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8 01:14:54
上周末,證監會正式發布了修訂后的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配套規則,并將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辦法》中關于專戶業務放開、專戶產品門檻降低等一系列措施,都在給推行近三年的專戶業務實施松綁。而早已期盼多時的中小基金公司,也開始專戶業務資質的申報工作。
對于多數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以往靠累積規模提取管理費的盈利模式,離“成功”似乎依然遙遠。專戶業務的開放,有利于公司尋找新的生存模式。
基金公司忙資質申報根據頒布的《辦法》,在專戶理財業務資格準入條件中,不再設置具體指標門檻,取消了關于“管理證券投資基金2年以上、公司凈資產不低于2億元人民幣、管理資產規模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等條件。
這意味著今后基金公司的專戶理財業務將不再有硬性的門檻,即使剛剛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也可開展專戶等私募業務。
專戶新政的出臺,自然也給了中小基金公司拓展專戶業務的機遇。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一批中小基金公司都在忙著籌備相關的材料,準備向證監會申報專戶業務的資質。
深圳某基金公司表示,公司準備在國慶節過后,申報專戶資質。目前,公司專戶團隊基本搭建完畢,不過還在招兵買馬,專戶業務的相關制度也在進一步細化。
滬上某基金公司也向記者表示,公司正在籌備相關的材料。
“政策剛剛出臺,我們都在忙著申報資質的相關材料,等到10月份就會馬上申報。由于此次申報的材料還是比較多的,像公司董事會決議、防范利益輸送、公司人員配備情況等等。”北京某基金公司的專戶負責人表示,“最近還是比較忙的。”
滬上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員則坦言:“我們這邊還沒有太多的動靜,不過肯定要準備材料,拿下資格再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已有37家基金管理公司取得了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資格,管理專戶資產約1000億元。
專戶“一對一”更受青睞盡管在近三年,受政策、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專戶業務經歷了從喧鬧到平淡。但經過記者的了解后發現,中小基金公司對專戶業務十分青睞。且相較“一對多”,專戶“一對一”更受重視。
“拓展新業務,我們可能還是會先找些大客戶來做。”前述深圳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
“經過前期和客戶的接觸,我們公司把未來專戶業務發展方向定位在了專戶一對一。一對一的客戶比較好溝通,且溝通成本比較低。”某中小基金公司的專戶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接觸的很多一對多客戶,首要關心的是能做多少收益,我們覺得他們的需求很難滿足。當然,我們也不會放棄一對多業務的。”
專戶門檻的取消,也讓新基金公司可自由在公募業務和私募業務之間進行選擇。
滬上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有關人士就表示,公司未來拓展的重點就是專戶業務。而專戶一對一肯定比一對多更具發展的優勢。就公司盈利模式來看,以往公募基金靠堆規模,新基金公司已很難生存,而專戶業務顯然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模式。
不過,滬上某中等公司的專戶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現在專戶一對多也不好發。和公募基金一樣,到了最后一周,就進入了沖刺階段。目前專戶一對多的銷售也主要依賴于銀行,而公募基金的銷售費用顯然比專戶的費用高,銀行代銷機構自然更愿意推銷公募基金。如果各家基金公司大量推行一對多業務,很有可能重回公募基金的老路,進一步推高專戶的銷售成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