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3 23:39:35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透露,教育部正進一步建設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在研究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智能一級學科建設。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圖網/圖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宋思艱
今日(4月3日),教育部、創新工場、北京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在京啟動。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人工智能(AI)人才欠缺,企業需要AI人才,都愿意去其他公司高價挖,引發了激烈的人才爭奪。
實際上,對于AI人才的爭搶,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國內,而延伸到了國際領域。圖靈獎獲得者John E.Hopcroft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國企業也幾乎都有很大的AI人才短缺。有些美國企業甚至在中國、在印度、在其他國家都開始設置研發中心,而且在本地市場是以千級的人數做招聘。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在演講中介紹,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可觀的市場使得人工智能項目受到追捧,相關人才也備受關注。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中國占到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不過,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中,國內卻只有5%左右,我國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王詠剛表示,AI人才的缺乏,特別體現在AI高端人才、AI工程實踐類人才上。記者注意到,國際人工智能協會(AAAI)27年間一共評選出208位院士中,中國籍僅占4席。
王詠剛介紹,目前中國的高端AI人才只占世界AI人才的5%,這和中國龐大的AI產業是不對稱的。中國在AI理論研究、AI教育方面,距離世界前列還比較遠,在理論和工程實踐結合方面也比較遠,這兩個方面決定了中國AI工程應用人才欠缺。
相應人才的搶手,也助推了薪資的水漲船高。根據IDG資本發布的《2017年互聯網準獨角獸薪酬報告》顯示,人工智能行業高級崗位薪酬高出整體水平55%,中級崗位高出90%,而初級崗位更是高達110%。企業對人工智能表現出來的狂熱,甚至不惜百萬年薪從相關方挖人,應屆博士年薪在50萬、碩士30萬都是成為了正常水平。
對于近來的AI人才高薪,王詠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人才高薪是因為市場需求旺盛而供應不足造成的,這是典型的市場規律問題。未來有望改善,當AI人才質量提升、AI人才數量越來越多,薪酬一定會回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人工智能行業的火熱以及人才的短缺,寄希望于在學界得到更多的支持,來培養更多的AI人才。許濤透露,教育部正進一步建設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在研究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智能一級學科建設。
John E.hopcroft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國內已經有高校開始設置人工智能的相關科系,我絕對認同這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對的舉措。但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是怎么樣有足夠好的老師來做教學。”
王詠剛建議,高校在進行AI教育時,要注意基礎的扎實性和技術前沿性。AI時代,理論知識反而更重要,在重視理論的同時,讓學生盡量的和AI公司實習,進行學術交流、工程實踐等。
人工智能產業的競爭終究是人才的競爭,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要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同時指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校設置人工智能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多地已經行動起來,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科學素質課上,小學生們在互動教室里接受電腦編程和人工智能教育,通過圖形化編程工具來了解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知識。
John E.Hopcroft對記者表示,美國孩子們在小學的階段就已經有機會來接觸編程,大部分的教育體系里面都有相關的設置。家長們也意識到科學或者是編程的重要性,很早就開始讓孩子接觸相關的科技內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