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網絡攻擊恐致全球經濟損失超1200億美元 保險業又現新缺口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7 18:38:34

每經編輯|蔡鼎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李佳

近年來,隨著網絡安全事故越發頻繁,保險業又出現新的缺口。據英國《衛報》17日報道,英國最大的保險組織勞合社(Lloyd's)警告說,一場全球性的極端網絡攻擊可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超過1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107億)的損失,這一數字與卡特里娜颶風和桑迪颶風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量級相當。

在勒索軟件入侵英國公立醫療系統、進而又攻擊近百個國家網絡系統的事件發生的兩個月后,勞合社發布了一篇長達56頁的報告,該報告指出,全球性的網絡攻擊所造成的威脅已呈螺旋式上升,并將在未來十年內給企業和政府帶來巨大的風險。

報告稱,云服務提供商遭到黑客惡意攻擊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可能會造成高達53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但這只是一個預估的平均值,由于網絡損失的不確定性,這個數字實際上可能會介于150億美元至1210億美元之間。以1210億美元為例,這一數字已超過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的約108億美元的損失(包括80億美元的保險損失)。而2012年颶風桑迪造成的經濟損失介于50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

勞合社首席執行官因加·比爾(Inga Beale)表示,“報告直觀地呈現了網絡攻擊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就像是一些最嚴重的自然災害那樣,遭受網絡攻擊將對企業和政府造成嚴重后果,繼而引發大量的索賠案件,并大幅提升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

第二可能發生的威脅在于利用軟件漏洞對企業的計算機操作系統發起大規模攻擊,這可能導致高達287億美元的損失。但目前這些損失中很大一部分沒有投保。云服務場景下的未投保缺口高達450億美元,而大規模漏洞情景下的未投保缺口則達到260億美元。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合社創新主管特雷弗·梅納德(Trevor Maynard)指出,五月發生的全球網絡攻擊“向我們表明,這種攻擊是絕對可能發生的”。金融服務業的風險最大,其次是軟件和技術業、服務業、零售業和醫療保健業。

互聯網險(Cyber Cover)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網絡安全保險,其理賠范圍比自然災害險更難界定和理解。據悉,勞合社目前占據互聯網險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

 

(實習生陳思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網絡攻擊 保險 損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