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9 10:43:51
近兩年來資本市場政策力度明顯上升,且更加注重支持科技發展。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而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向就是更好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有序流動的積極作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以大模型、機器人、智能汽車、量子計算等創新產品為代表的這一輪科技突破,離不開政策“頂層設計”推動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在政策強力支持和產業協同攻關下,中國科技正從“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
在政策持續促進下,產業與市場資源不斷向科技領域集聚并有明顯產出。2024年以來,中國在多個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里程碑式突破。華為昇騰芯片性能已接近國際領先水平,智能汽車產業鏈更是在全球市場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當前,中國在部分領域已實現從技術追趕到局部領先的跨越,如科大訊飛大模型的核心能力超越國際同類產品,比亞迪電動平臺技術反向輸出國際巨頭。這種“壓力—響應—突破”的創新范式,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競爭格局。
港股科技匯聚國產AI核心資產,涵蓋算力、模型、軟件應用和硬件終端等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已成為中國資產重估的先鋒,并有望在后續AI加速滲透中持續受益。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認購代碼:159101)密切跟蹤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涵蓋小米集團、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比亞迪股份、中芯國際、百濟神州等科技龍頭,前五大成分股權重占比57%,前十大成分股占比77%,銳度高,覆蓋廣,“軟硬件+新消費+創新藥+造車新勢力”一站式配齊,是投資者一鍵布局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優質工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