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11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及商務運行指標實現全面增長

每經網 2012-02-09 09:52:18

上海消費拉動作用繼續增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7.11億元,同比增長12.3%;對外貿易繼續增長,貨物貿易額437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6%。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推進外商投資等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探索開展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格式化審批。推進分類通關改革和報檢、報關”一單兩報“以及外高橋保稅區貿易便利化創新試點。聚焦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推動服務業資源優化配置和專業細分。”上述系列關于上海市2012年商務領域的主要大動作將得以在2012年實現新面貌的華麗蛻變。

2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從在上海召開的“2012年上海商務情況通報會”上獲得上述消息。2011年上海主要商務運行指標全面增長。上海消費拉動作用繼續增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7.11億元,同比增長12.3%;對外貿易繼續增長,貨物貿易額437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利用吸引外資再創歷史新高,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達到201.03億美元和126.01億美元,分別增長31.3%和13.3%。

對外貿易繼續增長  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據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張新生介紹,2011年上海主要商務運行指標全面增長。消費拉動作用繼續增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7.11億元,同比增長12.3%;商品銷售總額4.61萬億元,同比增長23.3%。對外貿易持續增長,貨物貿易額437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其中,進口總額2276.5億美元,同比增長21%。服務貿易有望突破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5%以上。

在利用外資方面,吸引外資再創歷史新高。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達到201.03億美元和126.01億美元,分別增長31.3%和13.3%,實到外資中服務業占比超過80%。全年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8家、投資性公司27家、外資研發中心15家,全市累計分別達到353家、240家和334家。對外經濟合作扎實推進,對外直接投資26.6億美元,同比增長9.8%;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23.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上海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其中上海市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420萬億元,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3174萬標準箱。在產業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優化進一步加快,上海取得了全國唯一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以及上海大飛機研發中心由此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正在體現。

“一單兩報” “營改增”政策機遇  受益廣大貿易企業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2011年,上海海關監管進出口貨物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大關,達8123.1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8。6%。記者獲悉,在改善商務發展環境方面,上海市商務委今年還將積極推進外商投資等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探索開展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格式化審批。除此之外,還將大力推進分類通關改革和報檢、報關“一單兩報”,推進外高橋保稅區貿易便利化創新試點。據張新透露,2012年,上海市還將進一步擴大口岸對外開放,完善“屬地申報、口岸驗收”等通關模式,促進國際貿易結算、“一單兩報”等試點成果轉化。

根據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上海海關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的合作約定,2012年,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上海海關將加快通關單聯網核查、“一單兩報”和通關單無紙化等工作進程,推動電子口岸建設;同時建立和完善關檢協同執法機制,優化旅客攜帶物品“一機兩屏”查驗模式,共同加強對重點貨物的進出口監管,探索打擊走私和逃漏檢合作新機制。據此,未來上海口岸的通關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廣大外貿企業將從中受益。

據介紹,“一單兩報”即外貿企業對進出口貨物報檢、報關信息一次錄入,分別報送檢驗檢疫與海關兩個部門,可有效減少申報信息重復錄入,促進口岸貿易便利化進程。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口岸已有50余家外貿企業提出相關需求,其中近半企業已享受到“一單兩報”帶來的便利。

此外,“一機兩屏”是指檢驗檢疫與海關兩個部門在一臺查驗機器旁安裝兩個屏幕,各自在職能框架內實施查驗作業,減少查驗次數,提升旅客出入境速度。目前,在上海機場、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滬九直通車鐵路口岸等處,已實現對入境旅客攜帶物“一機兩屏”的操作。

與此同時,記者進一步獲悉,2012年,上海商務委還將緊抓上海先行先試的“營改增”政策機遇,以期推動服務業資源優化配置和專業細分,重點推動現代物流、服務貿易、專業服務業等高端業態和新興服務業發展。2012年,上海方面還將更加突出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積極發展體驗式消費、一站式消費、服務連帶消費、DIY消費、個性化消費;推進網絡銷售、商品目錄銷售、電視媒體銷售、通訊銷售等無店鋪銷售發展;加快發展零售商自有品牌,拓寬出口品牌商品內銷渠道。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