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驚呆了!3名“89后”替人炒股巨虧超80%,構成非法經營罪,被判刑、罰金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9 00:15:12

每經編輯|杜宇

“我們公司專業代客理財,股票、黃金、白銀,虧了公司保底,賺了你拿7成,公司只收取一些管理費.....”。

你如果接到類似這樣的推銷電話,稍微有點警惕性的話,都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但總是有人心存幻想,總以為是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了。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兩份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決書,北京一家從事代客炒股業務的公司3名員工獲刑,其中的“套路”也被一一公開。

收益和客戶三七開

據判決書,被告人鄧某紅、田某、馮某均曾在一家名為北京寶融豐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融豐泰公司”)擔任銷售經理。實際上,據1990年出生的鄧某紅供述,她于2014年8月通過應聘進入寶融豐泰公司,公司主要經營項目是“替別人炒股”。

作為公司銷售經理的田某表示,公司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替客戶炒股,市場部負責聯系客戶,客戶來公司后進行洽談,談好后公司會和客戶簽署投資協議,客戶將自己的股票賬戶和密碼交給公司,由公司找操盤手給客戶炒股。

“公司提供電話表,市場部負責打電話聯系客戶,發展客戶,拓展業務。”田某稱,打電話都有相應的話術,公司會和客戶簽訂《VIP項目理財管理協議書》,協議分兩類,一類是公司全部承擔風險,主要針對的是客戶投資額在50萬元以上的,收益會和客戶三七開,公司會收取客戶盈利的30%;另一類公司承擔部分風險,針對客戶投資額在50萬以下的,公司會和客戶按照二八開的比例分擔客戶的盈利和虧損,管理費都是18%。

資料顯示,寶融豐泰成立于2003年,歷史名稱為北京意天成品牌策劃有限公司。2013年7月變更了法定代表人和股東,同年9月企業名稱變更為寶融豐泰公司,經營范圍變更為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投資咨詢。

實際上,雖然寶融豐泰公司信誓旦旦“專門做股票”,但其并不具備經營證券業務資格。

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出具的移送函及附件證明,寶融豐泰公司向不特定投資者提供代客戶操作股票賬戶業務,并收取管理費或約定收益分成的行為,經研究應屬須經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業務。經查,寶融豐泰不是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證券經營機構,不具有經營證券業務資格。北京監管局將該案移送北京市公安局進一步查處。

投資者損失慘重

投資者李某稱,2014年年底,他接到自稱是寶融豐泰公司的業務員打來的電話,推銷其專業代客戶炒股服務。2015年6月,他前往寶融豐泰公司簽署了《VIP項目理財管理協議書》,并新開了股票賬戶。

“我開設了新股票賬戶存入200萬元,把賬戶和密碼都給了張某(注:客戶經理),回公司后簽訂了協議。后我在該公司刷卡支付了36萬人民幣的管理費。之后該公司沒有向我告知賬戶的盈虧情況,一直到2017年6月合同到期,張某表示我賬戶損失比較嚴重,由于公司資金緊張不能兌付,建議我簽補充協議。2017年8月31日我在該公司內簽了《補充協議》,2018年6月張某還是說我賬戶沒有盈利。”

裁判文書顯示,截至2019年4月15日,李某名下涉案股票賬戶內資產總值僅為35.26萬元。不到四年時間,本金損失超過8成。

構成非法經營罪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鄧某紅、田某、馮某違反國家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擾亂市場秩序,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觸犯了刑法,構成非法經營罪,應予懲處。

最終,鄧某紅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罰金人民幣50萬元。馮某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罰金人民幣50萬元;田某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金人民幣1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田某出生于1989年3月,鄧某紅和馮某則是“90后”。

據中國基金報,深圳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活動者往往以“內幕信息”、“黑馬”、“保證收益”等煽動性語言吸引投資者注意,或以承諾收益、保證盈利的夸大宣傳來誘騙投資者,這明顯違反了《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投資者應謹慎識別,防止上當受騙。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中國基金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我們公司專業代客理財,股票、黃金、白銀,虧了公司保底,賺了你拿7成,公司只收取一些管理費.....”。 你如果接到類似這樣的推銷電話,稍微有點警惕性的話,都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但總是有人心存幻想,總以為是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了。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兩份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決書,北京一家從事代客炒股業務的公司3名員工獲刑,其中的“套路”也被一一公開。 收益和客戶三七開 據判決書,被告人鄧某紅、田某、馮某均曾在一家名為北京寶融豐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融豐泰公司”)擔任銷售經理。實際上,據1990年出生的鄧某紅供述,她于2014年8月通過應聘進入寶融豐泰公司,公司主要經營項目是“替別人炒股”。 作為公司銷售經理的田某表示,公司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替客戶炒股,市場部負責聯系客戶,客戶來公司后進行洽談,談好后公司會和客戶簽署投資協議,客戶將自己的股票賬戶和密碼交給公司,由公司找操盤手給客戶炒股。 “公司提供電話表,市場部負責打電話聯系客戶,發展客戶,拓展業務。”田某稱,打電話都有相應的話術,公司會和客戶簽訂《VIP項目理財管理協議書》,協議分兩類,一類是公司全部承擔風險,主要針對的是客戶投資額在50萬元以上的,收益會和客戶三七開,公司會收取客戶盈利的30%;另一類公司承擔部分風險,針對客戶投資額在50萬以下的,公司會和客戶按照二八開的比例分擔客戶的盈利和虧損,管理費都是18%。 資料顯示,寶融豐泰成立于2003年,歷史名稱為北京意天成品牌策劃有限公司。2013年7月變更了法定代表人和股東,同年9月企業名稱變更為寶融豐泰公司,經營范圍變更為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投資咨詢。 實際上,雖然寶融豐泰公司信誓旦旦“專門做股票”,但其并不具備經營證券業務資格。 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出具的移送函及附件證明,寶融豐泰公司向不特定投資者提供代客戶操作股票賬戶業務,并收取管理費或約定收益分成的行為,經研究應屬須經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業務。經查,寶融豐泰不是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證券經營機構,不具有經營證券業務資格。北京監管局將該案移送北京市公安局進一步查處。 投資者損失慘重 投資者李某稱,2014年年底,他接到自稱是寶融豐泰公司的業務員打來的電話,推銷其專業代客戶炒股服務。2015年6月,他前往寶融豐泰公司簽署了《VIP項目理財管理協議書》,并新開了股票賬戶。 “我開設了新股票賬戶存入200萬元,把賬戶和密碼都給了張某(注:客戶經理),回公司后簽訂了協議。后我在該公司刷卡支付了36萬人民幣的管理費。之后該公司沒有向我告知賬戶的盈虧情況,一直到2017年6月合同到期,張某表示我賬戶損失比較嚴重,由于公司資金緊張不能兌付,建議我簽補充協議。2017年8月31日我在該公司內簽了《補充協議》,2018年6月張某還是說我賬戶沒有盈利。” 裁判文書顯示,截至2019年4月15日,李某名下涉案股票賬戶內資產總值僅為35.26萬元。不到四年時間,本金損失超過8成。 構成非法經營罪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鄧某紅、田某、馮某違反國家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擾亂市場秩序,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觸犯了刑法,構成非法經營罪,應予懲處。 最終,鄧某紅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罰金人民幣50萬元。馮某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罰金人民幣50萬元;田某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金人民幣1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田某出生于1989年3月,鄧某紅和馮某則是“90后”。 據中國基金報,深圳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活動者往往以“內幕信息”、“黑馬”、“保證收益”等煽動性語言吸引投資者注意,或以承諾收益、保證盈利的夸大宣傳來誘騙投資者,這明顯違反了《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投資者應謹慎識別,防止上當受騙。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中國基金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