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5 18:12:17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探究在此就醫有何不同之處。新加坡鵬瑞利集團醫療健康CEO陳美蘭表示,去年9月恰逢政策允許外商獨資,醫院便抓住機遇,當外商擁有自主決策權,能夠花更多時間去打磨自己的產品服務、運營模式和價格體系。醫院方面稱不以支付方式挑患者,計劃借鑒新加坡模式,發展醫療旅游。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在天津南站下車的旅客,幾乎都能看到幾百米外建筑外立面上橙藍相間的LOGO(標志)“鵬瑞利國際健康商旅城”。在這里,有酒店、養老社區和醫療城,也坐落著國內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了這家醫院,探究在此就醫有何不同之處。
走出天津南站,鵬瑞利國際健康商旅城便映入眼簾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從外觀來看,天津鵬瑞利醫院延續了外資醫院一貫的“敞亮”“舒適”風格;在醫院內部,則有著酒店式的雅致裝潢與胡姬花元素的細節裝飾,候診區沙發組營造出靜謐休息區,醫護人員躬身遞上溫熱茶飲并提供細心引導,還有配套的自助智能設施、空氣中彌漫著淡雅花香??
具體來看,醫院一樓到三樓是門診區,不同科室分布于此,醫院還設有體檢中心、醫學影像科、手術室、ICU(重癥監護病房)以及住院部。資料顯示,天津鵬瑞利醫院前期投資10億元,規劃設置500張床位,配備有如3.0T磁共振、256排CT等大型醫療設備,均為目前國際最先進的診斷設備。這似乎符合大眾對外資醫院的一貫印象。
記者點開醫院掛號小程序注意到,根據醫生級別不同,掛號費在15元至100元之間不等。醫院公開的價格信息顯示,其藥品、檢查項目的收費標準與公立醫院相差不大,例如,磁共振平掃常規價格為600元/部位,骨密度檢查費用100元等,打破了外界對國際醫院“收費昂貴”的印象。
今年5月中旬,包括天津鵬瑞利醫院在內的三家外資醫院的門診、門特和住院全面接入天津市醫保體系,開始進行醫保聯網結算,其中,康復醫院還獲批了天津市康復定點醫療機構資格。
而作為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將為后來者提供一個怎樣的樣本?
1997年,和睦家在外國人集聚的北京酒仙橋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外資醫院,該醫院為中美合資。和睦家醫療集團創始人李碧菁說過,和睦家開第一家醫院的時候,中國人會覺得民營醫療肯定不如公立三甲醫院,這家醫院99%的患者是外國人。
2000年,我國發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世界工廠”的大門更規范地向醫療機構敞開,外資醫院主要為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服務,屬于補充醫療。
20多年后的今天,國內外資醫院的選址仍集中分布在一線城市、外籍人士集中的住宅區和商圈,不過,外籍與本土人群就醫比例發生了逆轉。
在2010年試點逐步放開、落地難言順利、2013年突破再到2015年全面收緊的過程中,很多外資醫療機構出現了“水土不服”現象。目前擔任新加坡鵬瑞利集團醫療健康CEO(首席執行官)的陳美蘭于2006年來到中國,見證了近20年來外資醫院在中國的發展。她坦言,此次天津鵬瑞利醫院率先“撞線”印證了中國那句古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陳美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天津鵬瑞利本來準備申請中外合資醫院,基于當時的政策要求,外商到中國投資醫院最多只能持有70%股份。恰逢2024年9月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消息正式發布,相關政策出來后,大家都覺得有機會試一試。
“我們跟政府討論后覺得自己是符合要求的,就著手準備材料,和政府這邊也在充分溝通。”在新政策發布70多天后,天津鵬瑞利醫院拔得頭籌,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陳美蘭提起半年前的場景,坦言自己等這一天等了18年。外商獨資醫院在政策端的全面松綁走了10多個年頭,她是親歷者,也是“拓荒者”。
接受采訪時,陳美蘭拿出了天津鵬瑞利醫院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紅色封皮的副本上,不少內容都是手寫,這在智能化水平發達的今天實屬少見,其中,所有制形式這一欄寫著外商獨資。
陳美蘭認為,在過去的合資醫院中,國內與外資股東之間可能會在一些經營理念上無法達成共識,會經歷一段非常痛苦的磨合期,這都可能是國際醫院“水土不服”的癥結所在。
如今,外商也能擁有自主決策權,能夠花更多時間去打磨自己的產品服務、運營模式和價格體系。“獨資”的獨特優勢還在于可以吸引更多外資,在天津鵬瑞利醫院順利申請到首張牌照后,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各大醫療集團多位負責人紛紛向陳美蘭打聽如何申請外商獨資醫院的牌照,她也成了大家的“顧問”。
全國首張手寫“外商獨資”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天津鵬瑞利醫院繞不開如何盈利的問題。
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占絕對主導地位。2023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數占全國醫院診療人次數的83.5%。在全國外資醫療機構最多的上海,全市外資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約150萬,約占全市門急診總人次的0.6%。
“比起公立醫院,外資醫院的體量太小了,與其說我們是一個競爭者,不如說我們是市場服務內容的有效補充。”天津鵬瑞利醫院院長劉丹告訴記者。
懸殊的患者數量,似乎注定了外資醫院在中國盈利困難。中國患者為什么不愛去外資醫院?這背后有“錢”的原因,也有“人”的原因。一般而言,患者選擇醫療機構的目的很簡單,哪里能治好病,就去哪里。因此,醫生資源和藥品種類,成為醫療機構吸引患者的“兩板斧”。
在中國,名氣大、資歷深的專家,往往都集中在頂級公立醫院。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三級醫院以近10%的機構數量,承擔了全國61.7%的門診量和49.14%的住院量,根據復旦版《2023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被評為A++++的頂級醫院,均來自公立醫院。
有曾在外資醫院任職多年的醫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了自己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體驗——在外資醫院,患者看病為預約制,基本上半個小時接診一名患者,醫生的主要精力是“如何解決這名患者的問題”,也有相對充分的時間了解患者面臨的問題。在公立醫院,通常一名醫生半天時間需面診50至60人,每個人兩三分鐘,很難深入了解情況。除了出門診,醫生還有科研、教研的工作,參與的角色更多。而臨床經驗和科研上的成果是國內公立醫院醫生晉升的考評指標,所以,很多在公立醫院工作很多年的醫生,不一定愿意走出來。
陳美蘭也注意到,大部分外資醫院在中國都會虧損,原因就是醫療人才比公立醫院遜色,很多頂尖醫生非常依戀公立醫院體制,“挖人”很有挑戰。外資醫院來到中國就要學習,不僅要了解中國人的看病習慣,還要了解中國醫生的職業規劃。在社交平臺上可以看到,盡管外資醫院的薪資普遍具有優勢,但也有部分醫生表達對去外資醫院工作有疑慮,擔心外資醫院的管理模式更像企業,自己會不適應。
天津鵬瑞利醫院的招聘信息 圖片來源:招聘網站截圖
如果說外資醫院的優勢之一在于外籍醫生,但目前這部分占比并不高。根據上海衛健委公布的數據,2023年全市外資醫療機構中,外籍醫生占比只有9.8%。這也是天津鵬瑞利醫院當前遇到的挑戰。
據劉丹介紹,醫院如今大概有四分之一的頂尖醫生是公立醫院多點執業,另外兩百多位醫生中,大部分是從公立醫院出來的,還有一些是從北京、上海招聘的具有國際醫療服務經驗的醫生。
在運營模式上,陳美蘭認為很多外資醫療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時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覺得自己的目標市場應該是外國人,但實際上,一家醫院不能通過限制支付方式挑選患者,而應該對所有患者敞開懷抱,提供靈活多元的支付方式和盡可能豐富的藥物或耗材。
在她的構想中,未來走進醫院的10個人中有2個是醫保報銷患者,2個是自費患者或商保報銷患者,另外6個是旅游病人。
換言之,天津鵬瑞利醫院不只為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外國人服務,還希望覆蓋到更多中國患者和旅游患者,這一思路正是借鑒新加坡旅游醫療產業的模式。憑借強大的接待能力,新加坡的醫療機構吸引了大量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患者。
劉丹表示,未來幾年,醫院計劃啟動中國版國際醫院等級評審,以推動各項工作更加完備和完善,包括接入更多商業保險和支付端資源,通過評審促進科研產出建設,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未來三年是醫院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努力壓縮這一個窗口期。”
另外,作為新開業的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也在逐步完善智能化服務,計劃引入一系列機器人,包括轉運機器人、導航機器人以及醫療廢物處理機器人等。
陳美蘭告訴記者,天津鵬瑞利醫院要做的事很多,包括引入國際領先的醫療技術和名醫專家,這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體驗到具有國際品質的醫療服務,但不能讓“昂貴”價格成為障礙。除了醫保支付,醫院目前正加速接入更多的商業保險以及高端醫療險的直付網絡,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及保險覆蓋能減輕患者就醫的經濟壓力。
隨著天津鵬瑞利醫院正式開門迎客,何時盈利是必答題。陳美蘭判斷,醫療是一個剛性需求,但同時是個慢生意、巧生意,既不適合想“賺快錢”的投資人,也不適合太重的投入——如果虧損期為5年,或許有機會通過后續的運營彌補虧損、實現回報。但如果虧損期超過10年,就很難翻身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