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01:25:2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宋思艱
每經記者 宋思艱
昨日(2月27日)滬指高開高走,但午后回落,最終微漲0.30%,實現連續第5個交易日上漲,且以1446.9億元的成交金額創下近8個月新高。而“兩桶油”出現大漲,這是否意味著目前是短線“最后的瘋狂”?滬指將繼續攻城拔寨還是中途歇腳?
滬市成交額創近8個月新高
剛過去的周末,不少人或許特別關注大盤技術面形態,因為滬指在1月6日見底反彈以來逐漸形成了一個上升楔形,這一形態被認為易致下跌,而上周滬指的強勢四連陽已向上突破了這個形態,所以令投資者擔心出現回調。
記者注意到,周一盤面呈現3個特點:第一: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10.55元)、中國石化(600028,收盤價7.69元)分別上漲1.15%和0.79%;第二,滬指成交額達1449.6億元,創出近8個月新高,且已是連續第4個交易日成交額保持在千億元以上;第三,滬指全日的上漲封住了去年11月18日形成的跳空低開缺口,但沖高回落的過程也令日K線形成了“射擊之星”的形態,此形態在高位出現,令人擔憂短線回調。
實際上,機構觀點在大漲之后也出現了一定的分歧,比如西部證券認為 “回吐壓力有待化解”,而中投證券則認為“短期仍有望延續反彈”。
智多盈投資顧問曹偉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盤在連續放量推升后,具有一次快速沖高的基礎,拉高回落留下長上影線,容易令市場產生疑慮,但量能的穩健對后續行情穩固后再攻堅有利,短期內沖高回落后當需整固,但卻是漲勢量潮下調倉換股的好時機。
華訊財經投資顧問葛超也對記者表示,短期調整是大概率事件,但中期趨勢依舊不改。短期調整的原因是,從盤面看,鋼鐵、ST、石化等板塊表現出色,而這些板塊往往是在反彈末期發威,同時最近指數上攻太急,獲利盤回吐不可避免。但去年12月以來央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表明了管理層穩定經濟運行的決心,因此在資金面相對寬松的前提下,中期行情仍可期。
業內人士:短線回調 中期看好
在大盤總體情況較好時,市場不少輿論會提示投資者要“輕大盤,重個股”,那么投資者具體應該如何選擇板塊操作呢?
葛超認為,近期藍籌股如煤炭、有色、房地產等權重板塊個股漲幅均在10%以上,而中小盤股漲幅反而相對較小,所以短期藍籌股風險要大于中小板,建議短線逢高減持,等調整過后再低吸。
曹偉則表示,在大盤向好的背景下各板塊都會輪動上攻,所以不應該集中于單一板塊上,而應偏重于在已建立起多頭漲勢的個股上進行選擇和布局,但應避開那些短期漲幅過大且尚未建立周K線漲勢的個股。
昨日有消息稱,“兩會”前夕,一些為地產商松綁的言論再起,對此,金百臨投資顧問袁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家這次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目的有二:一是遏制投機炒房,二是讓房價回歸合理的水平(即降至管理層的心理底線),并使這一價格保持長期穩定。目前第一個目標經過近幾年調控已基本實現,而第二個目標尚未完成,它的完成一方面需要開放商加快降價促銷的力度,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加快建設保障房、促進房屋供給來平抑房價。在房價下降達到一定幅度并使全國主要房屋信息聯網之后(房屋信息聯網也是為了遏制炒房),國家自然會出臺措施鼓勵剛需,從而使真正需要住房的百姓買得起房。
而對于二級市場中的地產板塊,他認為短期漲幅過大、基本見頂,后市有回調的需求,但長期走勢與大盤一樣地產板塊,是處于長期歷史底部的。
大盤已經連續上漲了5個交易日,記者注意到,滬指自3067點下跌以來,連續上漲天數的極限就是5天。連漲動力何在呢?長江證券研究員李建偉博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表述顯得意味深長:“目前市場在博‘兩會’的結果,也就是博政策走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