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7 22:47:08
每經AI快訊,2024年1月17日,中誠信國際發布研報點評基礎設施投融資行業。
要點
火爆現狀:2023年以來,尤其是35號文流出后的4季度,“364天海外債”火爆行情愈演愈烈,發行支數及規模創新高,其中山東省表現尤為突出,但境外債融資成本卻持續抬升,與同期限境內債信用利差持續壓縮的趨勢相背離。“364天海外債”與城投企業控增化存的主流化債政策不符,且高企的融資成本可能造成信用風險向境外延伸,在此背景下,網傳中國監管層已要求城投公司停止發行364天期離岸債券,本輪火爆行情或將就此落幕。
原因探究:“364天海外債”的火爆折射出中國債券市場投資風格的割裂,并逐漸顯現出三方面悖論,即提前償還境內債務和高息舉借海外債務并存,境內債發行成本顯著壓縮與同期限境外債利差持續走闊并存,弱資質地區標債市場火爆與非標融資、商票違約等負面輿情持續發酵并存,究其原因,仍是短期化債政策的“利好”與長期基本面的“羸弱”之間的沖突。一方面,35號文等外部監管政策對境內債券市場的呵護,造成短期債券發行成本及認購狀況大幅改善,加之特殊再融資置換債逐步落地,城投企業掀起一波債務提前償還的熱潮;但另一方面,地方城投公司的基本面并未改變,地方政府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以及城投企業自身產生的經營性收益難以覆蓋企業利息償付、工程款結算所產生的資金需求,資金缺口不得不依賴高息海外融資。
結論:利息償付等資金缺口問題的解決,根本上依靠基建投資帶來的稅收效應落地,以及城投公司真正意義上轉型以增強其自我造血功能,但上述事項效果顯現仍需一定周期,而短期如何緩解流動性風險,或許仍需政策給予一定程度的呵護,應盡量避免因經營性債務置換細則落地緩慢、非標融資清理“一刀切”等因素而產生新的風險。
(來源:慧博投研)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曾健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