”,李建平稱,由于園區完工后用電量有限,電網公司單獨為企業架線不太現實,但即便園區的熱電廠投產,也僅能滿足一小部分用電需求,除此之外,自來水管、道路建設都需要資金,這無疑增加了地方財政的壓力。

        不過,在李建平看來,該項目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是運力。

        “按照目前當地的項目設計來看,即便園區建成,創新礦業生產的產品如何運出將是大問題”,李建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當地交通不便,企業產品絕大多數都由鐵路運輸,但運能極其有限。

        他算了一筆賬,按上級政府的要求,青藏鐵路貨運上先保鉀肥、再保電煤……但德令哈地區就有近300萬噸純堿在建項目,而柴達木地區煤炭保守估計產量亦有300萬噸,“十二五”期間,周邊還要建設3000萬~5000萬噸煤炭項目,“這些產能變成實際產品后,其運輸需求巨大,并且德令哈以外還有其他運輸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全長834公里,是目前青藏高原對外聯系的唯一鐵路通道,規劃的貨物年通過能力也就5000萬噸。

        對于這些對項目有重大影響的風險,ST賢成在增發預案中一筆帶過: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正常生產還存在著建設期的諸多風險、大規模產品生產啊質量穩定性和可靠性風險,以及產品推廣的風險等。

        業績虧損或因產能受限

        在產品原料、運力嚴重受限的同時,創新礦業或許還受到產能不能充分釋放的困擾,磷酸一銨項目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創新礦業所在的錫鐵山地區高海拔、空氣中氧含量少等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導致僅有半年左右的時間適合磷酸一銨項目正常生產,其實際產能勢必會出現縮水。

        從公司的公開信息也可窺見一斑。2010年,創新礦業實現硫酸、磷銨等銷售收入3988.68萬元,凈利潤虧損468.50萬元,創新礦業給出的解釋為循環經濟項目尚處于前期建設階段,已建成的硫酸、磷銨生產線產能也未能充分利用,規模效益及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尚未體現。

        需要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創新礦業廠區實地暗訪期間,另一位知情人士也透露,目前創新礦業生產的廉價的磷酸一銨都被大量運往山西和上海,交由實際控制人陳高琪在當地的關聯企業加工成復合肥,然后再高價賣給市場。既然是高價賣出,還出現虧損,產能未充分利用或許是一個重要成因。

        延伸閱讀

        創新礦業及其項目介紹

        每經記者  張冬晴  發自青海

        根據青海海西州錫鐵山鎮政府網站介紹,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硫酸廠(創新礦業的前身)是2004年4月由新加坡愛國華僑姚志騰獨資創建的,2008年2月17日青達化工鉀肥有限公司收購該企業并重組。

        據青海省西部循環經濟工業園辦公室主任李建平介紹,當初建設創新礦業這家硫酸廠就是為了生產硫酸供應大柴旦那邊的硼酸廠,但是結果那邊硼酸廠的礦也出不來,這邊硫酸生產出來就沒有地方去,經營了好幾年以后就經營不下去,最終就轉讓了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設計該硫酸裝置時充分考慮該地區高海拔、空氣中氧含量少、影響硫酸產量等特點,在設備造型上按內地年產12萬噸硫酸規模配置,但該硫酸廠年生產硫酸能力只有8~10萬噸,總資產只有8000萬元。

        資料顯示,創新礦業成立于2004年3月17日,注冊資本3億元,法人代表陳高琪,經營范圍包括工業硫酸的生產、批發,農用化肥的生產、批發;鐵粉銷售等。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陳高琪、朱克敏夫婦,分別持股83.98%、16.02%。

        在錫鐵山鎮,青海創新礦業的鹽湖、有色金屬選礦尾渣、尾礦資源化再利用循環經濟項目,屬于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內典型的資源化再利用循環經濟項目,也是大柴旦工業園區僅有的兩家典型企業之一,另一家涉足同領域的五彩礦業正處于籌建期。

        據了解,早在2008年新東家接手之后,在認真調查分析試驗區內各種資源組成分布的基礎上,當地政府就幫助創新礦業確立了“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組合,開始就循環,生產就清潔”的循環經濟理念。

        根據ST賢成的增發預案,公司此次非公開發行后將持有創新礦業83.07%的股權。定增所投項目總投資19.26億元,項目建設期為三年,達產后預計正常年份銷售收入約36.09億元,主要包括年產18萬噸合成氨、2萬噸超細氫氧化鎂、30萬噸純堿、30萬噸氯化銨、5萬噸氯酸鈉、100萬噸復合肥等10個廠區。

NextPage

        ·前車之鑒·

        管理混亂 中農集團退出增資

        每經記者  郭新志  發自青海

        創新礦業緊鄰西部礦業,雖然同為礦業公司,但創新礦業只有兩宗磷礦探礦權,而西部礦業已經開采當地礦產多年,按照ST賢成的算盤,創新礦業將以西部礦業數以萬噸計的尾礦尾渣為起點,發展硫酸、合成氨、超細氫氧化鎂、純堿、氯化銨、氯酸按、復合肥、免燒磚、甲醇、生鐵等循環經濟產業鏈。

        事實上,ST賢成并非第一家對創新礦業有想法的企業。之前創新礦業實際控制人陳高琪與中農集團已合作多年,不過雙方最終以分手結尾。ST賢成此次和創新礦業聯姻,能否走出和中農集團不一樣的路還猶未可知。

        與中農集團“不歡而散”

        青海省西部循環經濟工業園辦公室主任李建平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青海省政府官員多次考察外地經驗后,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等情況,萌發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想法,之后聘請國內專業研究機構進行規劃,形成柴達木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于2005年成為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批準的國家首批13個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之一,西部循環經濟工業園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四大園區之一。

        李建平稱,整個西部循環經濟工業園以創新礦業為主體,它將在原有硫酸廠的基礎上,興建延伸產業鏈上的多個工廠,“對于產業鏈上自己難以投資的,則可吸引其他投資商進園區完善”。他預計,整個項目投資將在40多億元。

        顯然,對于屢屢虧損的創新礦業而言,自身難以完成如此大的投資。“陳高琪一直在到處融資”,李建平稱,ST賢成介入之前,中農集團就曾與陳高琪談判,但雙方沒談攏,中農集團就此退出。

        事實上,陳高琪與中農集團早前已合作多年。茫崖興元鉀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興元鉀肥)工商資料顯示,陳高琪及其配偶掌控的青海省格爾木金鑫鉀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鑫鉀肥)持有興元鉀肥37.14%的股權,而另外的股權正好為中農集團所掌控。

        多個生產區域無人管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陳高琪早先以鉀肥行業發家,興元鉀肥原本由其夫婦掌控,后來才引入中農集團控股。青海當地一位與興元鉀肥有業務合作的公司負責人透露,陳高琪引入中農集團,亦有融資的考慮,“鉀肥行業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巨大,鹽田和鹵渠的造價不菲”,而陳高琪之前管理的興元鉀肥,建造的多個鹽田因挖不出鹵水而泡湯,閑置至今。這與5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興元鉀肥鹽田現場所見完全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興元鉀肥,目前創新礦業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

        5月21日下午的暗訪過程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創新礦業廠區看到,占地面積42畝的廠區內,位于行政辦公樓附近的硫酸生產車間已經停產,矗立一旁的煙囪、儲備罐銹跡斑斑,廠區南面,合成氨、氫氧化鎂等項目正在建設,各種生產設備零部件遍地都是,廠區多個重要生產區域無人管理,在記者走訪廠區各個角落六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創新礦業未有管理人員詢問記者來由,正常上班時間竟然沒有任何高管值守公司,保安人員甚至還隨便提供公司相關管理人員的聯系方式。

        創新礦業財報顯示,2010年,該公司虧損468.5萬元,近年一季度續虧212.25萬元。2010年資產負債率高達93.9%。盡管今年3月份剛剛完成了增資,但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的資產總額為14.65億元、負債總額為10.33億元,合并資產負債率依然高達70.52%。

NextPage

        ·項目進展·

        半年工期變一年半 創新礦業合成氨項目何時完工?

        每經記者  張冬晴  發自青海

        早在2009年11月底,年產18萬噸合成氨項目就在青海海西州錫鐵山鎮開工建設。

        根據當時青海新聞網的報道,“該項目總投資4.2億元,年內計劃完成設備基礎、廠房等大型土建工程,計劃于2010年2月前所有設備到貨。預計2010年5月完成所有設備安裝工作,并開始單機試車,項目達產達標后,年產值可達3億元。”

        然而,原計劃半年工期的18萬噸合成氨項目,在時隔一年半之后不僅未能如期完工投產,甚至連廠區基建也只是剛剛上馬。外界關于公司“年產值可達3億元”的預期似乎仍遙不可期。

        工人:很多設備還沒有安裝

        5月20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創新礦業位于青海海西州錫鐵山鎮的廠區暗訪長達六個多小時,發現原有的硫酸廠行政辦公樓前堆放著3臺簡易包裝的大型設備、6組變電柜和8組箱式設備,另一側的空地上也有各種零部件、管材等物件雜亂無章地散落一地,整體上看這些設備早已堆放多時,甚至部分設備上還出現了斑斑銹跡。

        在創新礦業辦公樓附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一位工作人員確認了相關設備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購買回來,由于工程進度沒跟上而導致大量設備曬太陽。

        與此同時,在硫酸廠區東側磷酸一銨車間外,是一字排開的18萬噸合成氨項目建設工地,所有車間廠區都在忙于建筑框架的建設和設備安裝,工地上的標注湖南某廠商制造的各種儀器設備也是亂七八糟地堆放一地,也有不少大型設備已經被嵌套在建筑框架里面。

        據當地建筑工人表示,這些設備去年早些時候就都已經拉到廠區,但是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完工,很多設備都還沒有進行安裝。

        項目延期  缺錢缺人缺技術?

        對于規劃半年工期的18萬噸合成氨項目一拖再拖,自稱受邀出任創新礦業副總經理的李建平直言,“資金是最大的困難。”

        根據增發預案披露,該項目總投資19.26億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為18.00億元。項目總平面布置按生產功能、場地狀況及周邊道路狀況,將分10個廠區、8個生產區、原料區庫存及堆場廠區,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占地面積600畝。

        截至該預案出具之日,創新礦業已實施了該項目部分建設內容,截至2011年3月31日,創新礦業該項目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約3.15億元。

        從創新礦業的財務情況看,其要獨立完成近20億元的投資項目難度確實很大。

        不過也有人持異見。錫鐵山鎮政府一位熟悉該企業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能不能發展是另外一回事,我個人感覺技術是很缺的。來到這個地方,很多人都是不懂技術的,不懂技術、不懂管理,銷售、銷路很是問題,唯一不缺的就是資金和原料。”

        “反正這個東西就像跑馬圈地一樣,我先把這個資源給占了。”上述錫鐵山鎮政府人士進一步指出,“我剛來這個地方的時候,很多企業都是互相倒賣,你賣給我我再轉手賣給他。”

        熟悉創新礦業多位當地官員均對此反應冷淡,并透露早在ST賢成介入前,創新礦業實際控制人陳高琪的重要合作伙伴——格爾木芒崖興元鉀肥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中農集團有意參與增資,但最終還是沒有談攏而放棄。

        如果資金和技術、人才的問題兼有,那么ST賢成增發預案中“(合成氨項目)已進入總裝階段,預計2011年底建成并投入試運行”能否如期兌現也成為一個巨大的問號。

NextPage

        ·新聞鏈接·

        被人遺忘的小鎮  人才緊缺制約企業做大做強

        每經記者  郭新志  發自青海

        創新礦業的工廠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錫鐵山鎮。這是一座只有7000余人的小鎮,只需十多分鐘就可走一遍,小鎮上只有西部礦業和創新礦業兩家企業,這吸引了眾多外來務工者,不過每逢春節,這些務工者回家過節,小鎮幾乎就成了空城。寬敞的街道旁,全是一層高的房屋,外墻上依稀能見改革開放以前的宣傳標語。小鎮背后是高山,從前面沙漠中吹來的風沙,不斷侵蝕著這座小鎮。

        用當地人的話說,錫鐵山鎮是因西部礦業而生,工廠的喇叭一開,響徹整座小鎮,鎮上為數不多的賓館和稍顯洋氣的政府辦公樓,也是西部礦業而建。雖然小鎮離大柴旦只有60余公里、離格爾木兩個多小時,但這個座落在格爾木和海西州之間的小鎮,更多的人也只是匆匆過客。

        創新礦業是后來者。2004年,新加坡華僑姚志騰投資創建了一座硫酸廠,四年間,硫酸廠屢屢虧損,老人家便轉手賣給青達化工鉀肥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青達鉀肥),一個名叫陳高琪(創新礦業實際控制人)的西寧老板,從此出現在小鎮,開始了他的創業故事。陳雄心勃勃,他要在產能達10萬噸硫酸廠的基礎上,投資建余熱發電廠。

        但陳高琪一路走得磕磕碰碰,創新礦業去年虧損469萬元。“硫酸廠停停開開,經營情況并不好,陳高琪近年在到處找錢”,大柴旦一位政府官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硫酸廠已經停產多時。

        “錫鐵山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與西部礦業少數幾家企業”,錫鐵山鎮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員說,小鎮生活配套較差,工業支撐當地經濟,招商壓力較大,“這是一座被人遺忘的地方,沒有多少人愿意來這兒”。一位10多年前來過錫鐵山鎮的人再入小鎮感嘆“現在的小鎮和十年前的景象差不多,街道寬了些,兩邊還是原來的老房子!”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當年某山東大型企業欲來當地投資,考察了一圈后即撤退,理由是“高原反應太嚴重,給出百萬年薪,也沒有人才愿意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責編 劉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