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主要金融指標穩步增長 “硬科技”賦能西安金融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6 01:09:19

每經記者|張文瑜    每經編輯|賈運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直接影響著實體經濟建設的進程。

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的產業化程度和產業集聚程度已成為衡量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可以說,金融業承擔著一個城市的經濟命脈,決定了未來的經濟走向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因此,在對西安進行城市觀察時,《每日經濟新聞》也將金融領域作為要點,多維度地對西安金融行業的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解讀。

西安永陽公園 視覺中國圖

主要金融指標增長

金融是提供滿足社會實體經濟發展所需資金需求,從另一個維度來講,金融是對資產從時間和空間等維度進行再配置的行業,通過推動其他行業發展產生價值。城市金融領域一旦充滿活力,必將為西安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拉長西安近5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來看,2019年是西安金融領域發展的轉折點。

2018年,西安擁有上市公司34家,較2017年僅增長一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3838.09億元,相比2017年減少了1316億元。此外,2018年西安共有保險公司62家,相比2017年僅增長3家。

由此可見,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金融業一直是西安乃至整個陜西經濟盤子中的薄弱環節,在各項指標上增長都比較緩慢。但實際上,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地方乃至國家不斷推進的戰略來看,西安金融業已經具備了發展的條件,深入和完善金融產業布局的力度也不斷加大。

縮短時間線來看,2019年以來,西安金融環境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一些主要金融指標正在不斷增長。首先體現在西安企業擁抱資本市場的速度和頻次呈現逐年加速的態勢。

2019年至今,西安新增A股上市公司17家,其中2019年新增3家、2020年新增5家、2021年新增6家。2022年前三個月,西安新增A股上市企業3家,均在科創板。截至目前,西安共有A股上市公司51家,總市值超過1.3萬億元;科創板企業11家,千億級市值龍頭企業3家,領跑西北區域。

2020年,西安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069.98億元,五年年均增速7.7%,占GDP的比重達到10.99%;位列全國十大區域性金融中心,并連續四次入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榜單。說明西安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已經得到了國際認可。

此外,從西安經濟運行的最新情況來看,截至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8182.04億元,同比增長9.4%,較年初新增123.01億元,同比多增87.28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9658.57億元,增長12.2%,較年初新增534.56億元,同比少增328.69億元。存款、貸款余額均接近3萬億元。

“硬科技”賦能金融

不可否認的是,在金融力量的賦能下,西安近年來的一些主要經濟指標正在不斷增長,例如經濟規模攀升,GDP連續兩年超過萬億,上市公司數量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在西安科創資源的優勢下,提出“硬科技”發展戰略,既為西安金融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諸多可供借鑒的方法和思路。

長期來看,全球產業的競爭主要在于金融競爭,而科技創新是金融競爭的關鍵一環。西安憑借比較優質的科創環境展現出了較強的韌性,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沒有變,這是西安維護金融生態穩定的基礎。

在資本市場的后續發力上,西安正在著力構建起金字塔型的上市企業后備庫,已儲備上市后備企業356家;根據西安高新區發布的《2021年西安高新區高成長硬科技企業發展報告》來看,西安高新區高成長硬科技企業數量已經有193家。

在此條件下,西安也不斷在促進金融機構多元集聚、金融產品多類共存、資本市場多層服務等要素,構建更為完善金融體系仍是當下的重點。

截至2021年6月,西安累計新增各類風投、創投等機構203家;2020年以來,累計引進21家金融機構、要素平臺、中介服務機構及400家創投機構入區。此外,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保險機構70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

在累積創投資源的基礎上,建成以高新區為核心的金融聚集區,不斷推動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并積極導入絲路金融資源,全面融入全球金融網絡,不斷推進科創金融改革創新建設,并形成“西安經驗”。

此外,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推動一年以來,也落地了多家金融分支機構的設立。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各類金融機構在秦創原總窗口設立分支機構65家,發行科技金融產品42款;為30家企業投放貸款1.5億元;陜投集團牽頭成立科創母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

金融生態加速向優發展

在大的環境條件具備之后,西安在金融領域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例如當前直接融資比重較低,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的意識有待提升;綠色金融發展嚴重不足、金融開放相對緩慢等問題。

體現在具體的數據上,西安主要在金融機構實力、金融市場規模、金融生態環境方面存在一些短板。但長期來看,這并非西安金融市場獨有的問題。與此同時,西安也不斷因地制宜推出金融領域相關政策。

其中,西安市于2月28日出臺了《關于促進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提高財政資金撬動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亦能吸引更多知名投資機構在西安聚集,服務西安市科創企業發展。

3月24日,陜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陜西省地方金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將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制定既填補了陜西省地方金融立法空白,為促進本土金融健康有序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加強地方金融監管提供了必要的法治保障,也將進一步促進西安金融生態環境的向“優”發展。

此外,西安持續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西部投資高地。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將有效助力西安全面聚集資源,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為西安創新驅動發展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當下,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駛入快車道,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相繼成功落地,有效降低了企業上市門檻,而北交所的設立,也必然將給西安更多中小企業帶來融資機會,從而進一步優化現有融資結構。

目前,西安在金融領域已經具備基礎框架,未來也將在短板領域持續發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企業上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借助金融產業,也能讓西安在經濟結構轉型、GDP總量以及資本市場推進上更上一層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