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1-07-08 15:07:15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31個縣(市、區),73名地方官員——這是首輪土地問責結果“黑名單”中的關鍵數據。
昨日(7月7日),國土資源部對外公布了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結果,包括遼寧、安徽、河南等地的73名官員(包括44名各地方政府負責人、29名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人)被紀律處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處分共涉及14個省(31個縣、市、區),所查出來的土地違法情況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受到處分的地方官員級別最高為市長,另外以國土局局長居多。
然而,國土資源部昨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在東中部地區違法用地面積同比下降的情況下,西部地區違法用地面積上升50.6%。
根據部署,今年7月31日之前,各地要初步上報數據,9月底前要完成驗收工作,正式上報結果,第二輪土地問責也行將開啟。
土地問責調查期間西部違法用地“頂風”增五成
自去年12月16日國土部部長徐紹史在北京約談了土地違法較嚴重的12個地方縣市主要負責人后,首輪土地問責于同日啟動。
根據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李建勤介紹,首輪問責是根據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結果和三部委于2008年出臺的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而展開的。
問責由國土部和監察部兩部委合作進行。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國土部對全國2859個縣的衛片檢查結果進行了核定。
李建勤說,“對數據、違法事實要進行一遍遍的審核、認定。確保做到精準問責,要問得合情合理,要讓被問責的地方政府心服口服。”
雖然國土部并未公布這些官員的詳細涉案情況,但根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規定,對于“土地管理秩序混亂,致使一年度內本行政區域違法占用耕地面積占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達到15%以上或雖然未達到15%,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將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
以山西大同為例,在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中,大同市共涉及新增建設用地375宗,新增建設用地中違法用地179宗,大同市共轄11個縣區,其中超過15%問責比例的共有6個。
中國土地學會原會長黃小虎此前向媒體表示,“‘十二五’地方用地的需求較大,違法違規用地的形勢將比較嚴峻,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強日常的監督查處。”
一邊問責聲緊,一邊違法用地沖動難抑。國土資源部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發生違法用地2.3萬件,涉及土地面積13.6萬畝,其中違法占用耕地5.1萬畝,東部、中部地區分別下降了12.5%和1.2%,但西部地區違法用地面積同比上升了50.6%。
處罰力度被指“撓癢癢”部分官員已升遷
仍為分析人士質疑此次問責的處罰力度僅為“撓癢癢”。
記者注意到,在所涉案的14個省中,山西、遼寧、安徽和江西四省的土地違法過于集中,因此被處分的官員中,這4省的官員占多。其中,山西大同市副市長郝月生,大同縣時任縣長孫永勝、副縣長苑在雨,大同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潘志忠,大同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牛生文均被記過處分。
記者發現,上述被問責的73名地方政府官員,基本上都被記過處分,有些被行政警告。但據了解,有一部分已經升遷。
比如,大同縣時任縣長孫永勝此次被黨內警告處分,但他現任和順縣縣委書記;另外在處分名單中,廣東省陽春市時任國土資源局局長姚幸新行政被記大過處分,但據當地政府網站的報道顯示,姚現為陽春市副市長。
對于上述升遷或者異地任職官員,最終是否能被“處分”,《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未做明確規定。該辦法規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移送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事實上,早有地方國土部門官員在土地違法的事件之后被提拔升遷的先例,因為他們被視為當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功臣”。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管其官職大小,觸犯了什么樣的法律,是否已經升遷,都會得到相關法律制裁。該研究員表示,僅僅給予處分很難遏制住土地違法,長期以來土地違法成本太低,治亂必用重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