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02 09:51:45
◎以出售資產來降低負債,是不少房企都會選擇的重要方式。三道紅線之后,綠地近兩年降債降檔的壓力較大,屢屢出售資產以快速降債不失為有效辦法。
每經記者|吳若凡 每經編輯|陳夢妤
11月30日晚,綠地控股公告稱,綠地控股股東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及股東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城投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擬分別出資15億元購買綠地控股全資子公司綠地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地產星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各30%股權,合計60%股權。
同時,綠地承諾,收到交易全款之后最多不超過2年,按上海地產、上海城投資產管理實際投入金額加每年8%收益之和回購上述60%股權(根據國資相關規定,如屆時評估值高于實際投入金額加每年8%收益之和,則按屆時評估值進行回購)。
30億元資金對剛剛完成降檔的綠地來說,無疑是一次有力的支持。
據了解,上海地產星弘房地產主要從事綠地創驛大廈的開發建設工作。該項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洋涇街道308街坊5/4丘,土地使用權面積37433.90平方米,項目業態包括一棟超高層寫字樓、一棟高層寫字樓及一棟商業樓。
綠地控股表示,本次交易是國有股東支持公司發展的有力舉措,有助于公司改善現金流,增強抗風險能力,促進穩健可持續發展。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地產星弘房地產控制權不發生變更,因此本次交易不產生股權轉讓收益,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無重大影響。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出售資產來降低負債,是不少房企都會選擇的重要方式。三道紅線之后,綠地近兩年降債降檔的壓力較大,屢屢出售資產以快速降債不失為有效辦法。
綠地本身持有的商業類物業多,對資金的占用高,但現金回流普遍較慢,選擇出售的方式雖然回報率可能不及預期,但對短期降債的效果非常明顯,也更有利于保持合理的現金流。預計綠地后期還會積極采取行動,更大層面推進財務結構向更健康方向發展。
11月12日,綠地控股宣布公司所屬行業類別由“房地產業”變更為“土木工程建筑業”。從房地產企業變身建筑企業,從甲方變成乙方。在房地產行業下行周期,綠地“去地產”,轉入建筑行業,需要用建筑行業的標準對其進行重新評估,早前評級機構對于綠地的評級下調將會依照新屬行業有所調整,從而有利于綠地信用預期的改善。
與此同時,在房地產全方位調控持續從嚴從緊的市場形勢下,現金流管理成為綠地控股的主基調。
綠地控股通過增加應付款的方式緩解資金壓力。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為3105億元,同比增長65%,分別占當期凈資產、合約銷售額的181%、135%。其中,應付票據規模合計343億元,同比增速超過150%。
同時,綠地控股試圖通過促銷去化進行資金回籠。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完成合同銷售金額2302億元,同比增長5.7%;合同銷售面積18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但僅看第三季度,公司合同銷售額、銷售面積的同比降幅達到20%以上,業績也不及2019年同期。
截至目前,綠地有息負債已下降715億元,累計較去年高點下降1379億元。年內有息負債余額預計降至2300億元以下。其中,房地產業有息負債余額預計降至1200億元。
根據綠地“三步走”降負債路線圖和時間表,從2020年6月30日起,一年降一檔,到2023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三條紅線轉綠目標。
11月1日,綠地控股第二條紅線達標轉綠。綠地集團指出,綠地控股凈負債率指標已降至100%以下,較原計劃提前了8個月。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