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1 18:40:36
每經編輯|李澤東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非洲辦公室宣布,烏干達埃博拉疫情結束。
烏干達本輪埃博拉疫情于去年9月在中部地區暴發。截至去年12月末,烏干達已確診142例埃博拉病例,另有56例死亡病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埃博拉病毒因1976年首次發現于剛果(金)北部的埃博拉河附近而得名。該病毒可引發出血性傳染病“埃博拉出血熱”,埃博拉病毒主要通過接觸被感染的人或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出血和多臟器受損,致死率在50%至90%之間。
另據報道,作為烏干達埃博拉疫情最嚴重的兩個地區,穆本德和卡桑達從2022年10月中旬起就一直處于封控之中。10月15日,烏干達政府宣布穆本德和卡桑達進入為期21天的封控期;11月5日,首個封控期結束,當局宣布延長21天;26日,第二個封控期結束,當局評估了兩地的疫情狀況,宣布封控期再延長21天。根據有關疫情封控要求,兩地從黃昏至次日清晨實施宵禁,禁止個人出行,市場、酒吧和宗教活動場所等關閉。
根據世衛組織相關標準,如連續42天不出現新的確診病例,該地區可宣布埃博拉疫情結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41521695523
另據參考消息援引法國《費加羅報》網站2021年9月15日報道,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埃博拉病毒在一些病人體內長期存在,歷經多年后還能夠引發新的感染。這項研究成果15日刊登在英國《自然》周刊上。
報道稱,此前的一些研究工作已經顯示出埃博拉病毒可以潛伏、休眠在免疫應答薄弱的人體深處(眼睛、關節、大腦等)。一些研究同樣證明,病毒會在感染幸存者的一些體液(精液、乳汁)中頑固存留。
巴黎美國醫院的傳染病學家克里斯托弗·拉普評價說:“這些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研究,揭示出疫情就像死灰復燃一樣可以在很長時間過后依然重新發生,盡管這種情況仍是不常見的。”他強調,有鑒于此,“需要找到一種可以摧毀或者至少是讓隱藏的病毒無害化的抗病毒藥物”。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參考消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