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近29億元營收,43倍增長!股價直逼茅臺的寒武紀業績高增速能否持續?

2025-08-27 02:40:08

2025年上半年,寒武紀營收28.81億元,同比增長43倍,實現凈利潤10.38億元,成功扭虧為盈,現金流也顯著改善。公司歸因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增長及與前沿領域企業的技術合作。同時,寒武紀計劃募資不超過39.85億元用于芯片和軟件平臺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然而,其存貨余額增長51.64%,訂單和庫存壓力加大,盈利可持續性有待檢驗。此外,供應鏈風險和股價波動風險也存在。

每經記者|可楊    每經編輯|張益銘    

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寒武紀(688256.SH,股價1329元,市值5559.87億元)在2025年上半年似乎迎來了爆發式的業績拐點。據8月26日晚間披露的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寒武紀營收28.81億元,同比增長43倍。

寒武紀長期以來因“高研發、高投入、長期虧損”而備受質疑,業績的轉正,似乎讓公司從研發投入向商業落地完成了一次關鍵跨越。然而,收入驟增背后的可持續性有待市場檢驗。

同時,在半年報的風險提示中,寒武紀也直言近期股價上漲背后存在市場不實傳言,并提醒投資者理性看待股價波動。8月20日,寒武紀股價突破千元大關,25日最高沖至1391元。截至26日收盤,寒武紀報1329元,股價直逼A股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1481.61元,市值18611.95億元)。

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

2025年上半年,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38億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5.33億元。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9.1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31億元顯著改善。

從財務數據來看,寒武紀在2025年上半年,似乎擺脫了長期以來“高研發、高虧損”的困境,更在短期內實現了盈利和現金流的雙轉正。

寒武紀在財報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憑借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核心優勢,持續深化與大模型、互聯網等前沿領域頭部企業的技術合作。公司憑借卓越的產品適配能力和開放合作的務實態度,以技術合作促進應用落地,以應用落地拓展市場規模,營業收入實現了顯著增長。

研發投入層面,2025年上半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為4.56億元,同比增長2.01%。不過,在營收大幅增長后,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690.92%驟降至15.85%。也就是說,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的下降,更多源于上半年寒武紀收入的大幅增長。

在資本層面,寒武紀也在積極謀劃新的資金補充。報告披露,公司已向交易所提交了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的申請,擬募集不超過39.85億元資金。其中,20.54億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臺項目,14.52億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臺項目,4.79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寒武紀方面表示,此次擬開展的募投項目將增強公司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術和產品綜合實力,提升公司在智能芯片產業領域的長期競爭力。同時,將構建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臺,進一步提升公司軟件生態的開放性和易用性。補充的流動資金將滿足公司營運資金需求。

爆發式增長可持續性待檢驗

這種爆發式的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依舊有待市場檢驗。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2025年上半年,寒武紀存貨余額達到26.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64%,占總資產的比例超過三成,寒武紀方面表示,存貨的增加主要由于報告期內產成品增加。不過,存貨壓力明顯加大,也對寒武紀后續銷售轉化提出了考驗。

此外,2025年上半年,寒武紀合同負債達5.43億元,相比上年末的88.62萬元,大幅增加600多倍。

盡管實現了凈利潤的正向釋放,但寒武紀也在半年報中提示了多方面的不確定性。

寒武紀在報告中明確表示,公司綜合毛利率可能受產品售價、原材料及封裝測試成本、生產工藝水平、產品組合等因素影響而出現波動,同時與市場競爭程度、國家政策調整、全球供應鏈穩定等情況高度相關。這意味著當前的盈利表現并不能完全代表未來趨勢,毛利率可能存在一定波動,進而影響經營成果和業績表現。

與此同時,外部環境的挑戰依然存在。寒武紀采用Fabless模式(設計公司 + 外部代工),供應商包括IP(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意內容或品牌)授權廠商、服務器廠商、晶圓制造廠和封裝測試廠等。由于集成電路整個行業鏈是專業化分工且技術門檻較高,加之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實體清單”,這將對公司供應鏈的穩定造成一定風險。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博弈日趨復雜的背景下,這類風險對國內芯片企業而言是普遍課題。

關于近期的股價波動,寒武紀也在風險提示中表示,公司股價持續上漲積累了較多的獲利調整風險。公司關注到網上傳播的關于公司新產品規格、送樣及潛在客戶、在某廠商預定大量載板訂單、收入預測、供應鏈等相關信息,均為誤導市場的不實信息,提醒投資者理性看待股價波動。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卉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