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13 19:52:33
9月13日下午,圍繞北京證券交易所制度創新與市場機遇,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每日經濟新聞》資深記者任飛做客每經APP《昊哥的下午茶》直播間,就煤炭、鋼鐵等熱門資源股進行了點評,還與投資者交流了他們對“北交所”投資機會的精彩看法。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吳永久
日前,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第二批業務規則向市場征求意見,分別為公開發行并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審核規則。
9月13日下午,圍繞北京證券交易所制度創新與市場機遇,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每日經濟新聞》資深記者任飛做客每經APP《昊哥的下午茶》直播間,與投資者交流了他們對“北交所”投資機會的精彩看法。此外,他還就煤炭、鋼鐵等熱門資源股進行了點評。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受訪者供圖)
李湛首先指出,周期行業近期上漲的邏輯與之前有所不同。過去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與中國經濟周期密切關系。尤其是中國經濟上行周期,基建和房地產拉動了對鋼鐵、建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從而帶動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但本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程中,國內需求方面并非增加如此迅速,尤其是房地產需求還有所減弱。而國際上,由于疫情時代歐美大放水,貨幣寬松造成了商品價格上漲。加之疫情后歐美經濟復蘇,帶動了對大宗商品的實際需求。兩相疊加使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同時,李湛指出,“雙碳”要求下,煤炭等行業供給壓縮出現了供需缺口,加之新產量投產有限,短期供給缺口不容易彌補。預計國際上大宗商品價格到明年上半年仍將維持高位,而國際價格傳導至國內,也將導致國內價格在較長一個時期維持高位。
而對“北交所”的制度創新方面,李湛首先回顧了新三板的歷史,指出了過去新三板流動性受限制與實行混合交易制度有重要關系。從歷史對比方面,來說明“北交所”在哪些方面做了創新。
他指出, 追溯歷史,新三板成立最初是中關村股權系統平移過來的,是個純粹的場外市場。2013年建立全國的股轉中心以后,我們將其定義為場內市場,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但它的交易制度與滬深交易所明顯不同,實施的是混合交易制度——即協議交易、做市交易、競價交易并存的交易制度。
由于新三板定位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平臺,群體較為廣泛,因此在各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聯合推動下,2014年之后新三板迎來掛牌高潮,最高峰達到12000家企業來掛牌。
相比滬深交易所的集中競價制度,新三板的混合交易制度雖然在不斷改進,仍受到不少限制。二級市場的流動性限制又影響到它一級市場的融資,包括二級市場的再融資和并購融資、重大資產重組等,影響到為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服務,加之投資者門檻過高進一步限制了流動性,2015年遭遇大幅調整后,掛牌企業數量逐步減少到七千多家。
李湛指出,“北交所”目前公布的制度創新非常鮮明,是針對相關公司的精準滴灌。隨著制度的重大創新,包括新三板精選層在內,相關公司的估值將會有所的抬升。同時,他對制度創新具體的點也進行了點評。
第一,“北交所”總體平移了精選層的發行上市的條件。目前創新層有1200多家,經過初步估算,約有一半——即600家左右能符合精選層上市條件。如果這600余家都能在“北交所”上市,一下子市場的容量就放開了,市場流動性以及融資功能都會大幅提升。
第二,交易制度方面,“北交所”實施連續競價交易,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之后漲跌停限制為30%,它明顯增加了市場的彈性。在退出安排方面,也構建了一個有進有出的多元化退市指標體系。
活躍度上,現在大家關心的是投資者門檻。估計現在監管部門也在做相應的研究,看怎么樣在不同的層次上、匹配更靈活合適的投資者門檻。
而《每日經濟新聞》資深記者任飛則主要分析了他對北交所上市企業成長性的看法。
眾所周知,現在創業板或者科創板企業,不少的企業在IPO前已經被VC、PE輪番“養大”,上市后成長性下降,導致這些公司上市前被給予高估值、上市后估值反而下降。這就意味著廣大投資者并不能充分分享其發展成果。“北交所”能否破解這一難題呢?
任飛表示,這個問題簡單說來就是所謂的估值倒掛,但要劃時段去看,在試點注冊制推出之前,A股上市有23倍市盈率的頂格限制,那么企業的估值想象空間肯定千差萬別,但市場的打新投資某種程度上已經把不同成色的公司都相同對待,靠連板做多收益,形成了二級市場給一級市場抬轎子的假象,同時也大幅度透支其未來多年的估值,本身就是一種投機,估值回歸或調整是必然的。
但現在,科創板、創業板的新股定價改為市場化定價,企業上市或許從一開始就有破發的可能,這對投資界的激進趨利是一種阻擊,經過一段時間,市場會回歸理性,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吹泡沫式的投資會降溫。
“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來源可以是精選層,也可以是創新層的晉升,在市場充分交易的背景下,估值這個衡量標準勢必會趨于理性,而且就像現在滬深交易所的股票一樣,估值太高的階段性會回調,主力的公募也會挖掘新興賽道,而不是一味的抱團,那以后,像精選層公司的估值到一定高度,也會促使資金繼續向上游挖掘投資機會,那個時候,創新層的機會就會到來。
此外,目前現在市場最熱的話題之一是共同富裕。設立“北交所”與實現共同富裕有何關系,李湛也發表了他的看法,認為“北交所”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將對促進共同富裕起到積極作用。
李湛認為,廣大的中小企業,特別是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吸納了大量就業。因此,中小企業發展對就業具有重大支撐作用。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條件之一。
從投資的機會而言,“北交所”為投資者提供了對中小企業投資的平臺,使得投資者能夠享受到“專精特新”企業帶來的高增長紅利,從而有助于財產性收入增加。
不過,李湛同時強調,“北交所”上市公司具有高增長特性,當然也確定了相對高一點的風險。因此投資者在進行“專精特新”企業投資時,最好征詢一下專業機構的投資建議,也可以選擇公募基金做資產配置,這樣可以節省精力和時間。此外,公募基金進行新三板配置具有比例限制,也規避了一定風險。
(識別二維碼觀看每日經濟新聞APP直播回放)
(識別二維碼觀看微博直播回放)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