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05 01:16:20
熔斷機制的主要作用是促進人們理性決策,如果說有恐慌情緒的釋放,也是股票的基本面決定的,與熔斷機制本身沒有關系。熔斷機制有利于打擊短期炒作,對利用短期恐慌心理進行投機的資金是不利的,對整個市場卻是有好處的。
每經編輯|向小田
◎向小田
2015年12月,上證所、深交所和中金所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新規在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節后第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大跌,滬深300連續觸發熔斷。
收盤后,因為損失慘重,許多業內人士紛紛寫文章討伐熔斷機制這一新興事物,其主要論點大多是指熔斷機制加劇了市場一致性、減少了市場的流動性,從而對市場造成了傷害。
真的是這樣嗎?難道監管層推出一項政策,完全沒有經過充分論證,這么明顯的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的政策,不經過業內專家討論就能直接出臺?
實際上,多年以來,A股市場的流動性就遠遠高于其他市場。這種過度的流動性已經嚴重影響了資產定價,甚至一些創業板小盤股票,其換手率、成交量指標幾乎相當于港股市場一些中型市值的股票。這種扭曲的資產定價成了A股市場的毒瘤,“常態高估”的A股市場使得選股擇時尤其困難。當然,熔斷機制是對流動性有所影響,但這個影響不過是使得流動性向正常化的方向發展,長期而言,對市場恐怕是利大于弊。
如果我們還記得的話,2015年中股市大幅動蕩之時,已有不少觀點認為應該早日實施熔斷機制,否則穩定市場就不會那么被動。現在剛在下跌的過程中熔斷,就又有人跑出來罵這個政策了。
實際上,熔斷機制的主要作用是促進人們理性決策,如果說有恐慌情緒的釋放,也是股票的基本面決定的,與熔斷機制本身沒有關系。熔斷之后次日還能繼續交易,對中長期持股的投資者來說,短期的熔斷機制根本沒有影響。熔斷機制有利于打擊短期炒作,對利用短期恐慌心理進行投機的資金是不利的,對整個市場卻是有好處的。
試問一句,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是連續跌停對投資者心理影響較大,還是連續熔斷對投資者心理影響較大?恐怕毫無疑問是前者。熔斷機制既提供了時間讓市場冷靜,又給監管部門、上市公司時間來準備預案、調整處理方式,相比連續跌停,讓市場進一步恐慌的概率很小。
把市場的一致性歸結到熔斷機制上是舍本逐末。A股市場本身一致性、反身性就較強,還有大量故意操縱股價的案例,若放任自流,不果斷采取熔斷機制,對市場的傷害會更大。
熔斷機制對市場是好是壞,僅憑一天的市場表現,很難下結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多試試,有點耐心,把時間拉長點,大家就能看明白了。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