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環保部官員:治霾要啃三塊硬骨頭——散煤、機動車、小散亂企業

中國環境報 2017-01-06 14:46:01

2016年已經離去。回顧這一年,大氣治理依舊是舉國上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指出,大氣污染防治還有幾塊最難啃的骨頭——散煤、機動車、小散亂企業。這幾塊硬骨頭都是與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民生等密切相關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攻克,必須打好持久戰。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原標題:砥礪前行 奮力治霾 ——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綜述

2016年已經離去。回顧這一年,大氣治理依舊是舉國上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3月全國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重拳治理大氣霧霾。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016年年初就到北京市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在與環保相關的各種媒體見面會、記者會上,媒體記者提問最多的問題就是大氣污染治理。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貫穿到環境保護工作各領域。要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

這一年,大氣治理工作圍繞著改善環境質量這一核心,向著“五化”方向前進,向著人民的期待前進。

不懈的努力換來了空氣質量的改善。2016年1~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5%,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濃度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

重污染天氣應對及時、科學、有效

2016年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由于提前一周預測到這次重污染天氣過程,環境保護部及時向各地發出預警提示。之后,區域內60個城市啟動預警應急。

這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第一次真正形成了統一預警應急、區域聯防聯控的局面,是一次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的成功實踐。

這是2016年出現的一個重要變化。

在這一年的重污染天氣應對過程中,我們看到,預測預報更精準,預警啟動更及時,應對措施更科學,應急聯動更統一,落實措施更有力。

現在,全國空氣質量預報信息發布系統可以提供未來3天的城市AQI預報,在重點地區發布10天污染形勢潛勢分析。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過程預測準確率接近100%,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空氣重污染等級預測的準確率約80%。

2016年10月以來,環境保護部上收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80個國控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并組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建立了集成12個顆粒物成分站、31個激光雷達、1臺移動走航車和“2+18”城市手工采樣的顆粒物組分科學觀測網。

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等單位形成的空氣質量聯合預報技術平臺,在過去一系列重污染天氣預報中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各省(區、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全部建成。部分城市環境基礎數據實現共享,進一步提高了區域預測預報的精度和準度。

環境保護部還組織建立了會商制度,通過與氣象部門、省級預測預報部門、地方城市會商,將預測預報落實到具體城市。

這一切,確保了重污染天氣過程預測預報的精準度。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統一的預警分級標準,又為實現區域內重污染天氣應對行動統一加碼。

2016年12月16日~2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這一年秋冬季節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污染程度最重、影響范圍最大的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

在這一輪重污染天氣過程到來前,環境保護部于12月15日發布預警提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有28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20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統一預警應急、區域聯防聯控漸入佳境。

單雙號限行、公交車免費、企業停產限產、工地停止施工等公眾和企業共同參與重污染天氣應對。

環境保護部派出16個督查組,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

北京、天津、河北等各地政府派出檢查組,加強檢查和引導。

借助高科技手段,可以實時觀測污染組分變化情況,動態分析污染成因,讓重污染天氣應對更加科學有效。公眾參與、各級督導,讓應急措施落實更加到位。

初步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在這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北京市PM2.5濃度下降20%以上。其他城市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各地排放總量的減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

正是靠著及早預報、及時啟動應急方案,政府、企業、公眾協同一致,在霧霾面前,顯得更加從容有力。

預警約談、達標管理、區域協作,制度體系更完善

根治霧霾,需要針對重污染的治標措施,更需要功夫下在平時的治本之策。

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進一步明確。

這一年,考核評估體系更加完善,預警約談更加有力。

中國工程院組織對《大氣十條》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并發布報告。評估認為,全國城市PM2.5、PM10濃度呈下降趨勢,但環境空氣質量面臨形勢依然嚴峻,個別省份的PM10年均濃度有所上升。

環境保護部每季度開展大氣環境形勢分析,對各地大氣環境質量情況進行對標,發現問題及時預警。對于問題嚴重的地方,及時約談督促。

2016年,環境保護部對14個省(區、市)及時預警,并與地方共同商討,分析原因,提出意見建議。

由于空氣質量明顯惡化,環境保護部第一季度約談了山西長治、安徽安慶、山東濟寧、河南商丘、陜西咸陽等5地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第三季度,又約談了山西陽泉和陜西渭南。

這一年,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管理制度繼續向前推動。

實施達標管理,就是要讓地方政府對轄區環境質量負責。

目前,《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管理辦法(試行)》已經進入征求意見階段。

尚未達標的地區紛紛行動,石家莊、沈陽、上海、武漢、蘭州……紛紛開始編制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達標規劃。

已經達標的城市也不敢松勁。深圳,作為提前達標的優等生,2016年主動提出,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降到25微克/立方米。

這一年,《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印發,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新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將逐步建立。排污許可證制度有助于逐步實現由行政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向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轉變,控制的范圍逐漸統一到固定污染源。

這一年,區域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應對中,區域協作作用巨大;G20峰會等重大活動期間的空氣質量保障中,區域協作功不可沒。實踐證明了區域協作的必要性,又推動了區域協作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這一年,大氣污染防治常規工作也取得持續進展。

——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新建項目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連年實現負增長。

——大力治理散煤污染。北京市四環路以內實現基本無煤化。天津市完成武清區散煤摸底工作,完成煤改電3.1萬戶。河北省保定、廊坊18縣被劃為禁煤區。

——有序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截至11月,全國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4.25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容量的47%,電廠煤耗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河北省率先完成全面改造任務。

——繼續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輕型車國六標準。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16年預計全年可以完成預定任務。提升車用燃油品質,東部地區11個省市開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船舶污染納入大氣污染防治視野,4月1日,長三角率先設置船舶排放控制區。

——強力推進秸稈禁燒。通過發布秸稈焚燒情況預警,督促地方政府不斷強化秸稈禁燒工作。2016年夏季共監測到全國秸稈焚燒火點343個,比2015年同期減少639個,下降了65%。

堅定信心,啃下硬骨頭,打贏持久戰

回顧2016年,成績令人欣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大氣污染防治還有幾塊最難啃的骨頭,需要付出長期努力。這幾塊硬骨頭都是與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民生等密切相關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攻克,必須打好持久戰。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指出了這幾塊最難啃的硬骨頭。

第一塊硬骨頭,散煤。

雖然2016年北京、廊坊、保定等地的散煤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全國整體情況來看形勢依然嚴峻。冬天,大江南北的人們都希望能有舒適的室溫,于是,自采暖范圍逐步擴大。怎樣既不影響大家的生活質量,又減少散煤使用量,成為一個難題。

這個難題也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要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

第二塊硬骨頭,機動車。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越來越多。除了這些代步工具,中型車、重型車污染也日益突出。但是,這些重型車往往與運送生活物資相關,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些群眾的謀生之路。怎樣既不影響日常生活,又能解決尾氣污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個難題。

第三塊硬骨頭,小散亂企業。

這些小散亂企業大多位于農村,而且其中大都是當地群眾的收入來源。但是,由于工藝落后,缺乏相應的環保設施,這些小散亂企業也是污染的來源。既要徹底解決小散亂企業帶來的污染,也要考慮群眾的生計問題,還涉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問題。這成為又一個難題。

陳吉寧在回應關于大氣污染治理的問題時說,治理霧霾共分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污染的排放量超過環境的容量,這個階段可能對污染原因沒搞清楚,付出再大努力也見效微弱;第二個階段是持續治理階段,但易受風速、濕度、降雨等自然邊界條件影響,治理效果會出現波動,時好時壞。第三個階段是進一步治理污染排放階段,此時不再受氣候條件、水文條件、邊界條件等影響,環境問題得以解決。

目前我國正處在第二個階段,而且這個階段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面對難題,我們要不忘初心;面對治理效果出現波動,我們要堅定信心。在未來的路上,有“兩高”司法解釋對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頂風排污將被從重處罰的規定,有排污許可制度的逐步覆蓋,有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的如期上收,有區域協作機制的不斷成熟……人們應該有理由相信,大氣污染防治這場持久戰一定能打贏,那些失去的藍天會越來越多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責編 余冬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