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5-08-16 19:37:48
在川南層巒疊嶂的褶皺里,藏著兩段關于堅守與創新的致富傳奇。瀘縣幽深洞穴中,楊建章佝僂著身子鉆過40厘米高的石縫,劃船百米只為給30斤重的娃娃魚投食;古藺縣海拔千米的溪谷間,白連友發展高山冷水魚養殖產業,守護著瀘州特有的裂腹魚苗。當“活化石”遇見短視頻,當瀕危魚種碰撞農旅融合,這些曾被大山阻隔的農民,正用智慧在粼粼波光中鋪就一條特色養殖的共富之路。
洞中藏“金”
40厘米窄門后的“活化石”產業
在瀘州市瀘縣奇峰鎮寶豐村百米深的山腹中,記者跟隨娃娃魚養殖戶楊建章,體驗娃娃魚養殖日常。蜷身鉆過僅40×60厘米大小的石門,在齊胸深的水中劃船行進,稍有不慎就會驚擾到怕光的“活化石”。楊建章卻如履平地:“它們的祖先跟恐龍同時代,對水質水溫挑剔得很。”
洞中生長的“娃娃魚”幼苗
“娃娃魚”學名大鯢,因其形體類似于娃娃爬行、叫聲似兒啼,俗稱“娃娃魚”。在中國,野生大鯢被列為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只有獲批的人工繁育“娃娃魚”才能進入市場銷售。
水聲潺潺處,30斤重的娃娃魚“熊二”慵懶伏在淺洞處。楊建章像抱嬰兒般托起滑膩的魚身:“你看它有點胖,憨憨的,所以取名‘熊二’。這條娃娃魚長1.3米,有20多歲了,可以長到2米長,活到100歲。”這個恒溫14.5℃的洞穴如同天然保險庫,珍藏著16條種魚,其中5條為金色,11條為褐色,它們主要用于繁殖和觀賞。
重達30斤的“熊二”娃娃魚
金色種魚“大王”娃娃魚
當記者嘗試撫摸“熊二”時,它突然甩尾躍入深水,連同最珍貴的金色“種魚大王”往洞深處游去。這種萬中無一的變異體,正成為楊建章直播間的明星。“去年光魚苗就賣出上萬尾。”楊建章的語氣透著驕傲。
點“魚”成金
短視頻撬動200萬產業鏈
楊建章出生于1986年,2014年,他返鄉創業,在瀘縣成立了養殖“娃娃魚”的家庭農場,獲得了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頒發的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由于長期從事娃娃魚養殖,楊建章跟娃娃魚已經有了朋友之間的默契,雖然娃娃魚視力不好,但嗅覺非常靈敏,每一次楊建章進洞投喂的時候,娃娃魚都會顯得格外溫順。目前,楊建章的“娃娃魚”以活魚銷售為主,市場售價大概60元一斤,其中金色娃娃魚一斤能夠賣到1200元。
2021年,一條“抱魚如抱娃”的短視頻引爆網絡。畫面里滑膩的娃娃魚在楊建章懷中扭動,82萬點贊讓“寶藏大鯢”賬號一夜走紅。“現在拍熊二頂翻小艇,觀眾比我還緊張。”妻子邱香展示著后臺數據:話題播放量2億次,帶動年產值突破200萬元。
流量密碼藏在養殖細節中——珍珠項鏈般的魚卵、巨魚夜間捕食的綠眼,甚至是投喂時娃娃魚嗅聞主人的靈敏反應。正是這些充滿張力的鏡頭,讓每斤60元的商品魚供不應求,盡管毛利率僅20%,但相比早年虧損,如今洞穴養殖形成“種魚繁育、商品魚銷售、科普體驗、魚苗直銷”閉環經濟,夫妻倆已實現從“守護活化石”到“洞中掘金”的蛻變。
深山護魚
裂腹魚保育背后的“反哺”經濟學
在瀘州古藺縣也有一位養魚達人,他叫白連友。與楊建章不同的是,白連友養殖的這一魚種不僅沒賺到錢,而且還賠錢。但即便這樣,他也堅持把自己的養殖事業做下去,這是為什么呢?
“這個魚池有大概兩三千尾魚,你看我的這個網一過去,魚就散開了,只撈上來一條”。白連友想撈上來的魚名叫古藺裂腹魚。
古藺裂腹魚
古藺縣箭竹苗族鄉大雄村,有著獨特的高山環境和溶洞流水。2018年,白連友和妻子馬曉鷹來到這里,發展起高山冷水魚養殖。在大大小小40多個魚池里,鱘魚、虹鱒、金沙鱸鯉等多個品種在各自的池子里游來游去,其中最珍貴的是古藺裂腹魚。
“你看從魚的身體中段開始,有一條整整齊齊的花紋,看似裂縫一樣,就像從魚的腹部切開,但又很光亮。”白連友告訴記者如何辨認裂腹魚。
古藺裂腹魚是2013年在古藺縣箭竹苗族鄉大雄村首次發現的裂腹魚類新物種,該物種因赤水河支流白沙河地質隔離獨立進化形成,其背鰭分枝鰭條數目較少,體色呈現上半部暗褐色與下半部黃色的顯著分界特征。
我國的裂腹魚有60多種。古藺裂腹魚個體較小,肉質鮮美,一度成為人們重點捕撈的對象,野外數量更是十分稀少,所以人工養殖古藺裂腹魚的市場潛力巨大。
“水溫低于10℃就不進食,苗種成活率僅1/3。”白連友撈起一尾銀鱗閃爍的小魚嘆息。為保育這一瀕危物種,白連友依托高山冷水魚養殖發展起果蔬種植、餐飲住宿服務等多個經營業態,他和妻子馬曉鷹用虹鱒魚產業反哺科研:40畝虹鱒魚基地年產值七八十萬元,山莊餐飲年收入二三十萬元,其中20%的利潤持續投入裂腹魚溫控車間研發。
虹鱒魚生魚片
如今基地開發出“觀珍稀魚種、品冷水魚宴”的農旅模式,用虹鱒魚的利潤反哺裂腹魚研究。明年,白連友計劃購買一臺魚苗車間,讓古藺裂腹魚搬進車間,享受可調可控的溫室環境。
白連友養殖場
秋日的川南瀘州,山洞氣泡記錄著娃娃魚的生長,高山魚池倒映著裂腹魚游向車間的軌跡。十年青春,兩段傳奇,瀘州新農人用行動詮釋:綠水青山的饋贈,終將眷顧最懂它的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