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辛杰、郁亮并肩出席萬科股東大會,但C位換人了

2025-06-28 00:25:53

6月27日,萬科2024年度股東大會在深圳鹽田召開,辛杰作為深鐵及萬科集團董事長主持會議并坐C位,郁亮從主角變為配角。郁亮僅發言一次,談房地產市場走勢。萬科財務負責人稱公司已順利完成165億元公開債務償還,未來兩年無境外公開債到期。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陳夢妤    

圖片

萬科2024年度股東大會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攝

627日,萬科照舊在位于深圳鹽田的萬科國際會議中心召開2024年度股東會。

與去年一樣,郁亮與辛杰均出席了股東大會,不同的是他們的位置。

作為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鐵)黨委書記、董事長,以及萬科集團董事長辛杰坐在前臺C位,并負責主持股東大會。目前擔任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郁亮從主角變成配角,坐在辛杰右手邊第一個位置。

這也是自今年年初萬科對管理層進行調整后,郁亮與辛杰首次同出現在公眾場合。

“到萬科工作的5個月,深深地感覺社會各界,尤其是股東們十分關心萬科。郁亮總和我,還有解凍董事,我們并肩攻堅克難,改革化險。”辛杰表示,深鐵的業務在突飛猛進,和萬科結合起來后,能做非常多的大項目。團隊會越來越融合,越來越緊密。

郁亮不再是C位

這可能是近年來出席萬科股東大會人數最多的一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當日線下參加股東人數就有74其中包括多名通過港股通持股的股東。

股東大會開場前,辛杰先一個人走上了主席臺。第一排有七個位置,從左到右依次是董事雷江松(萬科香港的授權代表)、董事黃力平、郁亮、辛杰、監事會主席解凍、獨立董事廖子彬、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李鋒。

圖片

萬科2023年度股東大會 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去年的年度股東大會,第一排有八個位置,從左到右依次為萬科聯席總裁、現開發經營事業集團總經理張海,董事胡國斌,以及廖子彬、郁亮、辛杰,萬科總裁祝九勝,黃力平、解凍。

與去年相比,原來坐在第一排邊位的解凍被安排在了C位辛杰的旁邊。曾經的萬科股東大會主角郁亮,僅發言一次,回答了房地產市場走勢問題。

而與今年的郁亮一樣,去年辛杰也只回答了一個提問。彼時,他主要以大股東的身份回應了如何看待萬科的經營情況、深鐵對萬科未來會不會一如既往支持,“我們相信萬科公司能克服眼前的困難,邁向美好明天”。

郁亮表示,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下,相信房地產市場將回到穩定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來。銷售方面,市場需求回升已經有比較好的基礎。去年9月底一攬子支持政策出臺后,行業信心受到提振,市場穩步修復,現在各地還在因城施策繼續調減限制性措施,進一步鞏固回升基礎。產品趨勢方面,當前新房供給多元化、品質化趨勢加強,新房產品領先性與現房銷售趨勢將成為對沖二手市場分流的有力手段。

每經記者觀察到,郁亮跟辛杰在臺上不時會有交流。

圖片
萬科2024年度股東大會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攝

在年初的萬科管理層變化中,除了解凍以外,另一個職位沒有變化的人就是萬科財務負責人韓慧華。

她在會上表示,目前萬科已順利完成165億元公開債務償還,年內已無境外公開債。從現在開始到未來兩年,萬科都沒有境外公開債到期了。未來在各方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公司有信心、有能力應對挑戰,將全力以赴爭取妥善化解到期債務。

“會成為科技企業”

本次股東大會進行過程中,時不時會有掌聲響起,頻次之高相較過往是鮮見的。

在股東提問前,辛杰首先發言,他表示,2024年公司經營確實經歷了困難,在此深表歉意,萬科要坦誠直面困難,積極應對。

他將股東稱為“老板”。“大環境發生了變化,公司沒有跟上節奏,過去三高模式的慣性過大,資源投入過于分散。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問題和風險開始顯現,企業成長是不斷試錯與糾正的過程。”

他認為,萬科應該從自身找不足,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同時,公司倡導的是集體主義精神,是團隊的力量,深鐵萬科兩個團隊融合在一起,是1+1>2的,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

辛杰還特別提到科技和人工智能

他認為,深鐵和萬科都應該也一定會成為科技企業。與深鐵合作的伙伴都是高新技術企業,萬科這些年的發展也有很多技術支撐。同時,萬科跟深鐵都積累了大量數字資源,為技術的場景應用打造了基礎。

對于投資者關心的市值管理話題,萬科管理層表示,資本市場高低起伏,短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長期來看,公司的市值取決于經營能力以及給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在各方支持下,公司會全力以赴做好經營、改善管理,保障公司順利度過行業調整

對于未來發展目標,辛杰指出,每一位股東都希望萬科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利益一致、目標一致、方向一致。萬科將動員各方力量,充分調配資源,竭盡所能、全力以赴,共同推動公司重歸健康發展的軌道,成為新時代房地產轉型發展的好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婉銀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