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 2014-11-06 19:54:28
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消費平穩增長,進出口有所改善,就業形勢穩定,投資增速和物價漲幅有所放緩,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1.9%,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
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
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針對經濟運行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物價漲幅有所走低的形勢,保持定力、主動作為,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豐富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瞄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用調結構的方式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注意保持流動性適度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引導信貸平穩增長和結構優化,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中西部地區的信貸支持,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繼續發揮公開市場操作的預調微調功能,結合各階段流動性供求變化合理把握公開市場正回購操作的力度和頻率,有效應對多種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動性波動。第三季度,累計開展正回購操作4380億元。不斷優化操作期限品種。根據短期流動性供求復雜多變的特點,適時將公開市場正回購操作期限由28天期縮短至14天期,進一步提高流動性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創設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
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不僅面臨來自資本流動變化、財政支出變化及資本市場IPO等多方面的擾動,同時也承擔著完善價格型調控框架、引導市場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務。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平穩適度,支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中央銀行需要根據流動性需求的期限、主體和用途不斷豐富和完善工具組合,以進一步提高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基于上述考慮,2014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MLF)。中期借貸便利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采取質押方式發放,并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
三、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繼續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逆周期調節和結構引導作用繼續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金融機構穩健性狀況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對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有關參數進行調整。第三季度,人民銀行進一步調整了與小微企業、涉農貸款等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相關的政策參數,并適當加大了對支小支農貸款較多的中小金融機構的調整力度,繼續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提高對小微企業、“三農”及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貸款比例,引導信貸合理增長。
四、加大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發放力度,支持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能力,第三季度,人民銀行加大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同時,進一步完善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要求農村金融機構借用支農再貸款發放的涉農貸款平均利率低于其他同檔涉農貸款平均利率;對涉農、小微企業票據優先辦理再貼現并要求再貼現票據的貼現利率低于同檔平均利率,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對魯甸地震災區金融機構發放的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分別在正常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基礎上降低1百分點,支持災區恢復重建工作。9月末,全國支農再貸款余額2148億元,比年初增加464億元;支小再貸款余額465億元,比年初增加465億元;再貼現余額1257億元,比年初增加120億元。
五、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
中國人民銀行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以及信貸政策的信號和結構引導作用,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繼續開展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創新組織、機制、產品和服務模式,優化信貸結構。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改進和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不斷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體制機制,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行專項用于小微企業貸款的金融債券。加大對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繼續完善就業、助學、少數民族、農民工、大學生村官等民生金融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文化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保證符合條件的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棚戶區改造、鐵路、地下管網等既惠民生也能提升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健全14個連片特困地區金融服務聯動協調機制,切實提高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做好金融支持魯甸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金融服務工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