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6 14:20:33
◎近期,每經記者對20余家主流券商的網格交易系統功能進行了全面梳理。
◎記者發現,盡管部分券商已推出智能化功能,如“一鍵抄作業”和AI網格,但許多券商仍缺乏關鍵功能,如網格回測、智能回測等,且AI技術在交易場景中的實際應用尚未廣泛落地。
◎盡管券商積極探索AI賦能交易,但受限于合規問題與技術挑戰,全面推廣仍需時日。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彭水萍
不用自己時刻盯盤,只要簡單幾步設置就能在盤中自動為你高拋低吸賺差價,如今被業界稱為“做T神器”的網格交易究竟好不好用?
最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20余家主流券商網格交易系統的各項功能,在此呈現給大家。
當下,業內方興未艾的升級版網格交易——“智能T0交易”,也面臨“策略容量有限導致收益衰減”的悖論。而記者逐一體驗20多家券商App后發現,當今風靡的AI技術在交易等關鍵的對客應用上還沒有落地,證券行業擁抱AI的步伐仍有待提速。
記者通過對20余家券商網格梳理后發現,雖然核心功能大同小異,但業內各券商在網格交易使用體驗方面的表現差異較明顯。以下是20余家券商網格交易功能的客觀描述(數據截至3月22日):
(注:1代表是;0代表否;表格內容為記者實測整理,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僅供參考)
中信證券網格:不區分網格類型,無回測功能
中信證券網格,網格交易相關參數的風控環節較為審慎,不過不區分網格類型、不支持按金額委托,無網格回測、智能回測、AI 網格等高級功能,也沒有ETF網格交易專區,另外,網格交易投教內容較少。
國泰君安網格:區分三種網格類型
國泰君安網格,區分了三種網格類型,有網格回測功能,相關可視化復盤功能,如成交配對視圖和盈虧計算視圖實用性強。另外,系統支持兩融網格。缺乏網格參數自動推薦功能。App上雖然有較多網格交易投教課程,但沒有智能化的回測、參數推薦功能等。
華泰證券網格:缺回測功能
華泰證券網格,未上線網格回測功能,目前App上相關投教內容交少,此外,在步長設置等風控環節也存在不足。
海通證券網格:投教內容有待強化
海通證券網格,缺乏網格回測、智能回測等體驗性功能,另外,網格交易投教內容有待進一步強化。
中國銀河網格:某些功能需付費
中國銀河網格,具備兩融網格、網格回測、智能回測、“一鍵抄作業”等功能,不過網格回測功能免費使用每天有次數限制,如果需多次使用則要付費開通VIP功能,另外,有投資者反饋,其網格回測功能與實盤網格有差距,比如不能自主設定回測時間段,無法設置不對稱網格。
廣發證券網格:具備“一鍵抄作業”功能,未上線回測功能
廣發證券網格,具備兩融網格、“一鍵抄作業” 功能。App上推薦的ETF網格“一鍵抄作業”策略較多出現超額收益率為負的策略。未上線網格回測、智能回測功能。
招商證券網格:缺乏網格回測功能
招商證券網格,缺乏網格回測、智能回測、AI網格等高級功能以及ETF網格交易專區,相關投教內容不豐富。
中金公司(中金財富)網格:無網格回測功能
中金公司(中金財富)網格,無網格回測、智能回測、AI網格以及ETF網格交易專區,功能相對匱乏。網格交易投教內容偏少。
申萬宏源網格:付費項目偏多
申萬宏源網格,有兩融網格、網格回測、智能回測、“一鍵抄作業” 、AI網格等功能。網格回測功能免費使用每天有次數限制,如果需多次使用則要付費開通VIP功能。此外,AI網格回測等高級功能也需要付費開通。付費項目較多對投資者造成了不便。
國信證券網格:網格回測等功能缺失
國信證券網格,網格回測、智能回測、AI網格等功能缺失,相關投教內容也并不醒目。
中信建投證券網格:支持兩融網格、網格回測功能
中信建投證券網格,支持兩融網格、網格回測功能。不過網格回測每天有次數限制,且回測功能較為單一,例如,無智能回測、“一鍵抄作業”等功能,缺乏ETF網格交易特色功能。
東方財富證券網格:網格交易不支持按金額委托
東方財富證券網格,交易功能較為完善,有兩融網格、網格回測、智能回測、“一鍵抄作業”、AI網格功能和ETF網格交易專區,條件單社區內容比較豐富。不過,網格交易不支持按金額委托,網格交易的詳細投教內容比較欠缺。此外,在相關風控保護措施上存在缺失。
國聯證券網格:未上線正式版網格交易
國聯證券網格,至今未上線正式版的網格交易,無網格回測、智能回測、“一鍵抄作業”、AI網格功能以及ETF網格交易專區。目前App上缺乏足夠的網格交易投教內容。
東方證券網格:支持回測及ETF網格專區
東方證券網格,支持網格回測、智能回測功能和ETF網格交易專區。沒有“一鍵抄作業”功能。
華鑫證券網格:上線ETF網格交易策略百寶箱
華鑫證券網格,上線ETF網格交易策略百寶箱,未上線專業、完善的網格回測功能。目前App上的網格交易投教內容較為簡單。
國投證券網格:有AI網格功能
國投證券網格,有AI網格功能,進一步降低網格交易使用門檻。在AI智能網格產品設計上,根據ETF的特征使用了有別于股票的算法模型,使得AI算法在ETF的實盤應用上更貼合回測結果。
浙商證券網格:App上無網格交易功能
東吳證券網格:缺乏網格回測功能
東吳證券網格,App交易系統不支持按價差設置網格和按金額委托。缺乏網格回測、智能回測、AI網格等體驗類功能。App上的網格交易投教內容設置不夠醒目。
德邦證券網格:具備“一鍵復用”功能,不支持按金額委托等
德邦證券網格,具備推薦ETF網格策略“一鍵復用”功能。系統不支持按金額委托,無網格回測、智能回測等功能,可提供“一鍵復用”的ETF網格策略數量偏少。
國金證券網格:具備“一鍵復制”功能,無相關回測功能
國金證券網格,條件單分享專區有一定社區屬性,網格交易策略一鍵復制功能體驗較好。缺乏網格回測、智能回測功能,另外網格交易策略推薦功能還不夠完善。
國元證券網格:具備回測功能
國元證券網格,具備網格回測、智能回測功能。不過,App上網格交易的投教內容較為缺失。App未針對ETF設置專門網格交易功能。
總體而言,通過本次梳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各券商的表現差距較大,在仍有券商尚未上線網格交易的同時,部分券商的網格交易已經率先升級到“AI智能網格”。與此同時,“智能回測”等高級功能也先在部分券商落地。此外,目前,大部分券商未上線網格回測、兩融網格等重要功能,行業呈現“平庸者占多數”的局面。
盡管目前部分券商的網格交易功能已經趨于智能化,使用體驗也有所提升,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該應用落地幾年以來在投資者群體中的滲透率依然不高。近期記者在周圍的投資者群體中對網格交易的使用情況進行了一番隨機草根調研,發現10名投資者中使用券商網格交易功能的只有1位,占比僅10%。
投資者朱先生表示,“我一個月交易不了幾次,網格交易是要震蕩市,A股漲跌波動太大了。”
而上述僅有的一位使用網格交易的投資者洪女士則告訴記者,自己現在較少使用網格交易,“進攻的時候行情單邊上漲,就沒必要用網格。”
另外,有分析認為,當前券商網格交易的傭金費率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強,相關優惠力度不足也是網格交易滲透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對于目前網格交易投資者使用偏少的情況,國投證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網格交易由于其天然的“網格”機制,不可避免面臨著適用性上的瓶頸,結合公司的探索和行業研究結果來看,傳統網格缺乏對股價走勢的判斷能力,特別對股價中短期趨勢的識別能力不足,導致傳統網格在單邊趨勢下很難跑出理想收益,這就是網格產品提升滲透率的挑戰之一。
華泰證券相關產品負責人則認為,目前券商網格交易功能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學習成本較高,不適用于連續上漲或者下跌行情中,如何降低投資者對于復雜的網格高級設置參數的理解門檻等幾個方面。
說到底,券商開發網格交易的目的就是針對投資者經常無法自己盯盤,又有較多做T需求的痛點。隨著AI時代的到來,傳統網格交易也正面臨著升級的需求。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券商已經在App上推出了更為智能的T0交易功能,此類功能以“T0策略寶”“AlphaT”等名稱命名,相較傳統的網格交易,此類智能T0交易可以在無需投資者手動設置參數的情況下,自動為投資者每天盯盤、做T。某券商網金部門相關負責人認為,此類功能可以視作網格交易的升級版。
圖片來源:某券商App截圖
“我們在2024年初上線了此類智能T0策略,從0起步到目前客戶委托資產有30多個億。”該負責人表示.
據業內人士介紹,通過此類功能,一方面提升了券商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另一方面券商也能收取更高的傭金。但目前此類策略受到策略容量和資金門檻的限制尚未大面積普及。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和其他量化策略一樣,此類智能T0策略的容量同樣有限,用的人多了,策略效果會變差。基于此,在準入門檻方面,目前多數券商對于此項功能都設置了資金門檻要求,50萬是最低要求。此外,該策略現階段還不無法保證100%的準確率,在單邊行情下同樣有失效的可能。
另外,上述網金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需要投入較多的各類開發成本,上述智能T0交易目前帶給券商的利潤也較薄,“這個成本其實很難下降,尤其是需要不斷的投入研發把好的策略、好的產品生產出來,所以這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說白了,這個業務也做不大,核心還是服務那些交易型的高凈值客戶。”
今年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大模型已經快速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券商行業也不例外,開年以來官宣接入DeepSeek的券商不在少數。然而最近記者使用上述20多家券商App后發現,雖然已經有部分券商上線了諸如AI投顧等功能,但大模型技術的滲透仍然有限,在一些關鍵的對客應用上還沒有落地。有投資者認為,將來AI技術賦能券商的交易場景或大有可為,比如可以通過AI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把握買點和賣點及熱點輪動機會。
不過,對此設想,在采訪中多位券商人士表示目前落地還較難,或存在合規問題。另一券商網金部門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規劃了AI功能,不過暫時不涉及交易領域。用大模型賦能交易我們評估后暫時還無法實現,難點還是數據源和合規性。”
上述網金部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除了合規的問題之外,如果把AI交易功能放開給所有用戶,那么系統壓力太大,可能難以承受。
不過,在最近的采訪中,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對于AI賦能券商交易、理財業務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上述國投證券相關負責人指出,“當下熱門的AI技術推廣使用,會對證券行業發展及投資者的理財模式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我們認為,AI技術在交易手段方面的應用對投資者知識面的廣度要求是更高的,但也能有效減輕投資者關于工具使用的專業要求壓力。具體場景而言,一方面,在廣度上,投資者需要及時了解DeepSeek等AI智能體的發展動態及基本能力,跟進與投資理財相關的科技手段升級迭代的趨勢;另一方面,投資者不需要深入學習量化策略編程等專業知識,通過AI智能體可實現自動編程,有效減輕了投資者的學習壓力。以網格交易為例,由于傳統的網格交易對股價趨勢判斷的能力不足,而AI智能體的持續深入學習能力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有效彌補傳統網格的短板。”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未來,券商應主動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持續優化用戶體驗,為投資者提供安全、易用、易學的智能交易策略,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專業交易體系化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0000928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