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6 11:08:15
每經記者|陳晴 每經編輯|何小桃 董興生
作為零售行業的超級網紅,去年上半年以來,胖東來吸引了不少“信徒”。在傳統上市商超中,就有步步高、永輝超市、中百集團、家家悅四家企業“拜師”胖東來。
一年過去,對于調改的成效,上述四家企業均表示帶來了銷售收入增長。但從盈利來看,“徒弟們”的境遇各不相同。
7月14日晚間,永輝超市(601933.SH,股價4.73元,市值429.25億元)、中百集團(000759.SZ,股價7.5元,市值50.25億元)發布了業績預告,兩家企業今年上半年均預計虧損超2億元。這是怎么回事?
兩家上市商超上半年均預虧
中百集團是湖北省連鎖超市龍頭企業,去年六七月份,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曾到訪公司,公司也開始向胖東來學習和自主調改。“截至2025年4月30日已閉店調改倉儲大賣場12家、社區超市42家。”今年5月份,中百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稱。
經過一年學習調改,中百集團仍未走出虧損困境。繼2024年虧損5.28億元之后,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虧損2.13億元至2.9億元,與去年上半年的虧損1.42億元相比,虧損進一步擴大。
無獨有偶,永輝超市也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事實上,中百集團和永輝超市并不否認門店調改帶來的成效。今年上半年,中百集團曾表示,“調改后門店的銷售實現了一定的增長”。永輝超市也表示:“調改店營收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毛利率受供應鏈調整的影響在穩步提升。”
相比之下,另一家上市商超步步高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超300%,很大程度上因為報告期確認了大額重整收益。7月7日,步步高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復稱,目前公司在胖東來指導和幫扶下,完成18家店的調改,接下來還會有調改店陸續進行改造,已經調改的店銷售和客流對比以前有很好的增長。
家家悅2024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均小幅下降,目前尚未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但從公司對外口徑來看,學習胖東來的效果不錯。今年5月份,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公司曾回復稱,目前已完成調改的門店十幾家,調改后門店的客流和銷售持續保持較好的增長,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四家企業中,為何中百集團和永輝超市仍未能走出困境,甚至虧損反而擴大了?
7月15日,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學習胖東來進行調改,是解決傳統商超當下困境的方法或者方向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解藥,學習胖東來并不能解決傳統商超所有的問題。
作為超級網紅,雖然近一年來面臨不少爭議,但胖東來今年上半年勢頭不錯。上半年,胖東來合計銷售額117.07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近170億元銷售額的近七成。
不過,胖東來利潤率并不高。今年1月份,于東來在社交平臺公布,2024年胖東來整體銷售規模近170億元、利潤超8億元、員工平均月收入9000多元。
胖東來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在于優質的服務,這與員工高收入密切相關。不過,對傳統商超來說,復制這一模式并沒有那么容易。
永輝超市在業績預告中解釋稱,2025年是公司轉型的深水期和持續陣痛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調改開業93家門店(截至2025年6月30日調改門店總數達124家)。門店調改需經歷歇業裝修、新設備投入、舊資產報廢、重開業支出、人員技能爬坡等大量必要過程。
永輝超市還提到了供應鏈改革的因素: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大量供應商和商品的升級汰換。
鮑躍忠分析,商超調改不只是門店端的問題,還需要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升級改造,這需要一個周期。此外,永輝超市剛剛經歷股權變動,管理上的過渡和磨合也需要一個過程。
當然,激烈競爭仍是傳統商超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這甚至導致許多商超門店大面積關停。在業績預告中,中百集團和永輝超市均提到了關停門店產生的損失或者費用相關因素。其中,永輝超市上半年共關閉227家長期虧損的門店。
鮑躍忠表示,當前傳統商超數量巨大甚至過剩,這種情況下,行業必然經歷一個出清的過程。不過,當前商超零售已有多種不同的成功打法,例如盒馬,就探索了主打中高消費或者主打中低消費等不同模式。“中國這么大的消費市場,零售創新將會持續,商超的調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企業將持續面臨市場變化帶來的考驗。”
就上半年業績預虧,7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中百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未收到回復。而在近期投資者關系活動中,中百集團回復稱,2025年,調改工作還將持續進行。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陳晴
編輯|何小桃?董興生 杜恒峰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胖東來視頻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