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0 01:57:2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今年以來,網貸行業的收益率在持續下行。近日,網貸之家聯合盈燦咨詢最新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6年9月月報》(以下簡稱《月報》)顯示,9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降至9.83%。
“(網貸業)暫行辦法出臺后,網貸平臺資產端競爭加劇且合規調整成本增大,部分平臺主動下調綜合收益率,行業綜合收益率相應下行。”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盈燦咨詢總經理馬駿稱。
數據還顯示,截至9月底,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2076家。其中,9月停業及問題平臺共98家。
對此,神仙有財CEO惠軼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網貸監管細則的落地和逐步推進,讓原有的不少網貸業務模式無法適應合規性需求,行業深度洗牌的大門就此被打開。同時,網貸利率回歸理性是大勢所趨。
行業收益率跌至9.83%
伴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繼續下行。
《月報》顯示,9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為9.83%,環比下降25個基點,同比下降了280個基點。
“多重因素導致了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持續下滑。首先,受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企業擴大再生產意愿有所降低,且難以承受較高的融資成本,加上央行此前多次降準降息,整個理財市場收益亦隨之下行;其次,網貸監管政策的落地,不僅抬高了網貸創業門檻,還促使行業洗牌加劇,網貸利率回歸理性乃大勢所趨。”惠軼認為。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一方面是整體經濟環境的下行,優質資產難尋,競爭激烈,平臺不得不降低投資端收益從而以更低成本獲取優質資產;一方面是互金整頓的深入及監管細則的落地,民營系主動退出平臺的增加,投資者也更趨理性和謹慎,紛紛轉入到股東實力和運營較為穩健的國資系或上市系平臺。
記者了解到,其實,仍有多家網貸平臺計劃下調收益率。
《月報》數據也顯示,8%以下低息平臺占比繼續增加,為11.42%。主流綜合收益率區間仍分布在8%~ 12%,平臺占比為46.37%;綜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臺,占比為35.41%。
方頌坦言,隨著監管細則落地,行業整體回歸理性,合規及可持續發展成為平臺的首要任務,平臺不再一味以貼息等營銷手段獲客拼規模。
惠軼也指出,網貸業利率下滑通道早在兩年前便已開啟,如今的平均利率還不到2014年的一半。由于監管新規出臺后平臺的合規成本增加,運營成本顯著提升,加上目前市場大環境仍不太好,未來平臺下調收益率還將持續,不排除在今年底前再降1~2個百分點。
不過,惠軼也表示,網貸利率下降并非壞事。眾所周知,高利率背后潛藏的是高風險,特別是在目前整體經濟疲軟的背景下,這類風險易被放大,利率下調既能有效降低投資風險,也說明行業正加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停業轉型平臺多于問題平臺
數據顯示,9月,P2P網貸行業投資人數為345.43萬人,環比下降了1.81%。
對此,馬駿表示,投資人數出現微幅下降,與行業暫行辦法的出臺、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分流部分資金有關。
記者注意到,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停業轉型的平臺數量也明顯多于問題平臺數量。
數據顯示,2016年9月,停業及問題平臺共有98家。其中,問題平臺40家(跑路32家、提現困難8家),占比為40.82%;停業轉型平臺58家(停業57家、轉型1家),占比為59.18%。即9月停業轉型的平臺數量比問題平臺多了18家。
“(行業)暫行辦法出臺后的一年整改期內,停業轉型平臺數量仍將繼續增加,良性退出對于網貸行業健康發展無疑是件好事。”馬駿分析指出。
惠軼也表示,雖然業務轉型和升級已經成為多數網貸平臺的共識,但對那些綜合實力較弱、業務模式轉型困難的中小平臺而言,不得不選擇停業退出。
數據同時顯示,相比其他地區,9月當月廣東、上海、浙江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較多,分別為25家、12家、10家。
對此,馬駿坦言,網貸發展居于全國前列的地區,由于其運營平臺數量居多,因此退出市場的平臺數量也會更多。隨著平臺整改的推進,一些自認為難以滿足監管要求的平臺將會逐步完成清算停業,平臺數量進一步減少是大勢所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