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萬科合伙人計劃初衷:化解職業經理人制度弊端

2014-11-14 00:52:3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近日,萬科總裁郁亮現身浙江湖州莫干山,出席華東記者見面會。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及關于眾籌的話題時,他這樣回答:“你們媒體很多時候比我知道得都早。”

以往的媒體見面會,除郁亮以外的萬科高管露面不多,地區級公司的高管更少,即使露面也極少發言。但在這次見面會上,郁亮的“小伙伴”們不僅發言很多,還主動回答了記者很多問題。

記者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晚宴上,萬科員工甚至可以在游戲環節“調戲”郁亮,萬科職業經理人之間的上下級關系似乎沒有原來那樣涇渭分明了,地區公司似乎有了更多的自主和靈活性。雖然這種變化是否與事業合伙人制度有關尚難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萬科在很多方面不一樣了。

從收益共享到風險共擔

有記者問郁亮,若萬科股價跌到盈安合伙計劃的持股成本附近時,是否會安排托底機制,保證合伙人的投資收益,郁亮直言:“一個公司要建立一個好的持股人機制,一定是按照市場價格買股票。以特別優惠價格買股票,旱澇保收的,那不是好制度。好制度是說你現在按照市場價格買股票,你未來還可以賺錢。”

在他看來,只有和投資者共同承擔風險,合伙人計劃才會受到市場的認可。“原來我們是一個共創共享機制,而今天我們的合伙制度是共創、共擔、共享的機制,這個機制是我們職業經理人的升級版,很好地把員工身份和股東身份結合在了一起。”

從今年4月盈安合伙在資本市場首次出手,到9月下旬經過9次增持,盈安合伙共計持有萬科3.59億股,占總股本的3.26%,共耗資約31.31億元,平均持股成本8.79元。記者注意到,截至昨日(11月13日)收盤,萬科A收于9.51元,目前盈安合伙人已經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事業合伙人持續增持符合預期,根據萬科經濟利潤獎金提取規則以及歷年發放情況、基金融資杠桿情況,萬科事業合伙人仍有進一步增持空間。合伙人堅定增持,且購買均價不斷上升,其信心來自萬科2014年在 “投融管銷”等關鍵環節的創新性變革:1)投資變革:踐行小股操盤;2)融資變革:引入多元化國際資金,提高海外融資占比,推動輕資產運營,綜合融資成本有望持續下降;3)管理變革:推進跟投和事業合伙人;4)營銷變革:創新迭出且極具互聯網思維。

申銀萬國研報則指出,萬科在弱市中戰略積極,銷售領先,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創新引領行業,輕資產運營將成公司新常態,未來的發展更持久穩健。

平衡短期目標和中長期戰略

《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表的《郁亮式“失控”》一文,曾引用郁亮的思考,展現KPI考核引領下職業經理人管理制度的一系列弊端。郁亮舉例說:“為什么部門員工近在咫尺,有事情不當面說而要發郵件?郵件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因此將來出了事情責任承擔一目了然。職業經理人制度導致專業主義盛行,但是這樣一堆郵件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嗎?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怎樣改變職業經理人制度的上述弊端,是萬科需要面對的一大問題。更何況,根據萬科的定位——城市配套服務商,萬科需要試水更多的產品類型:養老地產、產業地產,以及商業地產,而這些領域的房地產項目和住宅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像住宅那樣可以賺快錢。這在原有的職業經理人體制下,是難以被接受的。

一家地產公司的商業項目負責人曾這樣解釋其公司商業地產發展緩慢的原因:“每到年初,公司領導都說今年要重點發展商業地產,但到年底開總結會時,商業地產因為暫時沒有業績,在獎金激勵和業績考核方面都是排在最后面的。”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和萬科各地負責人交流時,他們會更加傾向于談住宅產品,極少有人主動談及產業地產、養老地產等中長期才有盈利的項目。

但在莫干山的華東記者見面會上,以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上海區域首席執行官張海為首的華東地區分公司高管們卻花了很多時間談論養老地產、產業地產、一站式家庭娛樂消費中心等創新業務和項目。

那么,事業合伙人制度是否改變了職業經理人體制下,企業和部門負責人更偏重短期目標而忽視中長期戰略利益的弊端?

睿信致成管理咨詢董事總經理薛迥文表示,萬科近期的確出現了一系列變化,但尚不能確定這些變化是由事業合伙人制度帶來的,因為即使在職業經理人體制下,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目標調整等一系列辦法,平衡短期目標和中長期戰略目標的關系。

提升員工忠誠度

雖然尚不能確定萬科最近的變化是由合伙人制度帶來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事業合伙人制度一定能讓更多優秀的人才留在萬科。

薛迥文指出,合伙人制度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提升員工的“主人”意識,讓他們更熱愛企業。

然而就在不久前,在萬科任職20年的高級副總裁肖莉離開萬科,成為一家剛創業三年的互聯網企業——房多多的合伙人。這是否意味著萬科的事業合伙人制度吸引力下降了?

薛迥文認為,肖莉是那種職場愿景、發展動力和個人能力都比較杰出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并不是普通的事業合伙人制度就能挽留的。其實對絕大多數萬科的員工來說,事業合伙人是有吸引力的,對提高員工忠誠度是有利的。

不過,事業合伙人制度也并不像外界想像中的那么完美,其背后仍存在一些隱憂。比如,在盈安合伙計劃外,萬科還啟動了5500名員工的項目跟投計劃。那么,如果當集團層面因為資金需要和員工的跟投項目產生利益沖突時,事業合伙人制度該怎樣解決?怎樣平衡萬科的流通股股東和萬科各分公司項目股東的權益?

針對以上問題,萬科方面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項目跟投制度的優勢在于將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密切結合。例如,公司希望提升凈資產收益率,因此要在利潤率和周轉率之間做出平衡;而對于參與跟投的員工來說,他們所關心的跟投收益率,一方面和利潤率有關,一方面也取決于資金回款速度。因此,員工和公司的目標實際上是一致的。而在成為項目層面的合伙人后,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會得到進一步激發,這有助于提高項目的運營效率,減少項目過程中的風險,建立背靠背的信任,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