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這座一線城市,為何要為“一頓飯”頂格謀劃?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7 23:58:19

幾天前,廣州召開了一場特殊的餐飲業發展座談會。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特殊不僅體現在規格高——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市長孫志洋等主要領導共同出席;范圍廣——16家餐飲企業代表參會提出意見建議,且針對某個行業單獨召開此類企業家座談會,也頗為罕見。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Upload_175634452674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90205

促消費,廣州最近格外努力。

最新的動作出現在餐飲業。幾天前,廣州召開了一場特殊的餐飲業發展座談會。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特殊不僅體現在規格高——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市長孫志洋等主要領導共同出席;范圍廣——16家餐飲企業代表參會提出意見建議,且針對某個行業單獨召開此類企業家座談會,也頗為罕見。

一個背景是,自去年以來,全國餐飲業不斷面臨新變化,多座一線城市出現餐飲收入下滑。在行業逆風中,作為全國人均餐飲消費最高的城市,廣州頂住壓力,不僅去年餐飲營業額超過千億元,增速領跑一線城市,且今年1-7月持續實現正增長。

餐飲業往往被認為是百業的“介質”。不少人仍然記得,今年上半年,廣州一改過去兩年來經濟增速的下滑態勢,在“觸底反彈”后實現進一步回暖。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更以5.9%的增速實現了對一線城市的引領。

從提振餐飲入手,廣州將如何進一步鞏固增勢?

“第一城”

一種觀點認為,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而餐飲消費正是引擎中最活躍的火花。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至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增幅連續五年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有效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2020年至2022年受外部環境等影響,全國餐飲消費出現了短暫性下降,但增速仍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

對于廣州而言,餐飲對消費的帶動尤為顯著。從過去幾年來看,廣州消費增長經歷了大起大落,而餐飲則充當了消費變化的“晴雨表”。在消費增長較快的年份,住宿餐飲業零售額也經歷了大幅增長,反之亦然。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廣州美食之都的形象頗為契合。根據當地媒體報道,廣州人飲食經濟超前,愛在“吃”上消費,也因此,廣州餐飲消費額一度居于國內大城市之首,早在2015年零售額就突破了千億元大關,是當之無愧的餐飲業第一城。

但到2020年,廣州住宿餐飲零售額下降至673.6億元,而上海則以1178.28億元實現對廣州的反超,并保持多年增長。直到去年,在同比下降5.4%的情況下,上海該指標仍達到1423.5億元,而廣州僅為963.9億元,尚未回歸千億元行列。

眼下,廣州餐飲正再次發揮出新的拉動作用。

去年起,一線城市餐飲業在一定程度上遭遇“寒潮”,北上多家老牌餐廳停業或倒閉的消息不斷出現,業內也不乏“提振北上餐飲業”的呼聲。

從數據上看,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北京餐飲收入分別出現了2.6%和3.5%的下滑,深圳則僅有1.7%的增速,同期,上海、深圳社消零增速分別為1.7%和3.5%,北京更是下滑3.8%。

相比之下,廣州餐飲業增勢更快一步實現U型反轉,到今年上半年,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實現3.1%的增速,領先一線城市,呈現出更強的韌性。

活躍的市場主體是廣州餐飲業顯現出增長后勁的重要因素,據廣州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廣州每萬人擁有餐廳約134家,網點密度居全國之首。

從新設企業數量上,根據天眼查查詢數據顯示,過去半年內,廣州新設餐飲企業數量為24155家,同樣高于北上兩市。從商業體的新晉業態來看,世邦魏理仕此前發布報告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廣州優質零售物業新租成交的店鋪中,特色餐飲繼續居于細分業態第一位,占比近18%。

圖片來源:世邦魏理仕

“美食牌”

一面邁向“重回千億”的新關口,一面要進一步放大對消費的促進作用,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廣州推動餐飲業,都理應再加一把勁。

縱觀全國各地,餐飲正被給予新一輪重視。作為“餐飲第一城”的上海,從去年開始連續兩年出臺促進餐飲業發展相關政策,為餐飲業紓困。而在更早前發布的《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中,更明確提出將“打造國際美食之都”。

更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今年“五一”節假日前夕,浙江連續第三年舉行“味美浙江”美食盛會,地點正是被外界冠以“美食荒漠”稱號的杭州。浙江省省長劉捷在現場考察時提出,浙江每座城市都有獨特的代表性美食,要充分發掘浙江各地美食、傳承特色飲食文化,進一步打響浙江菜品牌。

一個原因是,在文旅消費的熱潮下,美食已成為帶動流量的入口。回顧過去幾年,美食陸續點亮了淄博、天水等多座小城,而再往前,被流量選中的“網紅城市”無不擁有獨具特色的“美食牌”。

而《浙江日報》2年前發問“為何經濟大省如此在意吃”,還提及餐飲的社交屬性對于線下消費的乘數效應,“想好好約人吃頓飯,那么勢必要出門,只要出了門,就可能產生其他消費”。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95503

廣州餐飲本就自帶“流量”光環。有分析指出,廣州餐飲具備“平”“靚”“正”的傳統特色,菜品經濟實惠、價格親民,以粵菜為例,廣州近90%的正餐門店人均消費在150元以下,切中當下食客的需求。數據顯示,廣州餐飲消費占游客文旅消費支出比重超過20%。

即便廣東已有順德、潮州兩個世界美食之都,在去年發布的《廣州市餐飲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5年)》中,廣州仍提出“共建世界美食之都”發展行動。

而面對當下餐飲業“逆風”,廣州更應伸出援手。

在此次舉行的座談會上,多家餐飲企業提到目前餐飲行業面臨的巨大壓力。有企業提及,希望政府強化各項惠企政策,提供專項信用貸款和低息、貼息貸款。

對此,在今年出臺的《廣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中提出,將加大對餐飲住宿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廣州為企業兌現獎勵資金超1億元,發放政府餐飲消費券1億元。

更多新問題尚有待解決。

多喝湯董事張昱星指出,幾個月的外賣大戰中,外賣的服務費跟傭金占比越來越高,商家陷入“不參與就沒流量,參與了又沒利潤”的兩難選擇。

滋粥樓負責人則提到9月1日施行的一項新規。根據最高法的新解釋,明確“放棄社保協議”無效,勞動者可據此解除合同獲經濟補償。對此,餐飲行業被認為將受到直接影響。

新機遇

眼下,餐飲企業正在迎來新變局。

從2022年開始,餐飲企業掀起赴港新一輪“上市潮”。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競爭加劇、消費疲軟,餐飲企業上市契機變差,但主動性等方面更強,面對各類挑戰,他們紛紛尋求上市以提高企業的安全性。

廣州餐飲企業也位列其中。今年4月,中式面館連鎖品牌遇見小面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邁出沖擊“中式面館第一股”的關鍵一步。令不少人意外的是,這家“主打”重慶小面的企業,竟誕生于廣州。

雖被視為廣府菜大本營,但廣州從不乏來自各地的美食。它們借助廣州的國際化市場環境和集聚于此的各類要素,成長為知名企業。除遇見小面外,酸菜魚品牌太二酸菜魚、重慶火鍋品牌慫重慶火鍋廠,湘菜品牌以飯湘許、佬麻雀、湘辣辣、湘頌等均創立于廣州。

圖片來源:攝圖網700272207

“千年商都”的歷史和優勢,使廣州得以成為餐飲企業發展的土壤。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的遇見小面董事長宋奇曾坦言,“廣州非常好的營商環境和包容度,讓遇見小面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而在餐飲“先行者”的帶動下,廣州此種功能還有進一步放大的可能。美團數據顯示,2018-2020年國內餐飲連鎖化率分別為12.8%、13.3%和15%,雖然行業連鎖化率在逐年提升,但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此前,網絡上不乏有關“為何粵菜走不出廣東”的討論。有分析稱,和動輒一年開店數百家的川湘菜系品牌不同,粵菜品牌出省大多抱著試水心態,擴張的速度并不算快,且大多集中在北、上等地,大本營依然在廣東地區。

對此,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粵菜對食材品質和廚師手藝要求都很高,大部分廣州的粵菜餐廳有著廣東地區務實的特點,更愿意固守一方水土,也更能保有粵菜為食客稱道的“鑊氣”和煙火氣。

但粵菜的發展從不缺改變。美食作家林衛輝曾記錄下港式粵菜對傳統粵菜的“反哺”,“廣東餐飲業借改革開放的先機,向港澳粵菜學習,讓‘生猛海鮮’‘大排檔’‘鑊氣’成為粵菜的代名詞,‘食在廣州’不僅迎來全面的復興,而且更進一步影響了全國的餐飲業。”

新的變化正在發生。紅餐大數據顯示,從正餐維度看,2024年全國粵菜門店數為超12萬家,截至今年2月,逆勢增長至超13萬家,在中式正餐中門店數占比進一步提升。在社交媒體上,粵菜一改“低調”形象,聲勢火熱,“粵菜”連帶“啫啫煲”“煲仔飯”等詞條動輒擁有數以億計播放量。

既要走出去,又要守住煙火氣,對于廣州餐飲業而言,這也將是一道關乎如何平衡與取舍的選擇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餐飲 廣州市 城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