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8 23:54:35
從去年的成都世園會到今年的成都世運會,當全球矚目的盛事連續兩年在成都東部新區圓滿收官,這個成都最年輕的新區正不斷“秀”出獨具優勢的城市機遇。賽事錘煉下,更強大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更澎湃的文商旅體融合活力、更可持續的生態價值轉化動能,共同建構起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區范式”。
東部新區城市核心區
運動無限,氣象萬千。
8月17日晚,隨著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會旗正式交接給德國城市卡爾斯魯厄,為期11天的成都2025年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世運會”)在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成都國際友誼館落下帷幕。
“非常棒、非常職業、非常火熱。”這是成都世運會留給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最深刻的三個印象。他表示:“成都世運會的舉辦完全可以媲美奧運會,它為未來世運會舉辦制定了新的標準。”
2025成都世運會閉幕式
城市是賽事的“賽場”,賽事是城市的“秀場”。大型國際性賽會活動成功舉辦背后,舉辦地向世界展現出的城市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的風采同樣引人關注。
從去年的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成都世園會”)到今年的成都世運會,當全球矚目的盛事連續兩年在成都東部新區圓滿收官,這個成都最年輕的新區正不斷“秀”出獨具優勢的城市機遇。賽事錘煉下,更強大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更澎湃的文商旅體融合活力、更可持續的生態價值轉化動能,共同建構起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區范式”。
8月8日,在位于龍泉山腹地的成都東部新區高明鎮,成都世運會首枚金牌在徒步定向男子中距離比賽中誕生。
比世運首金更受到關注的,是此次比賽的過程——國內外運動員們手持地圖和指北針,在玉米地、南瓜田、村間小路等“原生態”場景中穿行,賽后的頒獎儀式設在當地居民的家門口,不少網友直呼“太開放了”“接地氣”。
高明鎮具備地形起伏變化且植被覆蓋適中的賽事場地條件,賽道兩旁民居協調精致、村風韻味悠長、農田景觀連片。由高明鎮高塔村集體經濟組織打造的文創直播基地是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的休息區,現場展示的高塔村特色產品借世運之機走入國際視野。
高明鎮高塔村
以賽為媒,運動員和場邊觀眾們共同感受了國際新興運動的魅力和城鄉融合開放的風貌。
近年來,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鄉村文化載體功能轉化,成都東部新區正讓傳統鄉村煥發新活力。當世界級賽事舉行,田園風與國際范的交融,無疑是以城鄉融合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注腳。
東部新區鄉村風貌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在更高層面,它意味著要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
從成都世園會到成都世運會,全球性賽會活動連續兩年落地,是對成都東部新區發展勢能的集中驗證和強力賦能。在此過程中,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的提升也是跨越性的。
8月11日,成都體育學院游泳館的“世運賽程”圓滿結束。四天時間里,這里共舉行了救生、自由潛水、蹼泳三個項目的比賽,誕生13項世界紀錄、9項賽會紀錄。據悉,這座建筑面積27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游泳館,設固定看臺座位近3000個,既能承接國際A級賽事,也能作為全民健身水上活動的舉辦場地。
而在五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綠野。
2020年5月,成都體育學院新校區在成都東部新區落地開工。2023年正式投用,由此開啟了新區辦賽營城、筑強城市功能的序幕。在成都世運會之前,該校已成功保障了全國小排球錦標賽、成都市殘運會、世運會巡回賽等國內外各級各類賽事項目的舉辦。
成都體育學院
本屆世運會,包括成都體育學院4個場館在內,成都東部新區共設9座競賽場館(場地),承擔了10個大項、17個分項的項目,世運村A區、主媒體中心、世運廣場等非競賽場館中心也坐落于此。
同時,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提供24小時抵離服務保障,6條機場專線直達世運會場館周邊站點,地鐵18號線、19號線則無縫連接城市核心區。“8月3日至18日成都世運會官方抵離服務期,預計將有超過5000人次涉賽人員從天府國際機場等口岸通關。”據成都東部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主樞紐,天府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428條國際國內航線,2025年預計旅客吞吐量將超5600萬人次。
天府國際機場
對于成都東部新區來說,一方面,國際賽事的高標準要求倒逼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治理等“硬實力”全面升級;另一方面,賽事的全球傳播屬性與多元文化交流場景,將新區的公園城市理念、開放包容氣質深度嵌入世界認知。當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進階,日益開放的新區正迎來與世界接軌的多元機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說到底,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的終極目標,是要服務于城市中的人,營建一個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空間。前者通過科學配置資源、優化空間結構、強化韌性支撐,為城市系統高效運轉提供底層保障;后者則聚焦人文關懷、功能適配與生活品質,將承載能力轉化為可感知的民生福祉。
今年7月,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作出了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決定。這對于增強文化自信、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經濟韌性支撐民生普惠的價值導向下,新的增長機遇也在成都東部新區加速孕育。
就在世運首金誕生的同一天,2025年成都東部新區城市價值推介暨文商旅體場景發布會在賽場之外舉行。總投資約50億元的6個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成都東部新區,涵蓋數字體育、數字影視、低空文旅、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天府奧體公園對外發布文旅體產業政策,對文旅體產業化項目擬給予最高500萬元投資獎補。
重大文商旅體融合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當前,文商旅體融合發展日益成為文旅項目突破同質化競爭、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關鍵,在全國范圍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天府奧體公園,是頗具代表性的一個范例。
作為成都世運會的重要承辦地,天府奧體公園規劃范圍18.04平方公里,目標建設成為“世界賽事名城重要承載地、體旅文商融合發展活力區”。
“錨定體育休閑、科教商務兩大主導產業,聚焦體育產業、休閑旅游、科教服務、總部經濟、商業消費5個細分領域,園區正加快構建‘賽事營城、體旅興業、科技賦能、商服聚人’的文商旅體融合產業生態。”成都東部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現已建成投運成都體育學院、成都世博園、奧體文旅中心等項目33個,落地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實驗室、運動醫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匯聚企業主體520家。
天府奧體公園
本屆世運會期間,動力沖浪板、滑水等多個項目在天府奧體公園展開角逐。依托園區產業基礎,搶抓成都世運會機遇,今年以來園區還成功舉辦了世運會巡回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等重大賽事,同時以“跟著賽事去旅行·夏約東山賽游季”為主題,策劃“5+4+3”200余場次城市側文旅活動。上半年,園區接待游客342.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21億元。
在天府奧體公園的有力支撐下,今年1—7月,成都東部新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億元,累計增速10.7%,居全市首位。限額以上企業完成零售額同比增長達210.3%。
“對我來說,這是我比賽中遇到的最好的水域了。”8月10日,中國運動員徐露在成都世運會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決賽中奪得金牌,賽后她對三岔湖的賽場環境贊賞有加。
坐落于成都東部新區的三岔湖,是四川省第二大人工湖泊,水域面積27平方公里,湖岸線綿延240公里,擁有113個全島和165個半島,被譽為“千島之湖 天府明珠”。今年4月正式投運的三岔湖國際水上運動中心,在成都世運會中承擔動力沖浪板、索道滑水、尾波沖浪、尾波滑水四個分項比賽項目,其場地條件收獲了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運動員的點贊。
動力沖浪板比賽現場
“從設計之初,我們就充分考慮了辦賽與生態之間的關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基于場地現有條件進行局部臨時改造。”三岔湖水上項目場館中心主任王猛介紹,場館融合場地自然生態特色,通過設計與精細化布局,將島上所有樹木都保留下來,實現了競技需求與生態保護的平衡。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對于現代化城市而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將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三岔湖
謀勢而動。在世運會前夕,成都東部新區就發布了三岔湖國際水上運動中心招商合作機會清單,在賽事活動、運動項目、服務配套3大合作領域,面向全球共享賽事活力和綠色機遇。目前,充分運用自然資源優勢,三岔湖國際水上運動中心已引入并建成開放金熊貓水上運動休閑中心、EWAVE水上運動中心等多個水上運動場景。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的城市工作重點任務中,“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備受關注。三岔湖的創新打造,正是成都東部新區高標準建設城市綠色樣板的縮影。
事實上,從龍泉山東麓拔地而起的成都東部新區,本身就坐擁優質的生態本底。不只是三岔湖,森林覆蓋率達45%的龍泉山,如銀鏈交織的龍泉湖、龍馬湖、絳溪河等,共同構成了“山水棲心入畫屏”的公園城市圖景。
三岔湖馬鞍山碼頭
去年,被譽為花卉園藝界奧林匹克盛會的成都世園會將主會場設在成都東部新區絳溪河生態綠廊,便是看中了這里山水相融、丘田相連的自然生態價值。作為成都世園會的核心建筑之一,總體定位為“建筑即是公園”的成都國際友誼館也在今年成為了成都世運會閉幕式的舉辦地。
如今,成都東部新區進一步將綠色低碳貫穿成都世運會的賽事全過程,堅持落實空間靈活轉換,賽后可持續利用要求,構建起“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的閉環。以三岔湖索道滑水場地為例,賽后它將持續運營,實現專業賽事場地無縫轉化為群眾休閑活動的公共場域。
索道滑水比賽場地
將公園城市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基因,以綠色低碳重構發展邏輯。眼下,成都東部新區正不斷將綠色機遇“變現”為發展動能——今年以來,已簽約市級認定重大產業化項目23個,總投資209.5億元。當綠色發展不再局限于概念,而是深度耦合成持續迸發的城市核心競爭力,其釋放的“乘數效應”已然成為成都東部新區吸引全球資源落地布局的關鍵籌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