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ESG行動派環境日沙龍云上舉辦 領軍企業共論綠色發展實踐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5 16:35:00

◎聯想集團可持續發展及ESG總監王旋認為,企業在實現ESG的過程中,可嘗試更多自主研發的綠色技術,在綠色供應鏈中也可更多聚焦綠色生產、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和綠色材料,用數字化做好低碳化,推動低碳化的進一步發展。

◎對于公司利益與公共利益,千方科技副總裁鄭學東認為二者在長期上是一致的,他建議公司要找準自身定位,將投入方向、利益和社會長期利益做一致的綁定。而遠洋集團可持續發展總監王宇添也持有類似觀點。

每經記者|林姿辰    北京報道    每經編輯|張海妮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理念在資本市場受到重視。

6月5日,正值第51個世界環境日之際,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以“踐行綠色理念 共筑清潔世界”為主題在線上舉辦ESG行動派環境日沙龍,專家學者與領軍企業高管共論綠色實踐路徑與意義。隨后,每日經濟新聞還發布了清馨2022綠色實踐先鋒項目。

領軍公司在綠色發展方面有哪些行動和經驗可供后來者參考?如何平衡綠色責任的短期負擔和長期效果?企業們對國內ESG信息披露標準有何期許?

沙龍對話環節,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建議企業將ESG與自身頂層戰略規劃、營運流程和產品做內生結合,在發展過程中尋求成本-收益的最適點。

六大企業共論ESG探索路徑:從自身發展到聯動產業上下游

ESG概念在去年如“一夜春風”般風靡國內資本市場,將多家在綠色發展方面表現突出的行業領軍企業推到臺前。

其中,連續15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并于2020年起將其升級為ESG報告的聯想集團就是“科技派”一員。據聯想集團可持續發展及ESG總監王旋介紹,公司在實現ESG上有三層邏輯:一是做好自身;二是帶動上下游企業;三是賦能千行百業,從而營造低碳生態。

她認為,企業在實現ESG的過程中,可嘗試更多自主研發的綠色技術,在綠色供應鏈中也可更多聚焦綠色生產、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和綠色材料,用數字化做好低碳化,推動低碳化的進一步發展。

千方科技的ESG實踐路徑也有同樣的思路,即運用技術手段主攻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聯兩大業務,進而在環境社會領域做出改變。而作為阿里集團的科技力量,阿里云同樣注重以產品、技術去帶動中小企業、校園、社區共同實現綠色發展。此外,以清新環境和奧動新能源為代表的企業自帶“環保”標簽,在ESG發展之路上“近水樓臺先得月”。

奧動新能源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楊燁表示,公司已在汽車交通能源協同實現雙碳目標的大前提下提出雙碳四步走方案:首先通過規模化發展全國換電服務網絡,加速電動化轉型;其次通過換電延長動力電池的壽命,提高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價值;再次是綜合利用電池資源拓展儲能應用場景;最后是打造基于換電的新型社會協作關系,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的實現。

清新環境董秘秦坤則認為,現階段關注ESG的同時也要關注綠色發展,不能脫離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國家戰略目標,在國內環境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的過程中,企業應該注重向可再生能源結構轉型,注重節能減排的協同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

此外,作為傳統行業企業的代表,根植地產行業的遠洋集團也對踐行“碳減排”頗有心得。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王宇添分享稱,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除了要實現自身的綠色發展,也可以去聯動產業的上下游,倡導大眾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明確ESG披露標準呼聲高漲:對標國際有哪些挑戰?

隨著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引入ESG理念,問題和挑戰也在實踐中顯現。其中,如何平衡公司利益與公共利益、短期負擔和長期效果便是業界交流中的熱點話題。

對此,王旋認為企業除了厘清哪些ESG關鍵性議題和自身息息相關外,還需堅持長期主義,做到知行合一。在找尋平衡點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自上而下地設置、推動所謂的戰略,而是在目標設定后,還要下沉到業務,通過ESG不同領域給業務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秦坤則表示,企業在擁有一定核心技術基礎的前提下,短期負擔和長期效果可以實現兼顧,比如節水節電就可以通過減少環保違規的處罰風險保障客戶的短期利益。而在一些現在還無法做到平衡的領域,還需要從技術研發上進行突破。

對于公司利益與公共利益,千方科技副總裁鄭學東認為二者在長期上是一致的,他建議公司要找準自身定位,將投入方向、利益和社會長期利益做一致的綁定。而遠洋集團可持續發展總監王宇添也持有類似觀點。

但不可忽視的是,許多中小企業在探索ESG的道路上要承受更大的經濟壓力。阿里云能耗云總經理周文聞認為,這些企業更多地還要依靠上下游伙伴和合作平臺的力量在ESG方面起步,所以企業可以依照自身體量先定個小目標,其余更多的還要靠幫扶機制。

而對于經濟實力相對雄厚且已經積累了一定ESG實踐經驗的大企業來說,如何在做好ESG的同時將相關信息高效準確地傳遞給市場,成為各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困惑。

鄭學東指出,目前國內上市公司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格式五花八門,內容不盡統一,業內缺乏ESG信息披露標準;王旋也觀察到,目前ESG披露標準以及披露評級的更多話語權還是在歐美市場。

考慮到ESG信息披露標準對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指揮棒作用,提出統一的ESG披露“方法論”,終結企業“摸著石頭過河”對國內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但這一標準要顧及處于不同行業的企業,其制定也充滿挑戰。

施懿宸認為,全球ESG報告標準統一是業內共識,但也面臨“ESG這種可持續發展不能用貨幣衡量”的問題。未來更可能出現的情形是基于國際性的ESG信披原則指南,由第三方機構負責落實細致指標。不過,各家機構的指標、權重不同,也會導致評級差異,而且由企業直接提供數據給第三方機構容易出現數據真實性問題。

因此,施懿宸建議企業,尤其是金融機構可以把ESG納入管理系統,由系統自動報送相關數據,既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又可以實時監測用作風險管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投資 碳中和 環保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