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9 21:43:29
每經記者|畢媛媛
在當今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一部優秀的作品往往能夠引發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現象級動畫作品《詭秘之主》便是如此,它不僅在國內收獲了大量粉絲,還成功出海,在國際市場上掀起了一股“詭秘熱潮”。
8月16日,《詭秘之主》第一季迎來收官。在貫穿全季的“我們時刻對抗危險和瘋狂”的核心主題下,鄧恩隊長燃盡生命對抗邪神、老尼爾為復活愛人失控、科恩黎戰勝膽怯后英勇戰死,而主角克萊恩也因遭因斯偷襲生死未卜,這讓觀眾喊話“迫不及待想看第二季,繼續在詭秘世界冒險”。
自今年6月28日上線騰訊視頻,并以多國語言配音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播出后,《詭秘之主》迅速成為海內外動漫愛好者熱議的焦點。
更重要的是,《詭秘之主》的價值已超越單一作品范疇。制作中對原著精神內核的精準把握,出海時以共通情感打破文化壁壘,產業端通過協同合作實現價值倍增,一系列實踐正重塑全球文化產業的競爭格局。
《詭秘之主》海報。 制作方供圖
續作已定:《詭秘之主》的長線敘事“野心”
“網絡文學改編動畫,關鍵在于提煉核心要素,只要保留精神內核,做到‘神似',改編便不會偏離。”在談及《詭秘之主》的動畫化時,原著作者“愛潛水的烏賊”如此解讀創作攻堅的核心。
《詭秘之主》原著憑借宏大復雜的世界觀,融合維多利亞時代風情與蒸汽朋克文化,在網文領域大放異彩。但將這樣一部鴻篇巨制改編成動畫,難度不亞于在刀尖上搭建城堡。
制作團隊用一年多時間鉆進維多利亞時代的史料堆里,深入了解那個時代的建筑、服飾、社會風貌等,反復討論修改,精準還原了小說中濃郁的維多利亞哥特復古感。
到了制作環節,難度又來了,平均每分鐘近千張原畫,單集最高達26000張,遠超常規。其中,每一張原畫都肩負著推動情節、傳遞角色情感、渲染場景氛圍的重任。
作為動畫的制作核心力量,導演熊可對整個創作過程有著更深刻的體會。他表示,視美團隊憑借20年的從業經驗,已形成專屬的工作流程,在《詭秘之主》項目上投入了最大的精力、人員和資源。“這樣做,一方面是希望團隊在制作環節能不斷進步,達到國際制作標準;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更多學習動畫或想以二維動畫為職業的年輕人,對二維動畫領域產生更大興趣。”
而在四年的制作過程中,最大的難點莫過于劇情取舍與改編。團隊嘗試過多種體量、節奏的版本,花了一到兩年才確定采用13集、每集30分鐘的制作模式,在原著內容的取舍上耗費了大量心力。
作者“愛潛水的烏賊”表示,支撐大家堅持下來的,是團隊成員“都希望把作品做好”的共識,以及騰訊視頻合作伙伴的寶貴意見,多方協作才最終攻克難關。
從項目整體來看,制片人顏蒙雅提到,導演團隊在創作中不僅用了常規劇集的思路,還融入了電影化表現手法,讓動畫整體質感有所提升,“這一做法我們希望能在第二季、特別篇等后續創作中延續下去”。目前,第二季已在制作中,接下來可能會用更大的制作投入,打造更具沉浸感的詭秘世界。
全球綻放:《詭秘之主》的世界觀融合
作為一部有著純正中國血統的動畫作品,《詭秘之主》播出后,在海外市場大獲成功。IMDb開分高達9.3分,刷新了國產動畫的海外紀錄;在YouTube上,動畫博主們對其世界觀、人物介紹以及二創內容的討論如火如荼。
對此,熊可表示,雖說海內外觀眾存在語言與文化隔閡,可在情緒與情感層面卻有共通之處。所以團隊將重心放在角色塑造上,努力讓觀眾對角色產生認同感,繼而跟隨角色視角探索新世界,事實證明,在這一點上國內外觀眾的接受度并無二致。
作者“愛潛水的烏賊”也認為,《詭秘之主》作為中國動漫文化的代表與國際主流文化作品同場競技,情感共鳴是關鍵所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觀眾,對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共同對抗危險時的情誼、離別時的傷感等情感需求是一致的,這不僅是打動人心的核心要素,也是作品連接海外受眾的重要基石。另外,《詭秘之主》偏西方風格的背景設定,也降低了海外觀眾的接受門檻。
對于《詭秘之主》的動畫改編,熊可表示,原著小說極為出彩,以中國人的視角構建出虛幻世界,既有著中國敘事的內核,又具備易于西方及全球觀眾接納的世界觀設定。從最終的呈現效果來看,不論是名字、環境,還是人物的思考方式、行為活動等,中國式元素與虛幻世界相互碰撞,亮點頻出。
讓熊可尤為激動的是,《詭秘之主》上線后,國外觀眾開始用“動畫”的拼音詞“donghua”指代中國動畫片,這意味著中國動畫在國際上擁有了專屬標識。他強調,中國動畫出海,需拿出十足誠意講故事,充分展現自身能力,把服務觀眾和內容的工作做細做好。
不過,《詭秘之主》動畫在海外同步播出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騰訊在線視頻動畫內容制作部副總經理崔超透露,《詭秘之主》雖是備受國內讀者喜愛的優秀小說,但要實現與海外同步發行,就得提前讓海外伙伴看到成片,這與國內的制作流程大不相同。
為此,項目早在立項兩年多前就做好規劃,推動制作環節前移。再者,作品內容相對復雜,作為中文小說,海外受眾基礎對比國內來看,略顯薄弱,海外動畫行業伙伴大多也不熟悉。起初推介時,團隊用虛幻故事、超能力者升級等概念介紹,海外伙伴很難理解,或是覺得類似作品眾多。后來團隊反思總結,將故事抽象類比為海外平臺和用戶更容易理解的內容,比如把第一部小丑篇比作維多利亞時代的“X戰警”等,這才讓海外伙伴領會到作品的獨特之處。
談及中國動畫走向世界在故事創作上的要點,《詭秘之主》總編劇劉興認為,一方面需要更多中國動畫出海積累經驗,增加曝光;另一方面,動畫作為想象力藝術,表現要有新意;同時,要注重挖掘人物刻畫中的人性共鳴點與共通性。并且,國內動畫行業在發展中,對內需良性競爭,對外則要同心協力、分享經驗,樹立中國動畫標志性影視特征,目前這一特征尚未完全形成,但對產業發展意義重大。最后,完善中國動畫產業邏輯,產業強大才能推動動畫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十年規劃:《詭秘之主》的IP長跑藍圖
作為現象級作品,《詭秘之主》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內容層面,更是在產業鏈上下游引發連鎖反應,成為撬動文化產業價值的重要支點。
隨著在海外的爆火,《詭秘之主》開播僅四天,便帶動國內相關概念股集體上漲,其中,閱文集團、廣博股份等企業股價均呈現顯著增長,業務范圍輻射IP授權、周邊衍生品開發、衍生游戲開發等不同領域,形成了以IP為核心的商業矩陣,不僅帶動了《詭秘之主》IP熱度的持續攀升,也極大地展現了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在IP合作與推廣方面,據制片人顏蒙雅透露,基于對《詭秘之主》調性的整體把控,平臺也極為注重合作對象與IP本身的契合度,先后與中國動漫博物館、環球影城開展的聯動觀影活動場場爆滿,更印證了IP在跨場景運營中的強大穿透力。
“未來,《詭秘之主》將采用統一的動漫形象,這是對IP負責的體現。”崔超強調,僅靠單一形式難以長期維系與用戶的情感聯系,“需要更多高質量衍生品在番劇空窗期與用戶互動,還要把這些推廣到海外”,讓全球粉絲始終能觸摸到這個奇幻世界。
他還提到,“短期股價波動帶來的驚喜固然可喜,但我們更看重長期價值”。意在讓這部作品真正成為中國內容、中國動畫出海的典型。
《詭秘之主》的案例清晰證明,優質IP能串聯起衍生品、游戲、內容分發等多元業態,形成內容破圈、商業變現到資本認可的正向循環。這種協同發展的模式,為中國文化產業的工業化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推動國漫IP向更高價值維度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的騰訊視頻動漫大賞上,平臺還宣布了《詭秘之主》未來十年的開發規劃,進一步為這部作品注入了穿越周期的生命力。遵循以長周期制作保障品質、以跨媒體開發拓展邊界的戰略,平臺將為《詭秘之主》構建起覆蓋七季動畫、三部特別篇、一部劇場版的內容體系,同時推進衍生品、線下體驗等多元形態的開發。
這種以時間為軸的生態布局,不僅能在番劇空窗期保持IP與觀眾的情感聯結,更通過上述正向循環,為中國文化產業工業化提供可復制的實踐樣本,展現出優質IP在產業升級中的強大驅動力。而借著《詭秘之主》的勢頭,騰訊視頻正計劃推動更多作品出海,讓中國動畫在世界舞臺上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當“動畫”的拼音成為中國動漫的國際標識,中國文化也隨之開辟出一條新的“走出去”路徑:不再是單點作品的偶然爆紅,而是通過體系化的IP孵化,讓東方敘事與全球情感形成深度共振。
封面圖片來源:制作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