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融媒 2025-08-27 21:08:22
傳感器安裝到田間地頭,自動化噴淋設施進入大棚、果園,養殖場實現精準自動投喂……近年來,達州市達川區不斷加大數字鄉村建設力度,夯實數字鄉村基礎設施,不僅補齊了農村公共服務和民生短板,還推動了農業生產的飛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套監測系統“蟲口奪糧”
8月6日,達川區萬家鎮八角村-迎風村水稻千畝展示片迎來測產驗收。專家團隊隨機選取田塊,經過嚴格的機收、稱重、除雜、水分測定等環節,最終測得平均畝產735.8公斤。這一數字創下達川區水稻千畝展示片最高畝產紀錄,比去年高出6.8公斤。
達川區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一角。
“今年達川區完成水稻播栽43.59萬畝,預計比去年每畝增產3公斤以上?!边_川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明介紹,今年氣候異常,春旱連著夏旱,再加上遭遇稻飛虱蟲害,水稻能夠逆勢增產,得益于積極采取優選良種、適時早播、保溫暗化育秧、合理密植、富氧栽培等技術措施,也同做好了稻飛虱的監測防治密不可分。
稻飛虱是水稻生產中的一種災害性害蟲,具有遷飛性、隱蔽性、爆發性和絕產性等特點。害蟲遷入稻田后,隱藏于稻叢中下部迅速繁殖,發生危害后對產量影響大,如發現或防治不及時將會導致水稻大幅減產甚至絕收。達川區植保植檢站副站長曾偉介紹說,達川區是水稻遷飛性、常發性害蟲和流行性病害的多發、常發和重發區,也是四川盆地遷飛性稻飛虱入侵的東大門,近年來曾多次受到稻飛虱的侵襲,之所以能夠實現“蟲口奪糧”,是因為有一套創新實用的“蟲情監測系統”。
達川區農作物病蟲觀測場。
曾偉所說的“蟲情監測系統”是一套覆蓋全區的遠程智能誘測裝置設備及智慧測報技術,通過在不同地理區位集點成網地開展水稻“兩遷”害蟲、二化螟、玉米螟、草地貪夜蛾等重大害蟲的拉網式監測,提升重大害蟲的末端發現能力。
近年來,達川區先后在不同區域建設“五情”監測站4個,配備安裝現代智能監測設備遠程昆蟲性誘測報儀、便攜式智能測報儀、智能蟲情測報燈、害蟲智慧測報裝置、農業氣象綜合監測設備等,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病蟲害的智能化監測水平。
同時,達川區還通過建設的“智能監測系統采集終端+綠色云農平臺PC端或手機APP”遠程實時智慧監測系統,隨時采集作物蟲害數據、氣象數據、土壤墑情數據以及作物生長情況等,遠程常態化監測掌握病蟲情、苗情、墑情、災情等,遠程控制智慧云太陽能殺蟲燈等誘控設備,為農業生產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的解決方案,持續高質量護航糧食安全生產。
2023年5月,水稻剛剛移栽,曾偉就和同事利用“蟲情監測系統”,結合多年建立的大數據預警模型,發現稻飛虱在川東北稻區遷入時期異常偏早且落蟲面廣。對此,他們不僅及時向所屬各鄉鎮進行了預警,還第一時間向上級作了匯報,為區域水稻的蟲害早防早治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一部手機管好百畝果園
眼下正處于柑橘早秋梢抽發期、果實營養轉換期,果樹的日常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在位于達川區管村鎮楊巖村的百畝高標準柑橘示范園內,一排排柑橘樹綠意盎然,一顆顆飽滿的果子綴滿枝頭。
百畝高標準柑橘示范園。
8月19日清晨,農業專家何丕濤便來到果園巡園,這是他兩年多來雷打不動的每日固定工作。
“多巡園,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才能第一時間解決?!焙呜f,“3號區塊有些缺水了,需要及時灌溉?!闭f罷,何丕濤掏出手機點了幾下,約兩三分鐘后,眼前3號區塊每棵果樹下,自動噴灌設施便噴出傘狀的水簾,輻射半徑約50厘米,精準覆蓋每一棵樹。不一會兒,幾百棵果樹間便水汽升騰,霧靄茫茫。
百畝高標準柑橘示范園自動噴灌現場。
手指輕輕一點,偌大的果園便可自動灌溉,如今的輕松自在在以前完全不敢想象。
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個夏天,為了應對高溫天氣,村里連續兩個月安排6名村民分成兩組,在晚上12點過后對果園實施灌溉,一直持續到早上7點。一人負責抽水、一人負責順水管、一人拿著水管噴灌,一晚上下來,不僅費時費力,效果也不理想。
今年,果園水肥藥一體化工程建成投用,管道和噴灌設施如毛細血管般分布在果園,覆蓋4000余株果樹。
“可以分區塊精準灌溉、可定時灌溉、自動調壓,潤土效果更好,也更節約水,關鍵是省去了人力,手指一點,水就來了?!焙呜f,一部手機就能管好百畝柑橘園,不僅灌溉可以在手機上操作,抽水、施肥、打藥等都能實現遠程操控,不論人在哪里,不受距離限制,只要手機有網絡,就能輕松掌控。
126畝蔬菜大棚裝了20個傳感器
達川區蔬菜現代農業園區位于達川區雙廟鎮,常年種植蔬菜1.2萬余畝,設施大棚面積6000余畝,供應著達州主城區70%的當地應季蔬菜,是達城市民的菜籃子。
天志種植專業合作社育苗大棚自動噴灌設備。
達川區天志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此流轉土地近4000畝種植蔬菜。2023年,合作社對園區共126畝186個大棚進行智能化改造,建設氣象監測站,安裝蟲情測報儀和數據采集終端及高清攝像機,實時掌握大棚內的墑情、苗情、蟲情以及氣象情況,為蔬菜生產提供及時有效的相關信息,配合水肥藥一體化工程,使蔬菜種植產量提升10%,水、肥、藥使用量降低了15%,實現了蔬菜生產的提質、增效、降本。
“以前種菜主要靠人工,不僅風吹日曬,還費時費力,現在用智能化大棚,蔬菜種下之后,便由電腦管理,省事多了?!苯衲?3歲的雙廟鎮新利村村民李芬,在園區種菜已逾10年,經歷了蔬菜大棚的建設和智能化改造。
“以前要5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灌溉,現在只需一人,操作相關按鈕,設備便會自動啟動噴淋,還可根據需要設置水量大小、灌溉速度,設備還能自動監測灌溉、藥物情況,超量時自動停止運行?!边_川區天志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李建平告訴記者,蔬菜種植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在智能化改造之前,這126畝蔬菜常年需要30個工人,而改造后,用工數量直接下降30%。
在園區控制室,記者在一面大屏幕上看到,大棚里的土壤鹽堿化、酸堿度、板結度、濕度和空氣濕度、溫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風力等信息一目了然。李建平說,經過智能化改造的126畝大棚里,共安裝了20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全天候向控制中心回傳信息,為大棚何時澆水、施肥、通風提供了數據支撐。
現在正是蔬菜換季的季節,大棚里的工人正在緊張地進行除草和翻地。李建平說,除了種植大棚,育苗中心也實現了溫度、濕度、光照等智能控制。
在育苗中心一角的智能控制柜里,分布著多個按鈕,輕輕一扭,便可實現外遮陽、內遮陽、頂開窗、垂直開窗、風機、濕簾水泵的開關調節。由于操作簡單,即便像李芬這樣年齡偏大的工人,經過簡單培訓也能熟練操作。
此外,合作社的蔬菜還接入了農業農村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這使得從該合作社銷售出的每一種蔬菜都有一份完整檔案;銷售給商家時,商家只需掃描合格證上的二維碼,就能獲取詳細的蔬菜生產基地信息、農事信息、收獲信息等,連采摘時間、農資詳細使用情況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用數據精準“喂”好每一頭豬
達川區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優質商品豬生產基地縣。
近年來,達川區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發展,堅持將生豬產業作為重要主導產業,始終堅持規?;a業化、生態化和數字化發展思路,致力推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聚力賦能。
在達川,不僅蔬菜園區種植的蔬菜有檔案、能溯源,其規模化養殖的每頭生豬也都有檔案信息。每頭豬耳朵上的耳標對應一個編碼,就如同生豬的“電子身份證”,實時關聯品種類別、出生日期、養殖區域等基礎數據。
達川區畜牧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卿青告訴記者,豬場的種豬還能查詢到該頭豬從出生到成長、配種、妊娠、分娩等各階段的詳細情況?!斑^去,我們養豬,主要靠的是飼料,而現在則離不開數據?!崩钋淝嘟榻B說,達川區的生豬養殖龍頭企業都成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為豬場的運營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麗天牧業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
總部位于達川區的四川省麗天牧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是一家以生豬養殖為基礎、育種為核心的現代化、規?;?、專業化“育—繁—推”一體化農牧企業。
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的周婷進入麗天牧業工作已有5個年頭,擔任公司營養部主管的她要負責7萬余頭生豬的營養管理,其日常工作就是圍繞公司的大數據展開。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種群的豬該吃什么飼料?怎樣的營養搭配才能讓種豬實現更優質的繁殖?……公司龐大的數據庫為周婷的工作提供了依據?!皩φ毡烨閿祿?,可適時調整不同種群豬的喂料情況,對照配方數據庫,又能為生豬提供更精準的營養搭配?!敝苕谜f,“現在的生豬,都是我們用數據精準‘喂’出來的?!?/p>
在營養方面,針對法系種豬開展系統的精準營養策略,從母豬的體況管理開始,開展全群測膘調料工作,建立膘情數據庫及精準營養模型,結合氣候情況和各豬場的環控情況細化各階段的營養。在育種管理上,利用專業化育種軟件,對育種數據進行專業化分析與評估,客戶根據種豬系譜與性能信息進行選種。
此外,麗天牧業還應用基因組育種,開展公豬早期選育、種豬系譜校正、種豬功能基因位點篩選、GEBV(基因組估計育種值)評估,進一步提升種豬育種準確性,加快種豬選育進展。
“如今的規模化養豬場,智能環控系統、自動喂料系統等已是標配,而大數據的管理與應用能為企業生產和企業決策提供直接依據,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卿青介紹說,目前達川全區現有生豬規模養殖場210家,生豬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其中57家生豬規模養殖場采用自動喂料、飲水、環控、清糞系統和生產數據管理系統,通過數字化技術實時掌控養殖場的生產動態,實現了養殖環境的自動控制和飼養成本的大幅節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