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抗癌有功!美日科學家拿走諾貝爾獎,但這位華人科學家不應被遺忘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02 07:14:36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經揭曉,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但是在美日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背后,與諾獎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陳列平的貢獻不應被忽略。

每經編輯|李凈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日中午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授予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兩位科學家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并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是每年諾貝爾獎頒發的第一個獎項,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曾于2015年獲得該獎項。

獲獎者簡介

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美國免疫學家。現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免疫學系教授兼主任,同時也是癌癥研究所(CRI)科學顧問委員會主任。研究方向主要針對T細胞的發展和活動機制,和腫瘤免疫治療的新策略的發展。艾利森在免疫細胞的分子表面發現,一種名為CTLA-4的蛋白起到了“分子剎車”的作用,從而終止免疫反應。抑制CTLA-4分子,則能使T細胞大量增殖、攻擊腫瘤細胞。基于該機理,第一款癌癥免疫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用于治療黑色素瘤)問世。他的發現為那些最致命的癌癥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2014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技醫藥獎、霍維茨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哈維獎、2015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本庶佑(Honjo Tasuku),日本醫生、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客座教授。本庶佑于1992年發現T細胞抑制受體PD-1,2013年依此開創了癌癥免疫療法,功績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是德國醫學最高獎羅伯·柯霍獎的“科霍獎”得主。因PD-1、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曾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京都獎以及華倫·阿波特獎等重要榮譽。

評獎委員會表示,每年都有數百萬人死于癌癥,這是人類最大的健康挑戰之一。今年的獲獎者“創立了癌癥療法的一個全新理念”,“通過激發我們免疫系統內在的能力來攻擊腫瘤細胞”,他們的發現是“我們在與癌癥戰斗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今年這一獎項的獲得者因PD-1抑制劑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

在美日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背后,與諾獎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陳列平的貢獻不應被忽略。

什么是PD-1抑制劑?

據北京科技報報道,腫瘤免疫治療(Immuno-Oncology,IO)是通過調動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抗腫瘤免疫力,從而抑制和殺傷腫瘤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代表性“PD-1/PD-L1藥物”是當前腫瘤治療領域中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

2015年8月20日,近91歲高齡的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宣布自己確診罹患晚期黑色素瘤,轉移到腦中的4個瘤塊約2毫米大小,準備向世界告別。幸運的是此時“神藥”橫空出世,他在PD-1藥物的治療下,3個月之后腫瘤奇跡般的消失了。直到今天,并無任何復發跡象。

上市僅僅幾個月,美國默沙東的Keytruda就榮獲2015美國蓋倫獎(Prix Galien Award)最佳生物技術產品獎(Best Biotechnology Product)。該獎項被譽為醫學界的“諾貝爾獎”,用以表彰對人類健康帶來深遠影響的杰出新藥發現,是藥物研發領域的最高殊榮。

從此,針對肺癌、淋巴瘤、肝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十多個惡性腫瘤的一系列臨床試驗大獲成功。一個全新時代開啟了,治愈腫瘤不再是夢。

原來,腫瘤細胞為了逃避人體免疫的追殺,在自身表面產生了一種被稱為“PD-L1”的蛋白,相當于一個假的“身份證”。這個蛋白與免疫細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結合,就會讓人體免疫系統產生“這是良民”的錯覺,從而放過腫瘤細胞,任其瘋狂繁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PD-1抑制劑,包括PD-1抗體和PD-L1抗體,是一類免疫治療的新藥。主要的作用機制,是阻斷PD-1和PD-L1之間的相互作用,因為這兩個蛋白的相互作用,會幫助惡性腫瘤逃脫免疫系統的追殺,典型的“金蟬脫殼”。PD-1/PD-L1抗體,通過阻斷這種“欺騙的偽裝”,促進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殺傷腫瘤。

如今,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后腫瘤治療領域的又一重要手段。但PD-1/PD-L1抑制劑在臨床實踐中卻面臨很多的問題,比如治療周期長,進口藥物費用高昂(美國的治療費用大約15萬美金/年,相當于人民幣接近100萬)。中國目前看一年的費用也在50萬人民幣上下。貴也就算了,關鍵是——還不是對每個患者都有效!

針對大部分實體瘤,PD-1抗體的有效率大概10%-50%。用在不合適的人身上,不但不能緩解病情,還可能延誤病情,造成疾病加重。

國內已有4家藥企提交上市申請

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PD-(L)1抑制劑自問世以來就受到藥物研發者熱切關注。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到2025年PD-(L)1單抗市場將以23.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峰值能達到350億美元。龐大的市場引發了國內外大小企業激烈的爭奪戰。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目前已有兩款跨國企業PD-1單抗陸續登陸中國市場。2018年6月15日,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Opdivo)在國內獲批上市;2018年7月25日,默沙東PD-1單抗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Keytruda)在國內獲批上市,成為繼百時美施貴寶Opdivo之后第2個正式在中國上市的PD-1/PD-L1單抗類藥物。

作為已經在歐美市場得到高度認可的靶點,PD-1/PD-L1自然也成為國內生物公司的首選目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有30余家企業參與PD-1/PD-L1領域的競爭,其中4家已經提交上市申請(包含1家撤回申請)、18家正在進行臨床、9家申報臨床后等待批準。其中:

恒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和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等三大國產PD-1抗體藥物已被列入CDE今年4月發布的《擬納入優先審評程序藥品注冊申請的公示(第二十八批)》的名單中。百濟神州也于8月30日提出了BGB-A317的新藥申請。

此外,基石藥業、康寧杰瑞、嘉和生物、譽衡藥業、復星醫藥旗下的復宏漢霖、麗珠集團、科倫藥業、百奧泰等在內的多家醫藥企業,分別向監管部門提交臨床或注冊申請,目前處于不同的開發階段。

由于目前靶向抗腫瘤藥研發品種、靶點過于集中,未來上市產品同質化程度將會比較嚴重。

據中國證券網,有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同一靶點前3家上市產品幾乎可以完全占領整個市場,第四、第五家若有雄厚財力和銷售渠道可以不虧錢或微賺,其余的幾乎是穩虧不賺。

面對一個靶點一窩蜂的申報現狀,《藥品審評審批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公開同一品種申報企業數量3家以上的藥品名單,引導申請人有序研發和理性申報。”

華人科學家陳列平貢獻巨大

今年腫瘤免疫治療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遺憾的是,在腫瘤免疫領域做出突出原創性貢獻的華人科學家陳列平被遺漏。

陳列平,(圖片來源:福建醫大美國校友會)

陳列平,1957年出生,1982年本科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醫療系,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學習,后獲美國費城Drexel大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施貴寶藥廠任研究科學家。后在梅奧醫院/醫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現為美國耶魯大學UTC癌癥研究講席教授,免疫學,皮膚病學和腫瘤內科學教授,耶魯腫瘤中心免疫學主任。

陳列平的實驗室提出腫瘤微環境中存在“腫瘤免疫逃逸關鍵分子”的假設,首先鑒定了第一個此類分子PD-L1并發明了用抗體封閉PD-1/PD-L1結合來治療腫瘤的方法。這些發現為目前抗免疫逃逸腫瘤治療方法奠定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

由于這些開拓性的發現,2014年陳列平與其他三位科學家一同分享了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頂級科學獎——威廉科利獎(William B.Coley Award),并于2016年年初獲美國免疫家學會史坦曼大獎(AAI-Steinman Award)。

據此原理研發的抗癌藥,PD-1/PD-L1抗體,對多種晚期癌癥有顯著療效,被譽為“腫瘤治療抗生素”。陳列平的發現讓人類第一次看到了癌癥治愈的曙光。從當初的假設到取得如今的成功,陳列平經歷了超過20年的“孤獨”研究生涯,最困難的時候,只有他自己的實驗室相信這個研究方向富有前景。

在此前接受網易科技的一次采訪中,陳列平告誡年輕人:

“你要想在一個領域里有所成就,就不要過于考慮別人對你的評價。作為一名研究人員,不要老想什么是主流科學,因為一旦成為‘主流科學家’,那說明你的創新能力可能有問題了。"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網、北京科技報、網易科技、每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