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3 21:05:28
2021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于12月23日在京舉行,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紹堅表示,要用好北京證券交易所這個平臺,促進優質文化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同時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為文化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實習編輯|劉嘉魁
2021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于12月23日在京舉行,本次峰會主題為“金融助力雙循環格局下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北京市東城區委區政府聯合舉辦。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紹堅在演講中表示,文化企業和科技企業有很多可以類比的地方,兩者都具有風險大、成長速度快的特點,投資收益匹配度較高。從這個角度來講,股權投資和私募融資,對文化企業有更好的效用。他提到,要用好北京證券交易所這個平臺,促進優質文化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同時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為文化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劉紹堅表示,北京既是全國文化中心,又是科技創新中心,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大有可為。要處理好文化與科技的關系,文化是核心是內容,科技是方式是手段,不能因為炫技而忽略文化內容,要把文化作為核心內容把握好,推動文化產業更好發展。
他提到,自2016年至2020年,文化產業領域投融資活動比較低迷,但是從近期的數據來看,有觸底反彈的趨勢,不管是私募股權投資,還是公開市場融資,募資的次數和規模都有明顯增長,尤其以文化+科技領域形成的數字文化產業表現尤為突出,北京文化產業融資的次數和規模在全國均處于首位。
從間接融資角度來看,根據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的數據,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北京市文化產業貸款余額為1842.1億元,其中文化核心領域的貸款余額占比達九成,覆蓋企業8881戶,有貸戶數同比增長14.5%。
“文化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文化企業輕資產占比較大的特性非常突出,傳統的金融服務很難適應這一需要,客觀上也導致一些文化企業,尤其是小微初創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局。”劉紹堅表示,當前,我國科技產業的政策是比較系統的,金融知識體系也比較完備,但是文化產業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完善,需要借鑒科技產業的成熟經驗,加快完善文化金融體系。
在劉紹堅看來,文化企業和科技企業有很多可以類比的地方,兩者都具有風險大、成長速度快的特點,投資收益匹配度較高。從這個角度來講,股權投資和私募融資,對文化企業有更好的效用。
他提出,要用好北京證券交易所這個平臺,促進優質文化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當前我們正按照市里的要求,加快建設北京文化企業數據庫,對北京14.6萬家文化企業進行篩選,儲備更多有發展潛力的優質企業,充分發揮上市培育基地的作用,加強孵化,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為文化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近年來,“投貸獎”“房租通”等創新政策有效緩解了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劉紹堅提到,今年出臺的《北京市支持文化金融融合發展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落地“風險補償金”政策,對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補償,縮小金融機構風險敞口,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績效。
據劉紹堅透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原則通過了《北京市推進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將于近期印發。“我們希望各金融機構加大對北京市文化產業園區的支持力度,為園區建設主體的融資需要和園區內文化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提供幫助,共同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50074933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