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9 22:27:28
這些夢想家們鼓噪著讓人看不懂的概念,實質上是要壟斷概念的解釋權,達成自身利益索取的目的。他們有他們的理由,時代變遷帶來危機感,需要轉型。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企業的轉型不是喊口號,不是誰的花樣多誰就轉型成功。
每經評論員 胥帥
7月29日,近30萬手封單堆積在暴風集團跌停板位置,投資者想出票但無門。
這在意料之中。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公司也以這樣的特殊方式上了熱搜。“黑天鵝”帶出“灰犀牛”,馮鑫“出事”,媒體再跟進報道暴風集團的資金危局……
馮鑫過去是資本的“寵兒”,暴風集團也曾是市值超過400億元的互聯網上市公司。最終,他們為何落得如此結局?
可以肯定的是,馮鑫并非一個昏聵的領導者。
十多年前,寬帶已接進千家萬戶,但技術尚不能完全解決視頻觀看的訴求。看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你要自行轉換視頻格式,還要忍受幾十、上百KB的帶寬速度,時不時要“緩沖一下”。暴風影音,解決了在PC時代受眾觀看視頻這最基本的需求。馮鑫的暴風影音曾風靡全國,成為了主機電腦的標配軟件。某種意義,馮鑫完成了創新,可以說是發現市場需求的企業家。
暴風影音收獲了巨額流量,馮鑫擁有了流量變現的砝碼,暴風集團得以登陸創業板。資本市場熱炒,馮鑫憑借股權增值實現財富暴增,這是后話。
但由于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暴風影音不再是剛需,馮鑫迷惑開始了。于是,“DT大娛樂”、“AI+2塊屏”、“DT時代的互聯網娛樂平臺”、“All in TV”,馮鑫搞了很多可能他都不是很明白的戰略。勾勒的生態鏈條很美好,但他避開了“偉大”戰略的基本常識——項目最后能帶回多少現金流?
沒有充分的經濟核算,馮鑫的這些愿景上馬了,舉債、股權質押……暴風集團把資金投入到不產效益的領域,無效使用占據了大量寶貴的資金流。
馮鑫的這些路子似曾相識,賈躍亭、鐘玉等也曾長袖善舞地施展這些資本玩法。“物種”、“全新”、“改變”、“生態鏈條”……“馮鑫們”運用高超的修辭,創造出眼花繚亂的概念。到現在,我們甚至懷疑這些發明者自己是否真的懂?
如果他們真的懂,鐘玉的康得新不會有百億資金謎案、賈躍亭不會留下樂視網這么一個爛攤子而不歸……
然而在那一刻,可能很多人真的已相信未來人類社會就是“PPT”描述的那樣。他們搖著“夢想”的大旗,一邊吶喊著,來吧,為“PPT”投資,因為我們要為夢想而窒息!
這些夢想家們鼓噪著讓人看不懂的概念,實質上是要壟斷概念的解釋權,達成自身利益索取的目的。他們有他們的理由,時代變遷帶來危機感,需要轉型。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企業的轉型不是喊口號,不是誰的花樣多誰就轉型成功。
轉型的本質還是創新,是整合生產要素后的價值再創造。這一價值再創造可以涉及生產模式、商業模式、社交模式、營銷模式等微觀經營層面。但市場具有不確定性,所以企業家要承擔創新的高風險。
但是,企業家行為并不是只有創新,還有重要的經濟核算,這構成了企業生產過程的前提。企業創造受成本約束,核算要素投入到產出的生產者盈余(虧損),這是商業活動的本質。
暴風集團一年盈利不到億元,賬面貨幣資金只有2.77億元,馮鑫卻敢撬動50余億元去境外并購資產,這是誰給的勇氣?
鐘玉要搞80.98億元的碳纖維投資,他是否又真正核算過項目在建周期的資金流情況?
馮鑫、鐘玉們顯然缺少足夠的經濟核算,企業的經營困局自然成為了必然邏輯。他們的投資活動更像是賭桌上的一把梭哈,勝者或許能為王,但敗者只能為寇。
試想一下,馮鑫、鐘玉等如果步子不邁得那么大,口號不喊那么響,留足企業的容錯空間又何至于此?
所以,我們必須要佩服那些扎扎實實、不搞口號創新的企業家。如一生專做玻璃的曹德旺,很少搞純概念的資本噱頭,就靠主業把福耀玻璃做大。
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創造性破壞的理論,新技術和行業顛覆舊有的市場格局。若企業經營者僅憑打了雞血的口號吶喊,那在破壞之外就沒有創造。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