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6 15:36:50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廖丹
10月26日,在2023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上海保交所董事長任春生表示,再保險“國際板”的建設成熟,對推動金融保險業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金融灣品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海保交所董事長任春生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任春生表示,再保險的交易周期長、環節多,人員面對面磋商是行業慣例。從國際經驗看,依托場內市場的集中交易組織方式,有利于信息交互和信用增進,更符合機構間大規模協作生產的客觀規律。再保險“國際板”,就是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和數字基建后發優勢,聚集國內外再保險經營主體、專業人才、風險資本、業務信息等要素的場內市場,填補了我國再保險市場長期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空白。
再保險“國際板”有哪些功能?任春生介紹稱,根據規劃定位,再保險“國際板”將重點服務國內市場、國際分出和國際分入三個領域。其中,國內市場是基礎。再保險“國際板”將發揮信息集中交互、業務存證、賬單簽署、集中清算結算等功能,提高市場運營效率和信用水平,以高效有序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增強對境外機構、人才的吸附能力。對國際分出和國際分入市場,將大力吸引海內外機構參與,依托交易所的系統、規則,創新試點“交易席位”“跨境資金結算便利”“場內公開掛牌詢價”等機制,推動整合承保能力,促進價格發現,深化國際國內市場信息互通、業務融合、資金流動、技術交流和人才匯聚,打造保險業制度型開放的示范窗口。
怎樣建設好再保險“國際板”?任春生表示:“我們將立足基礎設施定位,充分尊重市場和行業運行慣例,不直接介入交易、不干擾價格形成,重點彌補市場不足,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場內市場價值。”
一是前端通過要素集聚為交易“促活”,提供集中辦公場所和交易設施,提高信息交換的可持續性和交易達成率。二是中后端通過數字新基建為交易“提速”,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平臺,專注提供標準化的中后端系統服務。三是完善規則機制為交易“拓面”,積極爭取承接監管政策試點和地方營商政策支持,促進保險、再保險交易機制創新。四是加強監測自律為交易“體檢”,強化系統風險防范。五是深化國際交流為交易“破圈”,加強與全球保險相關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參與度和話語權。
此次會上,上海保交所發布了上海國際再保險交易中心四項配套規則:《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國際分入業務登記規則》《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國際分入業務交易規則》《關于開展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國際分入業務統計工作的通知》《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再保險業務適配償付能力監管規則II再保險交易對手違約風險特征系數操作指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