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4 21:11:2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進博會除了吸引很多大型跨國企業前來參展外,一些國外的中小企業,甚至是此前尚未踏入中國市場的國外企業也“慕名而來”,希望借此機會開拓中國市場。
每經記者|吳凡 每經編輯|文多
▲11月4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外的花壇裝飾著進博會的標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球矚目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將于11月5日隆重開幕。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此前表示,舉辦進博會主要是為了讓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展示貿易投資領域的發展成就,也是搭建一個開展國際貿易交流的平臺,為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方面探討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重大議題提供平臺。
中國以真誠的意愿和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展開擁抱,而國外企業對拓展中國市場、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的愿望則更加強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進博會除了吸引很多大型跨國企業前來參展外,一些國外的中小企業,甚至是此前尚未踏入中國市場的國外企業也“慕名而來”,希望借此機會開拓中國市場。
進博會將于11月5日~10日在上海舉行,將有30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開幕前,不少跨國企業已經躍躍欲試,期待著在進博會期間與外界分享產品與成果。
作為世界五百強之一,全球第一大化妝品集團歐萊雅集團是首批確認參與意向的企業。公司于今年4月正式簽約,成為進博會參展規模最大的日化企業。歐萊雅集團方面告訴記者,集團旗下21個品牌的500余件進口產品將參展,其中包括多個中國首發乃至亞洲首發的新品牌、新產品。
記者了解到,歐萊雅是改革開放后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法國企業之一,已扎根中國21年。如今歐萊雅已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領導者,中國也躍居歐萊雅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
對于中國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舉辦進博會,歐萊雅集團方面向記者表示,進博會是中國對外開放和加強全球貿易的窗口,其舉辦彰顯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堅定信念,具有里程碑意義,“進博會對于促進中國經濟和市場環境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歐萊雅這樣的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們都將最終獲益”。
同樣是最早確認參展的跨國企業之一,另一家來自德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西門子在進博會期間將以數字化企業、可持續能源、智能基礎設施和數字化醫療四大展區呈現前沿創新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
西門子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此前向《新民晚報》表示,首屆進博會是中國持續開放的標志性舉措,相信進博會將成為西門子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在新時代增進交流、共同籌劃數字化創新和技術藍圖的重要平臺。
據了解,包括微軟、英特爾、通用電氣、迪士尼、美聯航等一批世界500強的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或者機構也都報名參展,涉及高端制造、智能裝備、農產品、文化體育等領域。據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11月3日舉行的進博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是世界500強較為集中的展區,有400多家企業參展,包括通用電氣、杜邦、佳能、日立、施耐德、微軟、戴爾等一大批國際頂尖的科技企業。
▲11月4日,上海,進博會的安防系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本次進博會的參展企業中,還云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中小企業,他們為了開拓中國市場,也紛紛加大宣傳力度。
意大利是最早確認參展的歐洲國家之一,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馬世驤(Massimiliano Tremiterra)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本次進博會,意大利帶來的參展商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共130家。其中,有80家參展商通過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加入本次進博會。
馬世驤向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同時競爭也非常激烈。整體而言,意大利作為中小企業王國,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而企業想進軍中國市場,前期投資規模和額度都難以承受,很難打入中國市場。其次,在法規上,中國與歐盟其實有很大差異,需要企業去克服去調整。此次進博會就給了意大利中小企業進入中國經濟環境謀發展、找機遇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在本屆進博會上,意大利展館由1個意大利國家館和4個企業展組成,其中,國家館將展示意大利在工業制造、創意設計、時裝、美食等方面的特色;由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組織的意大利企業展,則涵蓋高端智能設備、服裝、配飾和消費品、醫療設備和醫療產品、糧食及農產品四大貿易展區。
馬世驤表示,意大利副總理迪馬約將領銜參會,對于意大利而言,進博會是意大利一次非常高規格的、非常重視的活動。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一些國家的品牌往往在自己國家較為出名,但在中國市場知名度不高,甚至尚未涉足過中國市場。而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他們想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但苦于沒有合適的進入渠道,進博會就為各國的中小企業帶來了難得的機會。
比利時瓦隆大區外貿和外國投資總署首席運營官康蓬年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進博會將為該國中小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預計將有更多比利時特產通過此平臺進入到中國市場。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主動擴大進口,將會讓更多國家充分分享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紅利,讓世界各國人民能夠共享我國的經濟發展成果。
為了積極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此次來中國參展的外企希望借助進博會的平臺展示自身,但他們更希望與中國市場建立持續性的交流。
那么,在為期6天的進博會之后,如何延續展會效應,真正實現進博會“永不落幕”?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進博會在創造機遇的同時,可繼續為全球企業創造出最優的營商環境和更好的發展機遇,讓他們能夠在此生根發芽、成長壯大。同時,還可探索出更多元化、更定制化的貿易解決方案,為將來更多的全球創新創業企業帶來更多幫助。
事實上,相關計劃已經執行。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周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展會成功不成功,成交是硬道理。在籌委會的領導下,會同全國各地交易團,打造全方位的一體化服務。
周波介紹道,在線下,四大采購商聯盟——包括大型零售商聯盟、綜合貿易服務商聯盟、跨境電商聯盟、展示展銷聯盟等將不斷加強對接;在線上,除了展示展覽中心以外,上海大概有了十幾個國別展示中心,進博會以后,會有更多的國家展示館。
“我們有很多的企業,包括全國各地的企業正在做這方面的對接和工作,有的下了很大的血本,看好這個市場。”周波講道:“我們政府去動員只能是引導,現在來看上海有很多的企業,江浙一帶的企業非常踴躍,都要在虹橋地區紛紛設立類似這樣的‘買全球、賣全球’的服務。”
馬世驤也向記者表示,會借鑒進博會這種想法,以此帶動未來意大利企業在中國的長期合作、成果展示等。挑戰和機遇共存,意大利企業接下來將會開展非常多的雙方交流、參訪活動。未來,除了將意大利的企業帶到中國,也會積極將中國的買家吸引到意大利,去做參訪活動或形成合作關系等。
“在今年進博會之后,我們就會立即去完善整體的計劃,而不會等到2019年。”馬世驤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