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08-27 21:31:45
8月25日,在寬窄巷子的青磚黛瓦間,來自阿根廷的Rob Timmermans與弟弟正舉著蓋碗茶拍照。“采耳師傅的工具像小樂器,冰粉里居然有玫瑰花瓣!”Rob笑著說,這趟成都之行不僅填滿了行李箱,更裝滿了對中國文化的好奇與驚喜。
成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數據顯示,7月1日至8月15日,成都入境外國旅客達6.9萬人次,同比增長72.5%。
隨著外國游客數量激增,非遺文創商家涉外訂單翻番,部分餐飲消費增長超140%,“四川味道”與“中國魅力”正通過他們的鏡頭與行囊走向世界。
都江堰、青城山等文化地標,成為外國游客觸摸“天府文化”的第一站 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管委會供圖
打卡清單里的“川味密碼”:從千年古街到潮流商圈
寬窄巷子、錦里、都江堰青城山等文化地標,成為外國游客觸摸“天府文化”的第一站。
在寬窄巷子的見山書院,每晚都可見外國游客圍坐八仙桌,看川劇變臉、嘗鐘水餃。
“俄羅斯客人專門點了‘花椒兔’,說要感受‘麻辣的魔法’。”店員小陳笑著說,7月以來涉外消費增長超140%,蓋碗茶、采耳體驗、蜀繡DIY成熱門項目。來自捷克的游客馬丁夫婦在此買下一套銅壺茶具:“壺身上的熊貓圖案太可愛,回家煮茶時就能想起成都!”
夜游錦江的MR游船則讓古老與現代碰撞出火花。世運會期間,超3000名外國游客乘船夜游,在虛擬現實技術中看杜甫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化作實景。“
當《成都》的旋律響起,兩岸燈光勾勒出古建筑輪廓,像走進夢里。”美國運動員塞繆爾·沃森在社交媒體曬出視頻,獲超10萬點贊。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游船接待量同比增長90%,運動員們尤其喜歡在船上分享“世運幕后故事”,感受成都“快慢相宜”的獨特氣質。
玩得好,更要把“蜀韻”帶回家。
“購物清單早就列好了!”8月24日,在IFS國際金融中心,泰國游客甘麗拉抱著泡泡瑪特MOLLY盲盒笑得燦爛。盡管LABUBU系列已售罄,但SKULLPANDA等潮玩仍被外國游客搶購。
而在荷花池市場,則上演著“平價淘寶”的熱鬧場景。哈薩克斯坦游客艾米試穿蜀繡紋樣的連衣裙時驚呼:“款式多樣新穎,價格又實惠!”據市場數據顯示,七月以來涉外銷售額同比增長20%,傳統服飾、竹編掛件、茶文化周邊最受歡迎。
“四川特產必須‘all in’!”多次接待外國團的導游鄭嵩透露,外國游客購物車里常有三類“硬通貨”:熊貓文創(玩偶、冰箱貼、川劇面具)、川茶(茉莉花茶、蒙頂山茶)、漢源花椒。世運會期間巴西運動員比安卡·蘇費特甚至專門買了個行李箱裝茶葉:“中國茶是‘東方魔法’,回去要煮給全家人喝。”
更令人意外的是,新能源汽車模型、渦輪機模型等工業產品也成新寵,“外國客人會認真研究參數,說要帶回去送給工程師朋友。”鄭嵩說。
東南亞游客成為入境游市場主力 受訪者供圖
熱度背后的“四川引力”:賽事引流、城市魅力與服務升級的三重賦能
近來四川入境游的火熱,世運會帶來的巨大流量是原因之一。作為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世運會,賽事期間入境客流同比增長45%。國際浮士德球協會主席約恩·維勒格直言:“除了比賽,我每天都在‘淘寶’——從范思哲到艾草養生錘,行李箱根本裝不下!”
賽事之外,“成都造”新消費場景持續圈粉。火鍋巴士上,外國游客邊涮毛肚邊看夜景;機器人咖啡亭前,掃碼下單的“歪果仁”排起長隊。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暑期成都餐飲團購交易額增長50.8%,火鍋、串串香等品類的外國用戶訂單量翻倍。
更吸引外國游客的,是四川古今交融的城市氣質。
“建筑像博物館,地鐵比紐約還快!”法國工程師加布里埃爾派駐成都兩周,已買空3個行李箱。他的視頻里,既有杜甫草堂的千年銀杏,也有天府雙塔的燈光秀;既有茶館里的蓋碗茶,也有太古里的潮牌店。“傳統與現代在這里不沖突,反而像火鍋里的毛肚和鴨腸,越煮越有味。”這種獨特氣質,讓成都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成為外國游客心中的“理想旅行地”。
此外,支付便利化和雙語服務的逐漸普及讓更多“老外”入境無憂。
“刷Visa卡買采耳工具,微信掃碼點冰粉,太方便了!”在寬窄巷子,阿根廷游客Rob用手機支付完賬單,對“一碼通”服務贊不絕口。
目前,成都已構建“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支付體系,90%以上重點商圈支持國際卡支付。此外,2000余名“雙語服務員”上崗,機場、景區增設多語種標識,“就連荷花池的商販都會說‘this one 50 yuan’!”鄭嵩笑著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