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央媒看四川丨廣漢:一根釣竿何以“釣”出億元產值?

農民日報 2025-08-22 22:12:54


“就是第一次拿釣竿的釣魚小白,來了友誼村,絕對也能體會到魚兒上鉤的快樂!”近日,四川省廣漢市水產協會會長文培理黝黑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每年,有超過60萬人次游客來到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貢獻旅游收入超億元,其中大多數是沖著釣魚來的。

從全省百強名村到全國“最美漁村”,從省鄉村旅游示范村莊到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從省集體經濟十強村到國家AAAA級景區……走進四川省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游客服務中心滿墻的榮譽彰顯其硬實力。那么,友誼村究竟是如何玩轉“釣竿經濟”的?

從“水里撈錢”到“坎上掙錢”

“水是友誼村的魂。”友誼村黨委書記舒軍常用這句話開頭,向到訪的客人介紹友誼村。確實,友誼村正是鑲嵌在成都平原腹地的一顆水鄉明珠。奔騰不息的鴨子河、石亭江、綿遠河三條玉帶在此纏綿交織,從空中俯瞰,幾十個大小不一的池塘如繁星散落在村野之間,水面面積達600余畝,這正是當地打造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三水易家河壩鄉村旅游區的基礎所在。

然而,不少三水鎮的老人每次回顧起易家河壩的歷史仍然不免唏噓。“20世紀70年代,那里就是一片爛河灘地,群眾種的莊稼年年都被淹。”當地干部群眾齊心修建起攔河堤壩,又用扁擔和畚箕,硬是將這片亂石河灘改造成了良田。

改革開放后,大家思想解放了,如何讓老百姓的荷包鼓起來成了頭等大事。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考慮到友誼村臨水而居的資源稟賦,1983年,友誼村建起了8口魚塘,鼓勵村里勤勞肯干的農戶承包養魚,還給予租金減免政策。

“那時候年初放魚年底逮魚,草魚能長到2~3斤就不錯了。”文培理回憶,一算賬大家覺得收益還可以,又動員一部分群眾建了7~8口魚塘。有了收益就把村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到了90年代,水產已成了村里的主導產業,巔峰時期全村養殖水面超過千畝。

后來,越來越多農戶開始在魚塘旁擺上幾張桌子,為前來釣魚的客人準備餐食,農民調侃說:“水里撈錢,水坎上也要掙錢。”“現在已經說不清誰是吃螃蟹的第一家了,這應該算是漁家樂的1.0版本吧!”文培理笑道。

“友誼村的條件確實得天獨厚,從成都出發1個小時車程,既能逃離城市喧囂,又不需要遠距離跋涉,是發展鄉村休閑漁業的絕佳選址。”四川省水產局產業處干部康涵不禁贊嘆。

從“小步快跑”到“大步跨越”

2000年后,這一時期,友誼村抓住了農家樂和休閑農業的機會,爭取到上級項目資金支持,不僅把漁業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提升,而且還在2008年成功招引第一家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投資數百萬元開辦星級農家樂——“易家故事”。

“易家故事”最先建成的餐廳如今依舊是亭臺樓閣、棟梁雕花,裝修看起來不顯得過時。“在我們村,農家樂也可以搞得高端大氣上檔次。”舒軍說。“易家故事”為全村人打了一個樣,大伙兒紛紛動了提檔升級的心思。舒軍更是行動派,2010年他和幾個朋友投資開辦“水都魚莊”,可以同時容納數百人就餐。

以前是“小步快跑”,真正的“大步跨越”發生在2014年后。這一年,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花落友誼村。一項前所未有的改革試點,居然釋放出如此大的發展動能?這是友誼村所有人在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

為了完成試點任務,友誼村在四川省率先組建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核實量化資產1521萬元,村集體持股29.11%,成員持股70.89%,完成3594名成員身份確認頒證。股權清晰后,友誼村又順勢探索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有效實現形式,完成集體資產股權繼承、抵押貸款12宗,實現了“硬本本”變“活資本”,更為之后幾年10余個投資總額超2億元的項目進村鋪平了道路。

2017年,友誼村又干了一件大事——村集體通過統一規劃,推動小塘變大塘,全面提升魚塘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成都市農村產權交易所掛牌規范流轉,不僅讓集體經濟收入提升了,而且徹底改變了產業格局,杜絕了原有的集體魚塘承包經營小散亂引發惡性競爭的情況,整個產業煥發出新生機。

“敢為人先是友誼村的發展底色。”廣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肖從興表示,通過這次改革,友誼村不僅摸索出了“一清、二改、三統、四發”(即:清產核資、股份改革、統籌經營、融合發展)的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經驗,而且還走出了一條盤活農村資源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從“重點突破”到“全域發展”

高聳的彩色滑梯如巨龍騰空,那是充滿歡聲笑語的水上樂園;倚著湖畔的庭院透著現代與傳統碰撞后的詩意,那是匠心打造的水玲瓏湖畔度假酒店;如鏡的水面倒映著天光云影,整齊劃一的專業釣位陣列沿水岸延展,那是可容納500余人同場PK的國家級標準的競釣塘……如今的友誼村,儼然是一個“吃住行游購娛”全面發展的度假村。

“以賽促旅是這些年友誼村屢試不爽的招數。”德陽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站站長賴玉榮說,全國各類釣魚邀請賽、巡回賽和四川省釣魚運動錦標賽等重量級賽事的落地,逐漸奠定了友誼村西部釣都的江湖地位。不止如此,“易家河壩賞花季”“葡萄采摘季”“水上嘉年華”“金秋大閘蟹美食季”“廣漢市鄉村垂釣節”……每年各類節會的舉辦,又讓友誼村跳出舒適區,不斷“拓圈出圈”。

三水鎮黨委副書記羅賢峰表示,全面發展背后是友誼村已經從“重點突破”進入“全域發展”階段。“通過對村域內土地進行整體產業布局,打造水產、水果、蔬菜、糧食、花卉五大片區,不僅實現了全村全域發展,而且進一步豐富了景區的業態,比如各類農產品地頭采摘活動就很受老人和孩子的歡迎。”舒軍說,以前我們盼著釣友來,現在我們盼著釣友帶著家人來,每一個人我們都有信心服務好。

按照“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建成的易家河壩AAAA級景區,吸引了400多名村民在本村就業,人均增收4.9萬元,村集體資產壯大至3000余萬元。“每年集體經濟年收入早已破百萬元,連續6年全村分紅超過20萬元,真正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雙增收。”舒軍自豪地說。

如今的友誼村,憑借一根釣竿,“釣”起的不僅是翻騰的魚兒,更“釣”活了千畝碧水,“釣”旺了億元產業,“釣”出了鄉村振興的閃亮答卷。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