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01:11: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P2P平臺回歸純信息中介的呼聲高漲,越來越多的平臺也開始慢慢轉變模式,嘗試平臺去擔保化,引入擔保公司。而且,很多平臺開始直接和擔保或者小貸公司合作,由對方提供項目并且擔保,平臺不再做這方面的工作。
以目前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的有利網為例,該平臺在上線之初就選定了搭建平臺的模式,即在線上對接投資人,線下選擇一定級別的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合作。
按照有利網的商業模式,線下與小貸機構合作,小貸機構將對借款人實地考察,征信、初步信用評估及貸后管理等。小貸機構篩選出優質的借款人推薦給有利網,并為推薦的每一筆借款提供100%連帶責任擔保,逾期、壞賬均由小貸或者擔保機構全額賠付。
有利網只是在線上對接有投資理財需求的投資人,將借款項目的各類信息呈現,包括借款人背景、借款用途等。有利網僅提供信息服務,不介入交易環節,僅作為純信息中介平臺。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平臺可以節約成本,不用自己打造線下業務團隊,而且業務范圍也會寬泛很多,不會局限于一個地方,發展速度會很快。”一位P2P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隨著與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合作的P2P平臺不斷增加,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的優質項目也越來越難找。
一位深圳地區P2P平臺負責人此前就表示過,現在合作方比較難找,太小的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平臺擔心其資質有問題,大的公司,找其合作的平臺較多,小平臺已經沒有了議價能力,基本沒有了利潤空間。
同時,前述P2P分析人士認為,如果P2P公司沒有一定的風控能力,對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提供的劣質借款項目無法甄別,就可能造成經營風險。而如果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實力不強,他們就是風險源,且業務參差不齊,無法細分,也會造成一定阻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