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藝術品投資開保函免貶值風險 銀行人士稱“不靠譜”

2012-06-06 01:18:40

如果銷售成功,顧客要支付藝術品升值部分的10%作為傭金;如果藝術品貶值,顧客支付的首付款則會被全部退還。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近日,曾以買藝術品可獲“銀行保函”為宣傳熱點的“全美聯藝術品交易中心”,又通過媒體發布公告稱,“銀行并非《藝術品銷售合同》的直接責任人,也不承擔因《藝術品銷售合同》項下發生的因貶值、贗品等而導致損失的一切風險。”

這不禁讓人懷疑,全美聯藝術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全美聯)是否只是借銀行的信用行事,而其本身并不具備承擔投資風險的能力?

“保函”之疑

根據其官方網站,全美聯的藝術品有兩種銷售模式,一種是“首付模式”,即客戶首付10%即可預訂名家作品,預定資金由銀行監管,投資藝術品滿三年的時候,顧客有權要求全美聯將藝術品進行代售變現。如果銷售成功,顧客要支付藝術品升值部分的10%作為傭金;如果藝術品貶值,顧客支付的首付款則會被全部退還。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6月5日上午來到全美聯位于北京東四附近的展覽場地時,這里的投資顧問告訴記者,“首付模式”已經停止了,“從開業到現在首付模式已經做得很多了,因為顧客只出10%,我們要墊付90%的付款,現在已經停止。”這位投資顧問表示現在僅有全額付款模式。

在這種全額付款模式中,當顧客全額付款時,銀行為顧客開具保函,3年內,如貶值可全額退款。如果交易成功,顧客同樣只需要支付升值部分的10%作傭金。

“這不太靠譜吧,銀行做擔保是要計入風險資產的,銀行不可能去承擔這樣的風險吧。”一位銀行人士通過記者轉述得知上述模式后做出這樣的評價。

在現場,也有顧客在咨詢關于銀行保函事宜,但對于每筆顧客付款資金是單獨開立賬戶還是進入同一個賬戶等細節問題,投資顧問語焉不詳。

“可以開民生的保函,也就是說顧客的付款是進入了銀行監管的賬戶,而且在開保函時,顧客、全美聯和銀行工作人員三方現場簽約,銀行也要對藝術品進行估值審核。如果三年之后你購買的藝術品賣不出去或者貶值了,可以憑保函全額退款。”上述投資顧問稱。

而根據一份署名為“全美聯藝術品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發布的“‘關于全美聯藝術品交易中心涉及對中國民生銀行業務誤導宣傳內容’的更正聲明”(以下簡稱更正聲明),則表示,“銀行并非 《藝術品銷售合同》的直接責任人,也不承擔因《藝術品銷售合同》項下發生的因貶值、贗品等而導致損失的一切風險。”

并且,“三年”也并非保函中約定的時效,而是全美聯投資顧問“建議”的投資期限。上述“更正聲明”稱,銀行出具的保函的生效日期,為自顧客支付全部藝術品總價款的三年后的對日,保函的實際有效期(承保期)為三個月,并非為三年。

此外,在保函生效后,投資者不能直接持保函到銀行無條件兌現,而是需要先行要求全美聯公司進行回購,在全美聯公司無法回購后,客戶將藝術品交還全美聯公司,全美聯公司出具相應的 “藝術品已交回申請人”的相關證明,顧客持上述證明及保函原件,并出具索償通知后,才可向銀行提出相應的索償要求,與銀行存折的性質完全不同。

然而,在記者與投資顧問的交流中,盡管反復詢問有關“保函”事宜,她也并未提及上述“更正聲明”中的這些內容。

投資還是投機

那么,“穩賺不賠”的無風險投資是否真的存在?

據上述投資顧問介紹,在全美聯的商業模式中,全美聯通過顧客的購買行為積累資金,然后用這些資金再去運作藝術家,“比如通過辦展、出書這些方式來提高藝術家的身價,幫助藝術品升值。”她反復強調,全美聯合作的都是通過專業機構甄選的,具有一定藝術地位和升值潛力的藝術家。

“這個商業模式里面藝術品只是一個載體,換成其他的物品都可以做,比如為什么不做房子?房子不是更好定價嗎?這跟藝術品其實已經沒有太大關系。”北京一家藝術品投資管理公司的負責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她認為這種行為本身還需要法律界定,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它每年的回報率自己有沒有承諾?銀行保函的定義是什么概念?這些都還不太清楚。”

根據全美聯藝術品投資說明手冊提供的數據,多數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間增長了1倍左右,如2009年價格為2萬元的作品,在2012年3月的價格行情中能達到4萬元,以此計算,則投資實現了約100%的最終收益,并且平均年收益約達30%。

用益信托工作室統計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國內各信托公司共發行藝術品信托產品13款,資金總規模達18.14億元,同比均大幅度增長。從收益率看,一季度藝術品信托的平均收益率為10.06%,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54個百分點;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29個百分點。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藝術品信托產品的平均期限為2.02年。

根據其網站信息顯示,全美聯于2008年開始籌建,2010年正式成立,注冊資金5000萬,但未對其出資方及股東情況做出說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萬敏發自北京 近日,曾以買藝術品可獲“銀行保函”為宣傳熱點的“全美聯藝術品交易中心”,又通過媒體發布公告稱,“銀行并非《藝術品銷售合同》的直接責任人,也不承擔因《藝術品銷售合同》項下發生的因貶值、贗品等而導致損失的一切風險。” 這不禁讓人懷疑,全美聯藝術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全美聯)是否只是借銀行的信用行事,而其本身并不具備承擔投資風險的能力? “保函”之疑 根據其官方網站,全美聯的藝術品有兩種銷售模式,一種是“首付模式”,即客戶首付10%即可預訂名家作品,預定資金由銀行監管,投資藝術品滿三年的時候,顧客有權要求全美聯將藝術品進行代售變現。如果銷售成功,顧客要支付藝術品升值部分的10%作為傭金;如果藝術品貶值,顧客支付的首付款則會被全部退還。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6月5日上午來到全美聯位于北京東四附近的展覽場地時,這里的投資顧問告訴記者,“首付模式”已經停止了,“從開業到現在首付模式已經做得很多了,因為顧客只出10%,我們要墊付90%的付款,現在已經停止。”這位投資顧問表示現在僅有全額付款模式。 在這種全額付款模式中,當顧客全額付款時,銀行為顧客開具保函,3年內,如貶值可全額退款。如果交易成功,顧客同樣只需要支付升值部分的10%作傭金。 “這不太靠譜吧,銀行做擔保是要計入風險資產的,銀行不可能去承擔這樣的風險吧。”一位銀行人士通過記者轉述得知上述模式后做出這樣的評價。 在現場,也有顧客在咨詢關于銀行保函事宜,但對于每筆顧客付款資金是單獨開立賬戶還是進入同一個賬戶等細節問題,投資顧問語焉不詳。 “可以開民生的保函,也就是說顧客的付款是進入了銀行監管的賬戶,而且在開保函時,顧客、全美聯和銀行工作人員三方現場簽約,銀行也要對藝術品進行估值審核。如果三年之后你購買的藝術品賣不出去或者貶值了,可以憑保函全額退款。”上述投資顧問稱。 而根據一份署名為“全美聯藝術品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發布的“‘關于全美聯藝術品交易中心涉及對中國民生銀行業務誤導宣傳內容’的更正聲明”(以下簡稱更正聲明),則表示,“銀行并非《藝術品銷售合同》的直接責任人,也不承擔因《藝術品銷售合同》項下發生的因貶值、贗品等而導致損失的一切風險。” 并且,“三年”也并非保函中約定的時效,而是全美聯投資顧問“建議”的投資期限。上述“更正聲明”稱,銀行出具的保函的生效日期,為自顧客支付全部藝術品總價款的三年后的對日,保函的實際有效期(承保期)為三個月,并非為三年。 此外,在保函生效后,投資者不能直接持保函到銀行無條件兌現,而是需要先行要求全美聯公司進行回購,在全美聯公司無法回購后,客戶將藝術品交還全美聯公司,全美聯公司出具相應的“藝術品已交回申請人”的相關證明,顧客持上述證明及保函原件,并出具索償通知后,才可向銀行提出相應的索償要求,與銀行存折的性質完全不同。 然而,在記者與投資顧問的交流中,盡管反復詢問有關“保函”事宜,她也并未提及上述“更正聲明”中的這些內容。 投資還是投機 那么,“穩賺不賠”的無風險投資是否真的存在? 據上述投資顧問介紹,在全美聯的商業模式中,全美聯通過顧客的購買行為積累資金,然后用這些資金再去運作藝術家,“比如通過辦展、出書這些方式來提高藝術家的身價,幫助藝術品升值。”她反復強調,全美聯合作的都是通過專業機構甄選的,具有一定藝術地位和升值潛力的藝術家。 “這個商業模式里面藝術品只是一個載體,換成其他的物品都可以做,比如為什么不做房子?房子不是更好定價嗎?這跟藝術品其實已經沒有太大關系。”北京一家藝術品投資管理公司的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她認為這種行為本身還需要法律界定,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它每年的回報率自己有沒有承諾?銀行保函的定義是什么概念?這些都還不太清楚。” 根據全美聯藝術品投資說明手冊提供的數據,多數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間增長了1倍左右,如2009年價格為2萬元的作品,在2012年3月的價格行情中能達到4萬元,以此計算,則投資實現了約100%的最終收益,并且平均年收益約達30%。 用益信托工作室統計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國內各信托公司共發行藝術品信托產品13款,資金總規模達18.14億元,同比均大幅度增長。從收益率看,一季度藝術品信托的平均收益率為10.06%,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54個百分點;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29個百分點。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藝術品信托產品的平均期限為2.02年。 根據其網站信息顯示,全美聯于2008年開始籌建,2010年正式成立,注冊資金5000萬,但未對其出資方及股東情況做出說明。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