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6 22:03:17
蒙牛乳業擬收購澳大利亞奶粉品牌貝拉米,擬議的計劃中,溢價比公司現行股價高出59%。這次收購對奶粉業務剛剛扭虧的蒙牛來說,目的不言而喻,而對于當年的網紅奶粉貝拉米,則好處可能更多。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文多
9月16日一早,蒙牛乳業(2319,HK)發布公告稱,于9月15日與澳洲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及嬰兒食品的廠商貝拉米簽訂《計劃實施契據》,建議以14.6億澳元(約相等于78.6億港元)的總對價,收購貝拉米所有計劃股份。蒙牛乳業預期會以內部資金結合銀行融資的方式,為收購交易提供資金。
記者注意到,繼蒙牛的奶粉業務在2018年扭虧為盈后,高端甚至超高端奶粉市場正成為蒙牛的主要發力方向之一,而這也成為蒙牛本次收購貝拉米的其中一個原因。
對于貝拉米來說,本次收購或許更是一個重要的命運轉折。乳業專家宋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貝拉米近來業績持續不佳,原因不僅在于沒有獲得中國的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也在于其在傳統代購圈已不如之前受寵。在宋亮看來,今后有了蒙牛助力,貝拉米有望更快拿到奶粉配方注冊,市場和銷售渠道也會進一步打開。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網紅奶粉”似乎是其對貝拉米的第一印象,貝拉米也一度成為跨境電商中最熱門的奶粉品牌之一。品牌官網資料稱,貝拉米由塔斯馬尼亞島的一位名為杜利·貝拉米的母親于2004年創建,目前公司股份已在澳大利亞上市。
據貝拉米不久前公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凈資產約為2.323億澳元。如此看來,蒙牛本次對于貝拉米的收購可謂溢價不菲。
貝拉米的董事會主席(Bellamy’s Chair)John Ho對此表示,擬議的計劃中,溢價比公司現行股價高出59%,這反映了貝拉米品牌的實力和轉型進展。
本次對于貝拉米的收購,或許進一步體現了公司對于高端和有機奶粉行業的布局。蒙牛乳業表示,貝拉米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具有較強的品牌知名度和可觀的利潤率。而蒙牛乳業的主要增長戰略之一,亦是在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板塊取得突破式增長。此外,貝拉米的在國際的運營范圍,與蒙牛短期內聚焦擴展東南亞和澳洲等市場的戰略一致。
就在宣布本次收購前,蒙牛清倉退出君樂寶的公告一度轟動了乳業圈。據證券日報報道,蒙牛方面曾對外透露稱,君樂寶基礎產品的定位已不適應蒙牛在高端奶粉領域的發展速度,其在凈利率上開始形成拖累。
一賣一買之間,蒙牛在高端奶粉方面發力的決心似乎更加明顯。在奶粉業務方面,蒙牛持有約51%股份的雅士利,旗下的諸多品牌也定位于中高端及以上市場。
此外,有機奶粉作為國內奶粉中的超高端品類,亦成為各乳企競爭的新戰場。宋亮分析稱,蒙牛旗下目前已將擁有“寶貝與我”和“瑞哺恩”兩個有機奶粉品牌,且均有較好的市場表現。從這個角度來說,蒙牛收購貝拉米實際上是進一步加碼有機奶粉行業。
宋亮進一步表示,伴隨著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消費升級的趨勢,奶粉消費者無疑會更加注重產品的附加值,因此,以有機奶粉為代表的高端或超高端市場必將成為未來奶粉行業的發展趨勢。
記者梳理發現,直至2018年,蒙牛的奶粉業務板塊擺脫了連續幾年的頹勢,扭虧為盈。其中,發力高端和整合渠道成為最主要的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蒙牛對于貝拉米無疑抱有不小的期待。公告顯示,蒙牛乳業將全力支持貝拉米繼續發展現有市場,并協助其全面開拓中國等市場。
而對于貝拉米來說,雖然其在有機奶粉領域享有一定知名度,但在本次聯姻蒙牛之前,公司正面對的是業績下滑和在中國市場的“尷尬”身份。
根據蒙牛本次公布的貝拉米的賬目信息,2019財年,該公司凈利潤為2170萬澳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49%以上。而根據貝拉米不久前發布的2019財年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2.66億美元,同比下降近20%。其中,尚未獲得中國的配方奶粉注冊,由此而導致公司產品在中國市場拓展不利成為最重要的原因。
2018年初,中國正式開始實施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貝拉米雖已在2017年末提交了申請,但截至目前尚未獲得批準。此外,貝拉米在中國市場更廣泛的銷售渠道或主要依靠跨境電商或是所謂的跨境直郵。
對此,貝拉米在年報中曾表示,這兩個渠道都受到澳大利亞和中國政府的監管,因此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幸運的是,蒙牛的施以援手重新讓貝拉米對中國市場展開期待。
蒙牛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借助蒙牛的品牌積淀和市場營銷資源,貝拉米將告別曾經的“網紅”路線,以更加“正規軍”的打法在中國線上線下渠道全力出擊。此外,貝拉米還將共享蒙牛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在售后服務和消費者溝通能力方面為貝拉米帶來改變。
宋亮表示,在被蒙牛收購后,貝拉米獲得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的可能性也將非常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