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3-05-22 12:04:22
別說“中國大媽”們出手,就是全世界“大媽”都出手,也無法改變金價將繼續下行的大趨勢。
每經編輯|趙慶
上星期四(5月16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消息說,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的人數上升了32,000,修正前一周328,000的數字,總計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意外躍升至36萬,高于經濟學家33萬的預期,創下六星期以來的高點。
因為3月實施的聯邦自動消減預算,令許多雇主擔憂而縮減工廠規模和人力開支。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新屋開工下降了16.5%,是2011年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而5月份費城制造商的業務狀況也在下降。
盡管美國的經濟數據并不樂觀,尤其是就業狀況尚不明朗,卻有跡象表明美聯儲正醞釀退出QE3(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聯儲已為第三輪量化寬松(QE3)制定了退出策略,即結束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行為。”
其實,美聯儲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充分說明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因為用引發危機的方法(貨幣寬松)去解救危機,不可能解決真正的問題。再不停止刺激政策,恐將造成新一輪的經濟過熱--股市和房市泡沫。
原本以為QE能刺激經濟,但從整個經濟面來看,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失業率雖有所下降,但新增職位質量不高,大多是朝不保夕的季節工。房市雖然見底,但由于失業率的問題,回春還有待時日。而寬松政策所帶來的副作用--債臺高筑,卻更明顯地顯現了。
尤其當推出QE3之后,大宗商品市場不升反降(比如,4月份的金市大跌),而導致股市和債市進入了上升的通道。
為什么呢?
1、以為貨幣越寬松企業就越肯花錢,從而降低失業率。但事實上,目前的就業問題已發展成結構性的問題。雖然官方報道的失業率似乎降低了,實際上是越來越多的人根本就不找工作了,早已不在官方失業率的統計范圍內,成了永久失業者;
2、以為美國可以無限借債,其實不然,一旦走到一個節點,其主權評級就會相應下調,到時再發行國債的難度也將增大,靠借貸消費的美國經濟便會進入通縮狀態。因為長久的低利率和通縮最終將會“形影不離”,像日本那樣;
3、以為低利率和QE會逼出百姓的儲蓄來消費。其實貨幣越寬松,百姓知道經濟不穩定,就越要擔心工作的穩定性,也就更加不愿消費,未雨綢繆的結果反而刺激儲蓄增長。于是,企業業績隨著銷售減少而下滑,隨即進入通縮循環。
而美聯儲的三次QE,再加上twist(扭曲操作),其M2并沒有增加多少。而由于美元和其它發達國家一樣,是“債務貨幣”,“債務貨幣化”已使美國國債高達16.4萬億美元的天文數,美聯儲的負債表也已高達3萬億美元!而這些債務是要償還的,不會無緣無故地蒸發掉的!
因此,早在今年一月,奧巴馬在第一任期最后的記者會上,就減少聯邦支出問題明確宣稱:美國決不是一個賴帳的國家!美國不能再這樣借債消費下去了……
不過,如果美聯儲突然退出量化寬松,可能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事實上,金市已經提前起了反應,金價連續多日下跌,別說“中國大媽”們出手,就是全世界“大媽”都出手,也無法改變金價將繼續下行的大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