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前瞻政府工作報告:如果GDP下調該怎么辦?

每經網 2015-03-03 20:02:45

目前各界對今年經濟增速進行了猜測與預估,適當下調GDP目標成為眾多機構與專家的共識,7%左右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數據。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程程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程程 發自北京

3月5日,全國人大將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作政府工作報告。屆時,201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物價總水平目標等數據將公布。

目前各界對今年經濟增速進行了猜測與預估,適當下調GDP目標成為眾多機構與專家的共識,7%左右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數據。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要因為增長目標下調,就開始擔心。經濟增長目標預期的下調,應該看成我們對于改革和轉型信心的進一步增強。7%左右的增速目標較為合理,增速雖然慢了一點,但并不影響就業與收入增長,利于進行結構優化調整。

但不唯GDP論,并非意味著不要GDP??偫肀硎荆袊洕M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則必須由中低端水平邁向中高端水平。為此,他提出了培育打造創業創新的新引擎和改造升級傳統引擎“雙引擎”。

新常態下的GDP觀

經濟增速預期下調之下,能否達到總理所關注的就業目標尤為重要。

李克強預計,今年我國新增城鎮勞動力為1600萬人,農村勞動力大致為600萬人,這就意味著政府至少需要創造1000萬人的新增就業數,才能達成此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2005年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吸納就業80萬人,而2013年這個數字提高到了140萬至160萬人。

潘建成計算說,7%左右的增長速度還是能夠保持就業的相對平穩。保證收入的平穩。所以,與民生相關的指標不至于出現大的波動。

對于如何看待GDP增速下調?潘建成認為,不要因為增長目標下調,就開始擔心。而應明白增長目標下調實際上是正常的,經濟換擋期,體量大了就要慢一點,只要“慢一點”不影響就業與收入增長,這個“慢”就是健康的。

他說,新常態之下理解。以規模為標準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背后,實際上是中國經濟區域更加健康,結構更加優化,更有利于資源的節約與環境的保護。并且,增長動力是由過去的傳統要素驅動,更加的依賴于技術的創新、改革能力及結構的變動來驅動。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單位GDP的能耗下降4.8%;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7%。去年也是繼2013年之后,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又一次超過第二產業,首次達到48.2%,這是一個可喜的發展勢頭。

此外,產業結構趨于優化的還具體體現在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涌現,且發展迅猛。

此外,潘建成還指出,設立7%左右的增長目標在全球來說也是相當高的,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美國在發達國家中稍高一點,但也只有2.4%左右的增速,歐洲和日本都不到1%,經濟增長非常緩慢。在新興市場國家中,中國的經濟增速排名也是靠前的。

“在目前國內、國際環境對經濟增長形成的巨大壓力之下,我們仍然能夠保持名列前茅的增長,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潘建成說。

改革驅動雙引擎

在經濟步入“新常態”下,地方不再唯GDP論。最明顯的是今年地方“兩會”,各省市官員大多在淡化GDP概念,多地方均下調了今年GDP增長預期,有的干脆直接取消了GDP指標。

對此,潘建成表示,改變以GDP評判優劣的標準,是地方適應‘新常態’、轉變觀念的體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唯GDP并不是指不要GDP。

“對我們來說,經濟增長畢竟是一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還是需要起碼的增長速度。否則,經濟增長過慢,有可能帶來失業與資源閑置的問題。資源的過渡閑置也是一種浪費。所以說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質量的GDP。”他說。

為促進中國經濟穩增長,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則必須由中低端水平邁向中高端水平。為支持“雙中高”,他提出了培育打造創業創新的新引擎和改造升級傳統引擎“雙引擎”。

對此,潘建成表示,對于傳統引擎,目前有很大的改造升級空間。例如鋼鐵這類傳統產業而言,盡管產能過剩嚴重,但實際上我國還有大量的高端鋼鐵產品的進口需求。

對于上述問題,潘建成認為,需要使鋼鐵等傳統產業結構升級更快一些,進口產品能夠自行生產,使得過剩產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我們是有一些落后的產能,但是一般來說,我們沒有落后的產業。”他說。

而在新引擎上,潘建成表示,以創新推動增長。宏觀層面來看,國家也是要求加大對于創新的力度。微觀層面而言,三期疊加期這樣一個倒逼的機制,企業主動進行創新的壓力與動力也在增強。創新對于經濟增長的動力很大,同樣的資本和人口勞動的投入,經過創新后,其效率會增強。

創新還包括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這其中包括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新新產業的開發,例如,旅游服務行業、環境保護產業、IT行業等。

潘建成表示,推動這樣一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創新創業的一個根本的動力,還是要靠改革,一定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制度、政策、人才、金融等環境,使得發展方式得到根本的改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