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德法“火車頭”失速 “歐元號”恐局部脫軌

2011-08-24 01:28:50

每經記者  陳舒揚  楊芮  胡健發自北京

編者按

  標普下調美國國債3A評級、歐美股市出現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德法兩國經濟增長陷于停滯……

    近一個月以來,全球經濟領域利空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來,經濟二次探底的預期陡然增強,連GDP持續保持9%以上高增長的中國經濟也飽受拖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地區性經濟體的風吹草動都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蝴蝶效應。在當前中國面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貿易摩擦的壓力以及資本市場開放訴求的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每日經濟新聞》特推出“問診主要經濟體”系列報道,旨在對歐美等世界主要經濟體未來10~20年的發展把一把脈,以求幫助中國應對外界復雜的經濟環境,收到知己知彼之效。

  歐盟經濟正踩在警戒線上,歐債危機正成為歐元區的“毒瘤”。

    最令人擔憂的是,拉動歐元區的“火車頭”德國與法國經濟增長幾近停滯。數據編撰機構Markit昨日(8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以來主要服務業兩年以來首現停滯局面。

    面對日益緊迫的債務危機,法國與德國財政部長本周二舉行會晤,針對有關解決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提議擬定具體政策。

歐元區經濟觸警戒線

    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Markit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自7月的51.6降至51.5,為2009年9月來最低水平;而同月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降至49.7,為2009年9月來首次跌破50榮枯分界線。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直陳:“歐元區主要國家的經濟存在疲弱現象,尤其是德國。歐元區正在失去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以德法為首的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數據已經疲態盡顯,德國第二季度季調后GDP初值增0.1%,增長幾乎陷于停滯;歐元區二季度季調后GDP初值季率增長0.2%,預期增長0.3%,創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新低。而法國二季度GDP則出現零增長。

    歐元區經濟不振已經顯示出歐債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強大摧毀力,德法也在為如何擺脫危機而頻繁接觸。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上周已經就歐債危機解決方案展開討論,提議成立歐元區聯合經濟政府,并計劃在9月提議征收新的金融交易稅,但否決了發行歐元債券及擴大歐元區援助基金規模的可能。

    在備受關注的歐債危機問題上,以德國為首的核心成員國因其自身經濟相對優異的表現,堅決反對市場普遍預期的發行歐元債券等解決方式,認為只有長期的財政改革才是走出債務困境的根本途徑。而希臘等國以及潛在危機國則呼吁推出歐元債券,或者至少是擴大救助基金的規模,稱這樣才能保證市場對歐元區國家的信心,從而有助于歐元區各國的發展。

新援助計劃或將希臘推向違約

    與此同時,歐元區國家正力勸希臘接受以現金抵押換取援助的協議。

    評級機構穆迪22日表示,這加劇了希臘延遲獲得救助資金的風險,暴露了表面上團結一致的歐元區國家間深深的裂痕,并可能將希臘推向違約。穆迪稱,更多提供現金抵押的類似協議將對希臘的信用評級產生負面影響。目前穆迪對希臘的評級是Ca,只比違約高一格。

    歐債危機的野火不會停在那里等待救助措施。7月下旬以來,意大利主權債務問題趨于惡化。意大利股指連日下滑,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攀升到6%以上的高位,意大利10年期國債與作為基準的德國同期國債的利差達到了390個基點,創下歐元區誕生12年以來的新高。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一旦發生債務違約,對歐元區乃至全球經濟的沖擊都將遠遠大于希臘或愛爾蘭。

    意大利經濟最大的難題在于經濟增長停滯不前,這也是此次債務問題迅速惡化的重要原因。2005年至2008年,意大利經濟增速比歐元區平均水平低8%,比德、法兩國低4%。今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經濟增長率為0.1%。西班牙的債務問題也在進一步惡化。據統計,西班牙2010年公共債務總額占GDP比例約為60%,預計2011年將進一步升至67%。

歐元區分崩離析可能性增大

    《經濟學人信息部》主編兼首席經濟學家布羅平本月19日表示,未來幾年歐元區分崩離析的可能性高達40%。

    對此歐元區內有著不同的聲音。“我們沒有考慮過這種退出機制,歐元區并不是能隨意進出的,貨幣也不可能像衣服一樣換來換去。”盧森堡央行行長、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伊夫·梅爾施近日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

    梅爾施認為,一個國家要退出貨幣區,就必須要建立起自己本國的貨幣,這是不現實的,會從根本上毀滅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該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將沒有容身之地,這甚至比貨幣區內部出現危機更加嚴重,這就是經濟上的自殺。”

    即便沒有“自殺”,歐洲中央銀行(ECB)“病急亂投醫”干預債券市場的行為也始終讓人擔憂。半個月之前的8月8日,為了阻止主權債務危機對歐洲大陸兩大經濟體造成損害,ECB開始購買意大利和西班牙債券。然而在去年5月份,盡管冒著資產質量下降的風險,ECB在次級市場購買希臘等國債券的決定,并未將這些國家從高國債收益中解救出來。自2010年5月份推出國債購買計劃以來,到上周為止ECB用于購買政府債券的資金總額已達1105億歐元。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歐盟和歐元區國家金融救助的成本將成倍增長,若主要國家強力推行救助措施,可能使更多歐盟國家產生質疑并選擇退出救助計劃,歐盟國家的內部分歧會進一步加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