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6-03 21:01:54
李晶表示,中國未來新的產業,服務行業、消費行業會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發展前景會非常輝煌。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昨日,摩根大通中國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在摩根大通第九屆中國投資峰會媒體見面會上表示, 現在中國的經濟多年以來還是靠投資拉動,對投資依賴太大,轉型消費服務行業拉動經濟的模式還需要一段時間。
現在中國的服務行業還是很小的,占整個中國GDP不過45%左右,占中國整個就業才36%,發達國家服務行業占整個GDP大概80%左右。李晶表示,中國未來新的產業,服務行業、消費行業會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發展前景會非常輝煌。
改革圍繞城鎮化和市場價格
摩根大通預計今年GDP是7.6%,在前一段時間調低了一點。
李晶表示,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容忍比較偏低的經濟增長速度,面臨經濟各種各樣的阻力和不確定性,政府在短期之內不會出臺新的政策來刺激經濟,但是政府從中長期的眼光來看,要依靠市場的機制來改革經濟,所以中長期來看對經濟增長是有好處的,短期之內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可能性不大。
李晶表示,從下半年來說,政府的政策會圍繞城鎮化和市場價格進行。首先是城鎮化的問題,城鎮化在過去三十年已經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完成了中國高度城市擴張的第一階段,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的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著重城市的規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也是第二階段增長大的前提,同時環境的可持續、收入的不平等也是涉及改革的重要內容。
資源價格的改革包括多方面,包括煤炭、電價、天然氣價格和水的價格,簡單概括一下中國多年以來資源價格太低,這樣就造成很多大型工業企業用低于市場價格來獲取資源,低廉的價格也使企業沒有任何的動力來優化它的生產和運營,造成資源的浪費,也造成環境的污染。所以在未來幾個月政府會出臺一些新的政策,用市場的機制來調控整個資源的價格。
同時,資本也是社會非常重要的資源之一,因為中國的利息利率也不是完全由市場來決定的,利率的水平設定在較低水平,從存款人角度來講利率很低,活期存款不過零點幾的利息,對存款人是征稅,對大的公司是補貼,這樣導致企業用相對低的利息來獲得貸款,但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還是非常困難,他們拿不到貸款或者是貸款利率很高,不得不選擇其他方式找融資的辦法。
社會融資占GDP比例高
現在中國的金融市場更加多元化了。李晶表示,這種多元化帶來一些風險,也帶來了一些機遇。
數據顯示,前四個月社會融資總量膨脹的非常快,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3%,達到了7.9萬億人民幣。李晶表示,現在社會融資總量占GDP比重高,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流動性非常好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速度是7.7%,意味著整個投資效率在下降。
李晶認為,由于部分的流動性在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間流通并沒有進實體經濟,這樣也導致虛高社會融資總量對實體經濟沒有構成真正的支持,所以政府在幾個月會出臺更多的政策來調控和改革整個債券市場和金融市場。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債券市場今年發展很快,但是股票因為中國IPO去年4月份叫停之后還沒有新的IPO,最近一段時間全球股票市場表現比較好,但是證監會充分考慮如果重啟IPO對二級市場會造成什么影響。A股市場最近一段時間在比較窄的區間中徘徊,主板融資能力也是比較弱,但是創業板是完全不同的。創業板最近一按時間表現非常好,因為公司規模比較小,包括環保新興產業也是很多投資者關注的亮點。但是反看一下主板銀行和能源等板塊,它的表現最近不是太好,也拖累了大盤。整個來看,中國市場不缺流動性。
服務業未來5-10年成為亮點
最近一段時間,政府也是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現在占經濟的45%,李晶表示,服務業在未來五年十年會成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增長亮點,會取代重工業,會取代投資。
李晶表示,被看好的幾個服務行業分別是電子商業、現代物流、旅游娛樂業、公共服務業以及創新和戰略的新興行業。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行業總銷售額達到1.26萬億人民幣,占整個零售行業的6%,而美國電子商務占零售總額不過是5%左右;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物流總費用是9.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左右;國內游客對中國旅游業的收入貢獻在2012年達到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8%,而海外游客貢獻為500億美元,同比上漲3.1%;2012年,研發投資總量達到1萬億人民幣,占去年GDP的2%左右。
李晶認為,現在整個經濟出現了分化問題,例如房地產市場的分化,不同行業企業盈利出現的分化等,都意味著不同的投資機會。從宏觀政策的角度來看,政府應該提高對經濟增長減速的容忍度,大力支持結構性改革才是經濟長遠發展的基礎。服務業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亮點,投資者應該對中國有更廣泛的投資思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