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剖析新牛市的漲停板“敢死隊”:游資打板收益與風險雙向擴張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0 20:39:48

每經記者|王海慜 閆峰峰    每經編輯|何建川     

近年來,A股市場生態深刻重構,尤其是漲跌幅限制差異化(如創業板20%、北交所30%的單日漲跌幅限制)顯著改變了游資的傳統博弈模式。

比如,近期以“陳小群”為代表的新生代游資頻繁現身龍虎榜,其操作手法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市場人士稱“陳小群”這樣的游資為A股市場上的漲停板“敢死隊”。

新生代游資的誕生,是在A股漲停板幅度擴大的背景下發生的。而A股的漲停板制度一直是市場微觀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了游資文化。從傳統的10%漲跌幅限制,到如今創業板和科創板的20%漲跌幅限制以及北交所的30%漲跌幅限制,這種漲停板制度變化不僅改變了市場波動空間,更對游資的操作模式產生了顯著影響。

現象:大佬所在營業部在哪里?

最近,A股市場熱點層出不窮,大盤迭創階段新高。與此同時,市場交投也趨于活躍,這樣的行情讓一些善于抓熱點的游資如魚得水,一些實力游資所在的席位更是頻繁出現在龍虎榜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坊間就有觀點稱,當前最火的游資不是方新俠、章盟主、趙老哥、佛山無影腳,而是新生代“95后”游資“陳小群”,其常用席位為金馬路相關營業部。

據傳,“陳小群”的常用席位為中國銀河大連金馬路營業部、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部等,尤其是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部近年來活躍度較高。

2025年8月15日(周五),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部現身指南針龍虎榜,凈買入高達3.6億元,8月18日(周一)該股盤中再度迎來20%漲停,引發市場關注。

2022年是“陳小群”在游資圈聲名鵲起的起點。據Choice(東方財富旗下智能金融數據品牌)數據,當年,中國銀河大連金馬路營業部總共上榜105次,實力排第78名,較2021年進步明顯。2021年、2020年,該席位總共僅分別上榜2次、1次。

2023年,中國銀河大連金馬路營業部表現依然活躍,全年上榜近80次。不過,2024年以來,該席位就未曾現身龍虎榜。

相比之下,近年來,“陳小群”另一個網傳席位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部的活躍度持續提升。2025年以來,截至8月15日,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部總共登上龍虎榜215次,實力排第25名。2022年全年,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部總共上榜18次,實力排在第700名之后。

此外,有市場傳言,中國銀河大連人民路營業部、山西證券大連五五路營業部可能也是“陳小群”的“馬甲”。2025年以來,相關席位表現不俗,其中,中國銀河大連人民路營業部席位共上榜60次。

求證:網傳席位可信度比較高

近年來,一些知名游資席位在龍虎榜的買賣行為,常被市場視為風向標。不過,總體而言,游資席位目前仍然停留在“網傳”階段,沒有官方層面的確切信息。那么,此類信息究竟是否靠譜?投資者跟風操作是否可行?

對于這些網傳知名游資席位的可信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采訪了多家券商的營業部負責人及資深投顧,他們大多回應稱,網傳席位的可信度應該較高。

“這些網傳游資席位應該來說是比較靠譜的,也不算是秘密。這些游資大佬的動向,天天有人盯著。估計在他們自己的群里面也會說,只是我們不在這個圈子里。”某頭部券商首席投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這些游資營業部信息是市場根據公布的數據總結的,應該有較高的可信度。此外,之前游資開戶的痕跡,還有營業部里有人透露的信息也可能是消息來源。如果后續游資大佬從某家營業部撤出一部分資金,消息就不一定準。”某頭部券商營業部總經理指出,“這種游資,不會只有幾個人開戶,而是有一個圈子,但這些席位信息傳播會讓市場有個大致判斷,比如哪個大佬主要開戶在哪里。”

另有某大型券商營業部資深投顧同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類游資席位信息應該有一定可信度,“這些流出來的消息,可能和某些賬戶開在這些營業部有關。比如,方新俠相關的賬戶,可能就托管在中信證券西安朱雀大街營業部。”

“另外,市場主要是從操作手法來認識游資的。這些知名游資往往都有自己的特點,長期交易下來,市場對一些游資的操作手法形成了一定記憶,當市場出現同樣操作手法的時候,或者看到某些交易來自某些席位的時候,往往會聯想到是某一游資所為。”他進一步表示。

業內:跟風操作不一定能賺錢

盡管相關游資席位背后肯定不乏短線高手,但如果投資者將每天營業部席位的買賣操作當作一種決策參考,可能無法如愿以償。

從近年來的數據來看,頭部游資席位的打板成功率其實并不高。據Choice數據統計,2024年全年,除了東方財富證券相關營業部和各券商總部或分公司席位之外,龍虎榜上榜次數排名前30的券商普通營業部的平均打板成功率為42%;2025年以來,這一數據為44%,均不足50%。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來,上述網傳“陳小群”席位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部的打板成功率為50%,比2024年下降9個百分點。對此,某大型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即便某些游資在一段時間真的可以做到很高的收益率,但大部分不可能一直持續,要不然巴菲特的收益率也不夠看。”

此外,盡管一些游資的操作還未被監管部門處罰,但其交易模式曾引發操縱市場的質疑,投資者也需警惕相關風險。

上述頭部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知名游資營業部多多少少會吸引一些跟風盤,但客觀地說,游資買什么你買什么,你也不一定能賺到錢。比如,他(游資)這筆交易賺錢了,下一筆交易可能就是虧損的,而且你不可能每一筆交易都跟得住。”

“對于某只股票,游資也不是說只有一筆交易,可能是一個逐步建倉的過程,當市場追蹤到建倉信息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在分批出貨了。”上述頭部券商營業部總經理進一步指出,“之前,可以看到監管部門對一些知名游資(所在席位的)營業部內部工作人員開出罰單,這些工作人員可以在后臺看到這些游資的賬戶,但跟蹤操作還是發生虧損。相比私募,這些游資調倉速度更快,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可能就已經割肉了。所以就我們業內的經驗而言,這些游資營業部的買賣操作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某大型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時過境遷,現在打板策略對于大資金的吸引力已經不及量化,“打板這個策略目前已經不適合大資金,相比之下,量化策略的吸金力更強。另外,交易所也有較嚴的監管,雖說交易所沒有明文禁止打板,但是會對一些異常交易行為進行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從業內了解到,目前市場上一些打板策略的產品通常規模較小,一方面策略容量有限;另一方面也和此類產品的業績報酬較高有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生代游資嶄露頭角,是在A股漲跌停板幅度擴大的背景下產生的,而漲跌停板幅度擴大,也對傳統游資策略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

2020年8月,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將漲跌幅限制從10%提高到20%,開啟了漲跌幅限制差異化時代。2021年11月,北交所采用30%漲跌幅限制,進一步豐富了市場的層次。

如今,A股已形成多層次漲跌幅制度體系,顯著改變了市場博弈節奏,游資熱衷的打板策略,其風險收益情況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分析:傳統模式受到空前挑戰

20%和30%的漲跌幅限制讓價格發現更充分,讓市場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對個股的價值判斷。漲跌幅限制差異化,導致A股市場的生態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最明顯的是市場流動性的分層效應,即有20%、30%漲跌幅限制的市場,吸引了大量高風險偏好資金,流動性呈現“脈沖式”特征,熱點來時急劇放大,退潮時快速萎縮。

iFinD(同花順金融數據終端)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科創50指數的總換手率達到159.56%,遠超上證50指數的39.85%,這種分化使得市場整體流動性結構更趨復雜。

游資與散戶的力量對比,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在主板市場,游資與散戶的關系呈現“引領-跟隨”的特征;而在有20%和30%漲跌幅限制的市場,散戶的劣勢被進一步放大,相關研究顯示,20%漲跌幅個股的關鍵決策窗口平均只有37分鐘,而散戶的平均決策時間超過2小時。

游資是我國資本市場最活躍的短期資金力量,一度通過漲停板戰法在市場上游刃有余,包括打板、排板、撬板等手法,其核心依托的是10%漲跌幅限制帶來的稀缺效應。然而隨著20%、30%漲跌幅限制出現,游資傳統模式受到空前挑戰。

漲跌幅限制擴大,為游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收益空間。在傳統10%漲跌幅限制下,游資單日理論最大收益(從跌停到漲停)為22.22%;而在20%和30%的新制度下,這一數字分別提高到50%和85.71%。

然而,收益提升卻伴隨風險幾何級增長。在10%漲跌幅制度下,游資單筆交易的最大單日虧損理論上限(從漲停到跌停)為18.18%;而在20%和30%漲跌幅市場,這一數字分別飆升至33.33%和46.15%。

相關研究顯示,20%的漲停個股在次日的溢價顯著下降。這直接挑戰了游資傳統的套利模式,迫使其調整策略與風控體系,以應對更大的價格波動,平衡潛在收益與風險。

更嚴峻的是炸板風險的顯著提升。市場數據顯示,20%漲跌幅市場的首板炸板率高達60%以上,遠高于10%漲跌幅市場的30%~40%。高炸板率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封住20%漲停所需資金量通常是10%漲停的2~3倍,許多中小游資難以獨立完成封板;同時,20%和30%漲跌幅市場的投資者對波動更為敏感,漲停板附近的拋壓顯著大于主板市場。

漲跌幅限制的增加給予市場更大投機空間,最大理論單日收益(由跌停到漲停)由22.22%(10%漲跌幅限制)躍升至50%(20%漲跌幅限制)甚至85.71%(30%漲跌幅限制)。然而,風險也隨之擴大,一個不慎便可能遭遇單日虧損超過30%的情況。

趨勢:制度變化推動策略重構

在10%漲跌幅制度下,游資往往等待個股漲停后再排隊買入,依賴的是“漲停板溢價”這一相對確定的套利機會。而在有20%和30%漲跌幅限制的市場,這一策略的有效性大幅降低,部分是因為漲停難度增加,部分是因為次日溢價率下降。

2024年數據顯示,20%漲跌幅個股的首板炸板率達到62%,次日平均溢價率僅為3.2%,較10%漲跌幅時代分別上升28個百分點和下降4.8個百分點。波動空間倍增,使得單日最大虧損擴大至33.33%(20%漲跌幅限制)、46.15%(30%漲跌幅限制),直接顛覆了游資傳統的風險收益模型。

面對制度變革,游資群體也相應地調整了打板策略。從市場公開資料來看,游資策略隨著漲停板幅度擴大,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比如由“板上確認”到“買點前置”、策略多元化、量化工具輔助等。此外,協同作戰、策略融合、趨勢增強等逐漸成為市場游資的共識。

漲停板制度變化不僅影響游資本身,更對整個市場生態結構產生深遠影響。10%漲跌幅時代的稀缺性套利邏輯,隨著市場分層、流動性變化而改變,而這也催生了新生代游資的策略轉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游資 大連市 牛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