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不讓石墨走稀土老路

2014-08-06 01:15:0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師燁東 發自北京

不可再生、私挖濫采、產能過剩、價格下跌、廉價出口、外國儲備、世界產量第一、出口第一……這些當初描述稀土資源流失的詞匯,如今可以一字不差地套用在天然石墨上。

中國并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擔當了世界稀土主要供應者的角色,付出了破壞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天然石墨現在走著同樣的老路。

天然石墨產品的含金量與稀有程度或許還難以比肩稀土。但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在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已經對天然石墨以購代采多年的情況下,如果仍然不利用資源的優勢去發展技術,而是等到技術發展帶動高端產品需求時,才去重視原始資源,類似于稀土般亡羊補牢的做法,恐怕為時已晚。

早在2012年便已發布的《石墨行業準入條件》,曾經被業界認為是“及時雨”,期許可以規范這個產業。然而在我們的采訪中,現在仍能聽到對私挖濫采以及沒有礦源的抱怨。文件是有了,但在規劃與地方政府短期GDP出現沖突時,如何執行成了最大的難題。

石墨的產業發展不只需要文件,產業的高端化發展更需要大量技術研發資金,需要培育市場的時間。

然而,研發上的投入比起資本市場的炒作資金,顯得有點寒酸。資本的躁動,可以通過一些捕風捉影的信息瞬間掀起數十億的財富再分配,卻沒有多少資金有耐心進入這個行業推動其發展?;蛟S在概念熱潮退去之后,人們才能發現,如果資金沒有投入技術與行業的發展,而是在資源上大量輸出或是沒有根據的短期炒作,那么石墨資源,走的還是稀土資源的老路。

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天然石墨需要保護。比保護更重要的,是在全國范圍內更加市場化的資源配置與更加合理的管控。

用非市場化的手段限制石墨的開采與出口,并非最合適的方法,但如果地方政府的默許行為阻礙著市場化的進程,那么稀土現有的管控模式經驗,或許又是最好但也是最無奈的方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