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5 12:14:40
轉型初期的漲停或許是情緒修復的開始,但能否真正走上業績反轉之路,仍取決于金浦鈦業在新賽道上的執行力與資源配置能力。炒概念易,做實業難,真正的“重生”,始于熱度之后的冷靜落地。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金浦鈦業(SZ000545,股價3.05元,市值30.1億元)7月14日晚公告稱,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等方式,購買利德東方100%股權,并配套募資,全面剝離原有鈦白粉業務,轉向橡膠制品領域。7月15日,公司股票復牌。這標志著金浦鈦業正式啟動戰略性轉型,退出已深耕多年的鈦白粉行業。
在產業周期波動與自身結構性劣勢夾擊下,金浦鈦業近年來持續虧損,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6億元至1.8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虧損2000萬元,虧損額大幅增加。面對成本高企、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疲軟等行業困局,公司不得不放棄不具備資源與規模優勢的硫酸法鈦白粉業務。這場“斷臂求生”式的轉型,盡管倉促,但顯然是被迫之舉,也折射出資源型企業在高強度競爭中的生存壓力。
此次交易看似復雜,實則是一場典型的“主營業務置換”。從披露信息來看,金浦鈦業將以自有資產置換對方股權的等值部分,再以股份和現金彌補差額,并通過定增募集配套資金。交易完成后,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未發生變更,重組實質上更像是一場“類借殼”運作,既謀求脫困,又維持控制權,操作空間大,也對監管透明度提出更高要求。
至于轉型后的業務前景,仍需理性評估。利德東方主營橡膠管路與密封減震件等,服務于汽車、軌交等下游行業。從產品結構上看,市場需求穩定,但同樣存在行業集中度高、技術門檻中等、對宏觀經濟敏感的特點。金浦鈦業是否具備足夠的整合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是實現真正轉型的關鍵;畢竟,從原材料化工跨入制造終端,不僅是邏輯的轉變,更是體系的重構。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公司股票7月15日復牌后“一”字漲停,反映出市場對公司戰略轉型的積極預期。經歷長期虧損后,金浦鈦業估值已跌至底部,而本次重組帶來的主業切換,被不少投資者視作“重啟按鈕”。利德東方所處的橡膠制品行業下游覆蓋汽車、軌交等多個穩健板塊,相較于疲弱的鈦白粉行業,具有更強的需求韌性。短期看,轉型概念釋放出的“想象空間”在市場中具備催化效應。
不過,情緒亢奮并不代表風險解除。新業務的接管整合仍需時間磨合,橡膠制品行業本身競爭激烈,價格彈性有限,盈利能力能否在財務報表上快速體現,還需觀察。對投資者而言,轉型初期的漲停或許是情緒修復的開始,但能否真正走上業績反轉之路,仍取決于金浦鈦業在新賽道上的執行力與資源配置能力。炒概念易,做實業難,真正的“重生”,始于熱度之后的冷靜落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