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8 21:36:46
火山君調查發現,實際上中精國投這個私募公司是在2017年6月27日從其他私募手里買來的殼私募,公司法定代表人董杰實際上竟是中精國投的銷售人員,這是因為公司總經理沒有基金從業資格。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昨日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以《剖析“中精國投”多只票據私募基金產品違約之謎》上下兩篇文章分析了私募機構中精國投票據私募產品逾期違約的事件,今日火山君繼續揭秘中精國投背后的秘密。
火山君調查發現,實際上中精國投這個私募公司是在2017年6月27日從其他私募手里買來的殼私募,公司法定代表人董杰實際上竟是中精國投的銷售人員,這是因為公司總經理沒有基金從業資格。
以下錄音對話內容為知情投資者提供。對話的雙方,一方是前海中精國投基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杰和外灘控股財富中心總經理董琳,另一方就是投資人代表(簡稱:投資人)。
投資人:在你(董杰)作為法人之前,你清楚財務狀況嗎?
董杰:不清楚。我這樣來解釋啊,我實際上是一個中精的銷售人員,目前的法人身份是受董總(董琳)委托。
投資人:董總是哪個董總?
董杰:是董琳,董總。所以,所有公司財務的運營都是由我們的董總和副總吳可添(他是法務兼風控)全權負責,剩下的我們全是銷售。
投資人:2017年6月份接手之前是誰負責呢?
董杰:是這樣的,中精的這個基金實際上是我們在2017年4月份左右,通過收購來的。
投資人:誰收購的?
董杰:收購方的話,應該是由董總董琳出面。
投資人:也就是說,整個盤子她是知道的。在2017年6月份你接手之后,財務的走向你知道嗎?
董杰:不清楚。
投資人:那你為什么接手這個盤子呢?
董杰:是這樣的,我跟董琳認識十多年了。她之前的為人我是比較認可的,也是基于之前的交往過程中對她人品的一個認可,受她委托,我做了這樣一個法人。
投資人:僅僅是交往的認可,沒有金錢上的好處嗎?
董杰:我們銷售是有基金從業資格的,董琳總沒有。
投資人:那你今天可以把財務的流水拉出來嗎?
董杰:沒有董琳總的授權,不知道我們財務經理是不是能夠做到這點。
投資人:財務經理在哪里?
董杰:出去了。
寫到這里,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總結一下大意就是:
中精國投由董琳全權負責,基金的資金走向董琳完全清楚。
董杰是公司的銷售人員,同時掛職法人,而董琳是沒有基金從業資格的。
另外中精國投是董琳在2017年4月份買來的,之后在2017年6月27日進行了股權變更。
8月3日,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接到投資者舉報稱,私募機構“中精國投”所有產品兌付逾期,大批投資人多次前往公司交涉未果的情況下,投資人近期陸續向上海證監局、上海銀監會等監管機構舉報中精國投私募股權基金違約事件。據了解,中精國投從5月起,旗下的私募產品就陸續到期卻未能還本付息。投資者陸續至基金公司詢問,均被中精國投以保理公司未按時支付回購款而敷衍搪塞,由此引發了投資人的不斷維權事件。
圖片源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方網站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就在今日,基金業協會公示了第二十三批擬失聯私募機構的名單,其中就包括深圳市前海中精國投股權基金。協會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8月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將高通盛融財富投資集團等482家機構列入失聯公告名單,并在協會官方網站中予以列示。日前協會自律核查工作中發現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取得聯系,包括:北京鋒創財富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亞洲掘金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金鳳凰咨詢中心(普通合伙)、承輝宏(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中精國投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億匯基金管理公司、廣東誼信投資有限公司等7家私募擬失聯機構。
圖片源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方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私募行業的大發展,基金業協會也提高了門檻,要求私募機構的高管以及公司法人均要求具有基金從業資格。而此次中精國投旗下的票據私募產品兌付逾期事件中,中精國投實際是買來的“殼私募”,而公司法人也是公司的銷售人員,公司的實際總經理也沒有基金從業資格。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近期有很多中介人士在私募圈廣泛尋找有基金從業資格的人士,掛靠私募公司的高管以及法人。有中介人士在私募圈打出廣告稱:“基金從業資格證有償掛靠,要求年齡三十歲以上,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有五年以上金融行業相關工作經驗”。據一位業內中介人士介紹,目前由于基金從業考試的通過率較低,很多私募高管沒有從業資格,而只有通過對外尋找持證掛職的形式來完成備案,甚至有人打出了年薪10萬、不用坐班、還買社保的宣傳口號。
該人士還透露,目前他們對召進來的持證人士價格為:掛職高管為4000元到5000元左右的月薪,對外掛職出去的價格為月薪1萬元左右。因為掛職高管沒有什么風險,所對于以掛職的人來說,一年不工作到手也有4.8萬元到6萬元不等。而掛職法人代表由于有一定的風險,需要和他們簽署協議,所以召進來的價格為年薪7萬元到8萬元之間,對外掛出去的則是年薪10萬元起步,價格還可以談。
不用上班年薪就有10萬元,這么好的事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對于掛職的專業人士而言,可能會面臨怎樣的風險呢?有法律人士告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持證人員掛職私募公司將面臨極大的法律風險,因為這些公司一旦出現問題的話,作為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要負首要責任的。此外掛職高管也同樣會面臨法律風險:如果在掛職期間公司出現問題,在追責的時候,作為首要責任人的公司法人代表將要負首要責任。
私募排排網合規部副總監溫志飛告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目前協會對高管掛職是重點關注的,除了要有從業資格,也要看從業背景。如果專業人士出賣自己的基金從業資格的話,也會影響到聲譽問題。現在協會加強了對機構及個人的信用管理,一旦私募公司出現問題,公司的法人代表就會承擔較大的法律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